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5-08 23:46左亚楠
中国经贸 2024年10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

左亚楠

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推进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关键,是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紧密相连,有效控制各项财务支出使用风险,科学精细化管理,提高财务质量和效率。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当前财政运行管理的需要,收支预算编制不够,预算随意调整,预决算差异大等问题仍然存在。结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探讨,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科学化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执行透明度及刚性约束力不够 首先,财务人员对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缺乏深入了解,统筹资金能力不足,对预算编制起不到积极作用。编制预算时,存在预算乱编等情况,年终决算不能为下一年的预算提供相应的参考,预算和决算严重脱节。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项目预算缺乏事中监测和事后跟踪,只关注项目申报结果,很少关注项目的具体实施效果。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许多基层单位不受预算批复的限制,往往随意调整经济分类科目,基本资金和项目资金相互抵消,部门决算和部门预算偏差较大。另外,由于前期预算编制存在问题,预算执行通常缓慢,項目资金申报和分配方式缺乏统筹考虑,工作进度也无法及时推进,大量财政资金结转余额,造成财政资源浪费。最后,预算执行结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不落实预算执行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把预算执行同内部部门和职工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对预算执行没有必要的约束,造成预算编制科学性、资金使用效率、有无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中,指标是固定的,存在一些问题。如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配不科学、客观评价指标所占比例大、主观评价指标几乎缺失、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绩效评价而考核、设定的绩效目标比较简单,不能真实反映项目执行情况等,特别是部分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难以制定,制定后难以考核,难以达到推动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仅限于人员经费和公共经费支出标准,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建设还没有突破,不能满足建立规范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的要求。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支出标准体系,人员项目支出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维护的单位信息、人员信息等基础信息,由财政部门提前细化人员项目支出标准,实行定额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对公共经费标准不够细化,缺乏实时完善和更新机制。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公共经费支出标准既没有考虑市场价格变动、部门职能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也没有年度实时更新机制,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存在偏差,影响了部门预算的有效性。在具体目标项目和其他经营性项目的支出方面,项目支出额大、资金量大、覆盖面广,现阶段还不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具体项目制定个性化的支出标准,财政部门也存在没有制定切实可行和可操作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的问题,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管理未形成有效衔接 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仅要靠“核算”,还要靠“财务分析”。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主要由高校、培训机构、企业等机构培养。这些财务专家对财务制度和税法有一定了解,在预算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但是由于缺乏财务分析专业知识,很难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很难在预算中及时准确地反映各种业务数据。另外,由于事业单位是通过会计来办理业务的,如果能保证所有账簿都能反映财务收支情况,没有严格按照通用信息系统的规定进行预算管理,特别是资产配置和处置方面还比较薄弱,也会对预算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和财政部门建立的预算编制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无法及时查询本部门的资产情况,对本部门的资产掌握不够,难以审核核对部门项目支出相关资产配置要求,也难以控制资产配置预算的科学性,不能充分发挥统一资源管理的作用。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质量的思路和对策

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首先,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担当,增强编制预算的主体意识,合理规划项目预算,有效使用资金,严防虚构项目非法使用国家资金,建立项目诚信管理和责任追究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转变内部所有人员和职能部门参与、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活动中唱独角戏的局面,确保预算编制更加准确、预算执行更加合理、预算公开更加透明。要运用好的绩效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具体工作中,着力落实管理责任,明确责任边界,不断增强单位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和主体意识。第一,各部门、各单位发挥主体作用,明确了财政部门监管责任和预算部门主体责任的界限,把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下放到所有部门,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绩效管理的工作模式,各部门内部也要全面明确财务机构和业务机构职责,将预算绩效管理责任直接落实到业务发展机构和项目负责人身上。第二,加强业务部门预算编制政策宣传,提高项目绩效管理比重,加强项目实施中期监测和后期跟踪,运用信息化手段及时反映和报告,确保项目有效实施。根据财政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偏离情况设置预警规则,建立实现动态监测的绩效监测预警机制,逐步推进项目成果转化。第三,要改变过去各业务部门粗放的预算编制方式,必须细化预算,科学合理地规划单位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既要控制支出总量,也要加强财政预算结构调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利用水平。

筑牢信息化管理技术壁垒,实现各业务环节的资源共享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快自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变化,协调财务、资产、人事、采购、业务等内部部门,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形成畅通的信息收集和沟通体系。信息化管理实现基础业务数据一体化系统建设,从系统模块布局、流程设计、支出标准控制等方面多维度、全方位、立体监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从制度和技术层面降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申报风险。预算管理一体化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信息、项目申报、预算编制、财务审批指标提出、预算执行、财务核算、报告结算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化、精细化的规范要求。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资金分配与使用、债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彻底扭转了传统模式下部门预算粗糙、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的局面。预算管理平台整体方案架构以全面预算(责任中心预算)为起点,对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现金管理-会计核算,进行全面预算细化,如图1所示。首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全流程管理系统,财务部门统一发行预算申报软件,方便各部门申报汇总。其次,在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信息化进程,开发自己的预算申报软件,将预算申报纳入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现有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将会计核算、财务清算、资产管理与办公自动化、预算申报、绩效考核等进一步集成,构建全方位的信息化体系,提前做好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2.3新观念,加大全员预算编制的培训力度

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化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新举措,涉及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紧密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强学习和应用,不断适应和创新。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一把手要充分认识预算编制的重要性,提高各业务单位预算编制统筹协调能力,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加强制度宣传,发挥全员参与预算编制的优势。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管理要从目前财务人员参与的局面转变为其他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全员参与的局面。在实践层面,要加强对管理层财务知识和预算管理的专业培训,更好地理解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关系,了解各种财务制度对预算管理的要求。财务人员不应局限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还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加强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协调,形成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评估考核机制,有相应的预算调整和纠正措施,使预算管理真正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财务管理者要不断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政府采购等方面优化知识结构。同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加快从会计财务向管理财务平稳过渡。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战略规划,从财务整合、资金来源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结构性调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财政将处于偏紧状态,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要平衡财政收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就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综合协调各类资源,更加高效准确地管理。新时期需要更多地关注和继续跟踪、讨论、分析、研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探索和规范财务行为和管理活动的对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管理,要着眼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战略,提升预算管理能力和水平,充分展示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河南省出山店水库运行中心)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