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策略

2024-05-10 06:10张辉利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口语表达小学语文策略

张辉利

【摘要】口语表达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语言知识的运用,更包含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社交技巧的综合体现。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思辨能力和社交技巧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创造丰富多样的口语表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流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取得进步。本文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实用的参考,为其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表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91-03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技能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关系到学业成绩的提升,更直接影响到情感表达、社交互动以及未来的个人发展。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小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显得生涩、局限,尤其在情感表达上缺乏恰当的技巧。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讲述、讨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表达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材料,还能在实际应用中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和背诵环节有助于学生模仿和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这对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至关重要。随着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得体。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故事复述、情境创设等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合理地组织语言来阐述一个故事。这种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能更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从而提高表达的有效性。

3.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活动,学生有机会在安全的学习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对于他们的情感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与同学的交流合作中,学生能够学习倾听他人的观点,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有效地解决沟通中的冲突。这些技能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长有益,更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口语表达在社交中的应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

1.培育学生自信:促进口语能力增长

教师应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尝试口语表达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加以表扬。这种正面的鼓励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在未来的课堂活动中积极表达。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口语练习。小组内的同伴支持和合作氛围能够减轻学生的紧张感,使他们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中练习口语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练习口语表达。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应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特别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需要耐心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口语练习,并在适当时给予个性化的建议。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将相和》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营造丰富的表达氛围来激活学生的口语交际积极性。这篇课文包含《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等经典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人文意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口语表达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性格。通过讲述故事背景,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探讨其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这样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还能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欲望。接着,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与故事相关的口语表达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分别扮演课文中的秦王、蔺相如和其他角色,然后模拟“渑池会面”的场景。学生在扮演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角色的情感,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将相和》为背景的小故事或对话,这样的创作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营造表达氛围:激活学生的口语潜能

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各种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表达需求。通过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模拟一个日常生活场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供实际的语言使用环境,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也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提问时,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问题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这样做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此外,教师在提问时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可以深入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使学生在表达时不害怕犯错。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牛郎织女》的故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表达氛围来激活学生的口语潜能。《牛郎织女》这一经典传说故事不仅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其情节和角色距离学生的生活并不遥远,为学生提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口语表达素材。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牛郎或织女,你会怎样描述你们的故事?”这种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同理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故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提升口语表达的积极性。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拟故事中的情景。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演绎故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故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分享自己的感受。比如,教师可以问:“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牛郎和织女那样的美丽傳说或故事?”这样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特别是对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师能够有效地营造一个积极、包容的口语表达氛围,激活学生的口语潜能,从而促进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欣赏经典文学作品,还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3.利用单元练习:创建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平台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单元后的“口语交际”训练环节,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口语交际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辩论会、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丰富学生的口语表达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跳出课本内容的局限,还能在实际情境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拓展视野。教师在指导口语交际训练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并合理组织语言。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化思考,进一步优化他们的表达内容。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父母之爱”的多样化表现方式来启动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如父母如何表达对他们的爱,以及这种爱对他们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分享,学生可以感受到父母之爱的多样性,从而激发他们对口语表达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及其背后的意义。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分组,每组就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并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尊重不同观点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对他人的发言给予积极的回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简短的演讲,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在演讲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学会如何组织语言,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深化对“父母之爱”这一主题的理解,从而在情感和思想上得到成長。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语文学科知识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积极的口语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4.实施模仿学习:构建口语学习的基础框架

通过引导学生模仿优秀的口语表达示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口语表达的基本框架,进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第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一些优秀的口语表达示范,如朗诵优美的文学作品、播放名人的演讲视频等。这些示范不仅能够展示标准、流畅的口语表达,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差异。通过观察和听取这些示范,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语调、语速和情感来增强口语表达的效果。第二,教师应鼓励学生模仿示范,练习口语表达。在模仿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模仿示范中的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从而逐步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为了提高模仿的效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模仿练习活动,如模仿朗读比赛、模仿演讲等。第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口语表达框架之后,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相同的内容,或者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见解。这样的练习能够让学生逐渐从模仿转向自主表达,提高他们的个性化表达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时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指出学生模仿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例。《少年中国说(节选)》以其激昂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模仿的良好材料。教师先可以向学生介绍演讲的基本技巧,包括声音的抑扬顿挫、身体语言的使用以及情感的表达等。接着,教师播放《少年中国说(节选)》的经典演讲片段,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演讲者如何通过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来增强演讲效果。通过这种观察学习,学生可以对演讲艺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随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段练习演讲,从语音的准确性到情感的投入逐步提升。学生可以先尝试朗读课文,然后逐渐尝试用演讲的方式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语言表达和情感渲染。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组织模拟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模拟演讲活动中,教师应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这种全员参与的模式能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口语表达的热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深刻的思想,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增强学生自信、创设口语表达情境、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和模仿练习,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样、充满挑战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和社交技巧。同时,教师的鼓励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7):23.

[2]许雪.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2021(19):86.

[3]洪五和.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探讨[J].小学教学研究,2018(21):56-58.

猜你喜欢
口语表达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