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意义下小学英语融合阅读教学探析

2024-05-10 06:10佘慧慧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主题意义小学英语

【摘要】本文从单元主题意义视角出发,选取主教材译林牛津英语5A 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与“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中The Empty Room绘本进行融合阅读教学。阐述在单元框架内,链接单元主题意义与绘本主题意义,建立绘本与主教材的融合点,建立双线阅读融合链,即形成课内主教材与课外绘本融合和英语学科与劳动学科跨学科融合阅读,精准开展课内教材内容和课外绘本融合的阅读教学。在探析过程中尝试设定融合教学目标、实施阅读策略、设计核心问题链和有意义的综合语用输出任务。在主题意义的逐层推进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落地学生劳动实践。

【关键词】小学英语  主题意义  融合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73-0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就明确指出主题是英语课程内容构成要素之一,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英语课程已经将主题意义的探究放置于构成英语课程的首要和必要要素。主题意义构建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学科本身,加强学科之间互联互通、彼此渗透,设立跨学科单元主题意义构建不失为一种有意义尝试。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指出劳动项目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其他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因此,在构建英语学科单元主题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将英语学科与劳动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教育,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和创新价值。

绘本作为教材的补充教学内容,赋予阅读教学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管玲、田静,2022)。利用绘本作为英语课程与劳动课程链接载体,在学科中双向渗透,构建立体化单元主题概念,搭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开展基于英语与劳动跨学科融合的课内外绘本“双线”融合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感知、理解、梳理并分析信息的基础上,渗透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推动劳动教育实施,从而使学生达到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升华与落地实践。

一、立足主题意义,分析单元内容

在单元主题意义的统领下,以单元故事为明线,以主题意义为暗线,整体规划单元教学、整合拓展教学内容、有序开展融合阅读教学,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本单元是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主题属于二级主题“人与自我”的范畴,属于主题群内容“做人与做事”,依据教材内容将其子主题内容划定为“劳动习惯与技能,热爱劳动”。在“双线融合”背景下,该单元被划定到五年级劳动课程中日常生活劳动中的“整理与收纳”任务群。基于此,串联教材各板块具体内容,有机构建双线主题意义,重组建构单元主题内容。Story time(连续性文本-对话),该教材板块的内容改编自英国作家、诗人罗伯特·骚塞的作品,讲述金发姑娘Goldilocks在森林中闯入三只熊的家中,最后熊回来被吓跑的故事。该语篇旨在让学习者体会金发女孩感受并对介绍物品方位建构初步概念,同时让学习者感受周边环境和事物的混乱变化。Grammar time & Fun time(连续性文本-汇报)该板块要求学生理解核心句型There be句型和too的用法。运用核心句型介绍物品位置,再通过绘画放置物品与同伴交流介绍。该语篇延伸了劳动习惯的主题,培养学习者对物品的分类意识。Sound time, Culture time&Cartoon time(连续性文本-对话)综合板块Sound time通过韵律小诗学习c/k/的发音。Culture time板块是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对比。Cartoon time以Bobby和Tina在家中寻找蛋糕为线索,最终发现是Bobby的表弟在偷吃蛋糕。该语篇幽默有趣、充满反转,故事中初步建立合理收纳规划的意识。Checkout time为复习板块,设计金发女孩返回小熊家客厅的情境,融入听、看、读、说、写等活动任务,提升“There be”句型和使用介词的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按物品类别或形状整理收纳。Revision and Extended Reading 是拓展阅读板块,选材来自《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中绘本The Empty Room,讲述了Clara在祖母家顶楼房间整理收拾娃娃屋而经历的悬疑故事。该语篇通过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链接主教材,以语篇表达充实本单元文本,在主题上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空间,掌握整理收纳基本方法,养成管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

本单元立足英语与劳动跨学科理念,将“劳动习惯与技能,热爱劳动”主题意义和“整理与收纳”劳动任务群充分融合,组合设计每个板块的教学,在单元框架内展开主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利用双线融合方式引导学生能够熟练向他人介绍物品位置,并逐层递进养成整理收纳的良好卫生习惯,不断深化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二、构建目标体系,链接融合点位

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学习结果的整体描述,它是单元教学实践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也是主题意义凸显的行动方向。单元目标的设计应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学情为基石,遵循全面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的原则。基于此,本单元的目标体系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立足主题,基于单元,构建目标,在此框架内分析绘本,以此寻找主教材与绘本的融合点位。绘本The Empty Room选自《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上的一本故事类读物,故事讲述了小女孩Clara到祖母家做客,在顶楼一个空空的房间内发现了一个布满灰尘的娃娃屋。Clara将娃娃屋里的玩具打扫干净并放回原位,但是娃娃屋里的物品连续两天被挪动了。好奇之下,女孩询问祖母、祖父,但都不是他们挪动的。第三天,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娃娃屋第三次被弄得乱七八糟,Clara还亲眼目睹娃娃动起来。她的惊恐尖叫唤来祖母,祖母掀起裙子發现是一只小老鼠在从中作梗。

通过分析绘本,可以发现绘本在文体结构、核心语言、主题意义上与主教材对接,形成三个融合点位。绘本与主教材在文体结构的融合点位上体现按故事脉络展开,故事情节可分为三个部分,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beginning, problem, climax, ending。绘本与主教材融合句型There be …和too的用法。绘本与主教材在主题意义上融合点位即从感知整理收纳到学会整理方法步骤,从习惯意识培养到劳动落地操作。

