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视角下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创新模式的研究

2024-05-08 04:29李娅妮张丽峰
中国经贸 2024年10期
关键词:奶业奶牛精准

李娅妮 张丽峰

奶业振兴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同时也对金融服务和产品提出更新、更高标准的要求。探索推进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创新模式,走出一條以金融创新助力产业振兴的新路子,对助力自治区奶业振兴、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自治区奶业产业实际情况,通过探索“政府+银行+保险+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专属保险产品,依托“智慧养殖”平台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保险端风险管理和增信功能方面的作用,推动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模式的有效实施,助推解决奶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助力奶业振兴。

奶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产业,是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推进奶业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寄予厚望的战略任务,是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关键支撑。近年来,自治区政府陆续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内政办发〔2020〕39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的通知》(内政办发〔2022〕18号)等政策措施,持续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助推自治区奶业全面振兴。

奶业振兴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同时也对金融服务和产品提出更新、更高标准的要求。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尚未形成较成熟的、具有示范效应的金融服务奶业振兴模式。因此,立足自治区奶业产业发展特点,针对当前奶业发展和金融支持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为突破口,从金融供给侧精准发力,依托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手段,探索推进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创新模式,走出一条以金融创新助力产业振兴的新路子,对助力自治区奶业振兴、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创新模式概况

政府政策支持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9〕20号)等文件及2020年4月24日“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推进会”精神,自治区金融办、农牧厅、财政厅、扶贫办与银行、保险、农担、股权中心、伊利集团、蒙牛乳业等政金企三方签署《金融服务奶业振兴备忘录》,共同启动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专项行动,推动落实《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实施方案》,为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层面支撑。

开发专属保险产品 目前自治区实行的政策性奶牛养殖保险最高保险金额为10000元/头,不能完全覆盖奶牛饲养风险,也影响牧场或养殖户后续进行抵押融资。为科学设计符合奶业经营者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对各地奶牛养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政策性保险产品的基础上,创新开发商业性保险产品进行补充,根据奶牛不同品种的实际价值来提高保险保障额度,帮助牧场、养殖户提升融资抵押充足度。

建立“智慧养殖”科技平台 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打造“智慧养殖”平台,在实现牲畜精细化养殖的前提下,通过全流程监管实现贷后、保后的智能化风控,为助推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一是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智慧养殖”平台以电子芯片植入为信息载体,详细记录每头奶牛的出生日期、疫苗记录、药物记录、饲喂记录、配种记录、生产记录、销售记录等,建立奶牛身份档案数据,帮助牧场和养殖户实现从养殖到销售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二是帮助金融机构实现风险研判。通过“智慧养殖”平台,形成大数据库,定期对牛的养殖情况、存活情况、销售情况等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同时,在养殖场安装视频设备,实时监控养殖场风险状况,所有数据和信息对保险公司、银行全面共享,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三是帮助政府部门实现监管目的。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智慧养殖”平台监控奶牛的生长、防疫、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活畜监管,进一步解决养殖溯源问题,对服务奶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多方联动机制 探索推进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创新模式,帮助奶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合力推动。一是政府部门牵头成立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辖内保险公司、银行、奶业企业共同探索适合当地的实施路径,同时为牧场和养殖户投保奶牛养殖保险提供保费补贴资金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保险公司开发专属保险产品,通过提高奶牛保险金额、在保单中明确优先受偿权、赔款处置权等方式,奶业经营者可通过将奶牛保险保单质押给银行来获取贷款,有效提升抵押物融资充足度,保障信贷资金安全,帮助企业增信、融资。三是银行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对满足条件的奶业经营主体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明确活体抵押贷款规程,规范贷款流程,放款后定期关注牧场经营状况,动态评估资产价值,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四是科技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优化完善“智慧养殖”平台功能,做好日常奶牛养殖监测工作,定期发布风险评估报告,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有关各方,确保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创新模式的创新性与效益性

创新性 一是模式创新。通过打造“政府+银行+保险+科技”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智慧养殖”平台解决政府、金融机构风控难题,推动解决农牧户贷款难题,是金融精准服务助力奶业产业发展的首次尝试,也是由传统金融服务企业向现代金融服务产业的一次转型升级。二是技术创新。依托科技手段,以芯片植入为信息载体,通过搭建金融科技平台,对牲畜养殖全周期的闭环管理和有效监管,不仅为农牧户智慧养牛、实现养殖精细化管理提供服务,也为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强风险防控、实现风险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手段,保障了抵押物安全。三是产品创新。通过创新开发“政策性奶牛养殖保险+商业性保额补充保险”产品,并且明确优先受偿权,进一步提高保险保障水平,让保险公司为企业或农牧户做背书,既提升了抵押物融资充足度,又保障了信贷资金安全。

效益性 在农业保险领域,奶牛作为养殖企业最重要的生物型资产,因抵押登记难、价值评估难、风险控制难等问题,难以有效实现抵押融资,导致出现奶业发展和金融支持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创新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加强政策、金融和企业协作,着力解决奶业企业在融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堵点、难点和痛点,进一步解决溯源和征信问题,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适配性,是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奶业产业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也为今后探索精准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实践基础。

试点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中國大地保险内蒙古分公司围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奶业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12月24日在呼伦贝尔阿荣旗成功落地精准服务奶业振兴项目首单。截至目前该项目保费规模2450.47万元,共为奶业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34868.2万元,投入10.01万元建立“智慧养殖”平台,协助企业获得银行发放贷款2.5亿元,充分发挥保险端风险管理和增信功能方面的作用,助推解决奶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助力奶业振兴。

通过试点实施,也发现一些需要优化和改进的方面。一是因该项目对贷款人的资质审核要求较高,且科技投入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只在规模型养殖场进行试点,待试点成熟后再向小型牧场和农牧户进行推广。二是目前市面上对于活体监测的科技手段和效果参差不齐,若想完全实现活体实时监控和生命体征监测,则对科技设备的要求较高,投入也较大,而成本较低的科技设备所达到的监测效果则有限。因此科技手段的投入,不仅对贷款人资质的审核以及对项目最终实现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是制约项目推广的重要因素。

今后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发展的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想形成具有可持续复制推广价值的金融创新典型模式,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一方面,建议政府指定专门机构建立活体抵押登记制度,增强牲畜活体安全管理,开展农牧民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另一方面,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成立包含银行、保险、担保、科技公司等各方组成的工作小组,建立协作机制,给予保险保费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为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创新模式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科技智能支撑 以“农业大数据+金融科技”为依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运用,探索构建集监管、服务、产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养殖科技平台,是开展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创新模式的关键因素,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监管难、风控难、征信缺失的问题,同时进一步解决养殖溯源问题,对服务奶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构建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为助力奶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金融支持 建议充分发挥金融在助力奶业振兴发展的关键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保险、信贷、担保等金融工具的联动机制,探索构建全产业链综合保险保障体系、奶牛活体抵押、保单权益融资等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生态圈,整合资源协同发力,为助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猜你喜欢
奶业奶牛精准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奶牛吃草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