三、深度双线融合,探索教学活动

在双线融合的背景下,本课在主题语境和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内,深入文本主题语境,把握主题意义,围绕主题探索教学活动。

1.学科深度融合,设定课时目标

本课将英语与劳动学科融合,挖掘绘本承载的主题意义和信息,引导学生在单元主题框架内丰富核心句型,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增强整理收纳意识,提升发散思维品质,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创设主线情境,激活主题内涵

在阅读前,老师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初步建立学生与文本的联系。教师充分融合劳动教育,设计真实沉浸式英语课堂情境,以英语书、绘本和劳动活动手册为主线展开绘本与主教材融合教学。

(1)在游戏中引入主题

本课以“整理收纳”作为探究主题,以空房间为线索,采用猜盲盒的方式开启课程。在盲盒内放置抹布、小扫把等卫生工具和小礼物以此激活课堂氛围。

(2)在复习中激活主题

主题背景提出后,执教者根据教材改编图片引导学生回答Who? Where? What?等回忆教材内容。

从一开始的猜盲盒游戏,在盲盒内放置抹布、小扫把等卫生工具到学生吟唱自编“整理”歌谣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打开英语书复习Story time核心词汇介词和核心句型There is/There are …,随后使用思维导图回顾,实现从词到句到篇的阶梯式复习,在游戏中和Story chant这一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引入劳动主题的意义。

3.链接核心问题,加深主题理解

阅读过程中,主题意义的探究实际上是对阅读内容的挖掘过程(胡迪,2021)。教师紧扣主题,设计层层递进问题链串联课堂,让学生充分解构文本,深入探究和理解主题意义。

(1)在整体中感受主题

在整体浏览环节,设计两个大概念问题“Who are in the story? Where is the empty room?”让学生对故事的主角以及发生背景形成概念。

(2)在问题中驱动主题

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形成逻辑问题串,帮助学生厘清文本脉络,提炼主题思路。

依据故事发展的空间背景,教师设计一系列层次分明的针对性问题,以此激发学习思考、分析、质疑和提问,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下阅读文本,激活语言。在Enter the empty room部分的问题是热身问题。通过“Whats in the room?”和“How is the dolls house?”这两个问题初步感知绘本。在Clean the dolls house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换位思考Clara的打扫步骤“How does Clara clean the house?”,并根据移动物品、位置变化提出问题“What things were moved?Where was it before? Where is it now?”,从而推测可能动过娃娃屋的人“Who moved?”以及最后Clara如何再度处理娃娃屋“What did Clara do?”,在逐层设疑中使用逻辑问题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最后Find the mouse部分中“Who moved the things?”揭开悬疑。三场景、八问题层层递进、一脉相承,推动故事主线的发展,也帮助学生在问题链中探寻主题意义的内涵。最后,使用Picture book chant歌谣Little girl Clara sees a house. Theres a photo beside the chair. Theres a bottle behind the cupboard. Theres a mouse living in the house. Make a mess. What a surprise!串联问题链,形成对绘本整体理解,对主题点睛之笔。

(3)在延伸中升华主题

在文本教学中鼓励学生融入语境,身临其境体验角色。因此设计角色扮演、体验动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亲身体验,扮演Clara多次整理娃娃屋的实践活动,在表演中发展学生创造力并迸发思维灵活性,促进语言丰富性,深化主题体验性。

在个体体验后,吟唱“整理”歌谣,教师从主题角度出发创设新情境,打开劳动手册,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迷你厨房、客厅和卧室中进行整理收纳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表达。“Look! This our … room. Oh, its dirty and messy. Lets clean the room together.There be …I move … wash … put back … There is/are …Oh!Our room is clean/nice …”在展示中,学生流利表达并能整理收纳干净。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实现主题语境、语言结构和语言内容的正迁移。

4.拓展语用任务,迁移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的探究并不因课堂而终止,却因课堂而生根。根据主题的意义选择多样化资源进行适度的拓展,选择多样化方式进行深度延续。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将主题意义渗透到具体体验,并链接到学生生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跨学科融合、课内外融合的乐趣。本课例后设计了两个作业,一是让学生配音绘本The Empty Room。二是让学生整理房间并使用“Look! This is my room. There be … I move … wash … put back … There is/are … My room is clean/nice … I like it.”句型做简单介绍,拍摄微视频上传易加学院,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整理收纳的理念,掌握整理收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愿意劳动。真正将课堂内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多维的能力。

四、结语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践行小学英语双线阅读融合教学,应当在单元框架内,统领单元教学目标,链接单元主题意义与绘本主题意义,建立绘本与主教材的融合点;形成双线阅读融合链。通过分析文体结构、目标语言和主题意义实施阅读策略,在游戏中引入主题、在复习中激活主题、在整体中感受主题、在问题中驱动主题、在延伸中升华主题,从在实现主题意义的逐层推进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落地学生劳动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管玲,田静.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初探——以“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Lorna is upset为例[J].英语学习,2022(7):40-44.

[3]胡迪.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1(9):37-40.

作者简介:

佘慧慧(1992年12月—),女,汉族,安徽芜湖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師,研究方向:主题意义下的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小学英语
汉译英中释译策略应用试探
《天路历程》中象征意象探析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