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与渗透路径分析

2024-05-08 07:01任小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审美教育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有效探索舞蹈教学活动的创新,促进审美教育的合理化渗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助推学生舞蹈艺术表演能力的全面优化。鉴于此,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专业教学进行分析,积极探索审美教育的意义和措施,并提出了审美教育的合理化渗透路径,希望能凸显审美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124—03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中合理化地渗透审美教育,能对舞蹈教育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舞蹈教育改革效能的全面优化。因此新时期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到舞蹈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探索审美教育的开发和创新,构建特色的教育体系,保障舞蹈教育的高效化创新实施,助力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使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活动能呈现出全新发展趋势。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能够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教师通过舞蹈教学,能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了解舞蹈的韵律、节奏和表现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此外,舞蹈教学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

其次,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舞蹈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肌肉、韧带和关节,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舞蹈还能帮助学生释放内心的情感和压力,调节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师通过舞蹈教学,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最后,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舞蹈创作是一种具有高度创新性和想象力的活动,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能指导学生在创作和表演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借助舞蹈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未来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路径

在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实践中,将舞蹈教学作为重点,全面探索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能进一步彰显审美教育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有效彰显审美教育的价值。下面就对审美教育的渗透路径进行细化的分析。

(一)实施舞蹈欣赏教学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实施舞蹈欣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能让学生感受到舞蹈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进而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实施舞蹈欣赏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审美经验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舞蹈作品作为欣赏对象,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如民族舞、现代舞、芭蕾舞等,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基于舞蹈教学的需求,教师应通过布置欣赏场地、调整灯光音响、介绍作品背景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安静、专注的欣赏环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动作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模仿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欣赏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組合作,共同分析和评价舞蹈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开展舞蹈创编教学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开展舞蹈创编教学能对审美教育的渗透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通过开展舞蹈创编教学,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和艺术性的舞蹈作品。在开展舞蹈创编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审美教育渗透的效果,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逆向思维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重点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舞蹈元素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新组合,创作出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舞蹈作品[1]。

例如,基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春天的旋律》舞蹈教学作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参与到舞蹈创编实践,有效促进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春天的旋律》作为主题思想,融合现代舞和民间舞的元素进行创作,具体构思如图1所示,力求在舞蹈中要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并融入学生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在舞蹈创编教学中,为了能凸显审美教育的特色,教师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自然、文化、情感等多个角度挖掘创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春天观察和情感体验进行创作,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舞蹈进行了独特的构思和表现,如舞蹈可以以轻盈的舞步和灵动的身姿展现了春天的轻盈和柔美,通过丰富的舞蹈动作和表情,表现春天的温暖、明媚和生机,学生在舞蹈创编中还可以巧妙地融入现代舞的自由、流畅与民族舞的韵律、节奏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又蕴含民族文化的舞蹈艺术形式,比如在表现春天的温暖时,学生可以运用柔和的肢体语言和流畅的动作线条;在表现春天的生机时,可以运用跳跃、旋转等动感强烈的动作元素,这些创新组合不仅能丰富舞蹈的表现力,也能进一步彰显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如此,通过舞蹈创编教学,就能支持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科学渗透,保障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化实施。

(三)挖掘传统舞蹈美育文化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传统舞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舞蹈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审美教育综合渗透效果。在实际开展舞蹈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观看经典演出等方式,了解传统舞蹈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过程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或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文化活动场所,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舞蹈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2]。同时,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传统舞蹈表演或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传统舞蹈的美感和韵味,并安排学生到民间采风或参与相关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民间传统舞蹈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保障审美教育的渗透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例如,在舞蹈教育教学中,教师基于传统舞蹈文化挖掘和渗透,就可以尝试将采茶舞文化作为对象,对其中蕴含的美誉元素进行挖掘,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审美艺术修养的培养。采茶舞是一种源自中国茶文化的传统舞蹈,流传于我国南方茶区,舞蹈以模拟采茶劳动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采茶舞的动作轻盈、柔美,节奏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茶农辛勤劳作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采茶舞还融合了歌唱、说白等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体艺術特色如图2所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促进采茶舞文化底蕴有效融合渗透,能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即采茶舞通过优美的舞姿和生动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舞蹈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愉悦;采茶舞中蕴含的茶文化、劳动精神等文化内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舞蹈教师可以邀请专业的舞蹈教师或民间艺人进行授课或表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采茶舞的艺术魅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茶园进行实地采风,亲身体验采茶劳动的过程和感受,加深对采茶舞的理解和感悟。在学生对采茶舞文化和审美元素形成形象化的感知后,教师在开展舞蹈艺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即在舞蹈课程中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采茶舞的教学和练习;在音乐课程中通过欣赏和分析采茶舞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在文化课程中通过讲解茶文化、劳动精神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3]。通过采茶舞传统舞蹈文化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实施审美教育的高效化发展和渗透,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

(四)组织舞蹈表演活动激活学生审美体验

舞蹈,作为一种直观、生动的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不仅是学生掌握的一项技能,更是培养其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在组织舞蹈表演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表演形式,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单人舞、双人舞或群舞的表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的舞蹈剧表演,还可以结合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时机,组织主题性的舞蹈表演活动,如“春节舞龙舞狮”“五四青年节现代舞展演”等。同时,在进行舞蹈表演活动时,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表演场地和设施,确保表演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表演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排练和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动作和表演技巧。并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值得一提的是,在舞蹈表演活动结束后,教师还需要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价和总结,并且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舞蹈技能、舞台表现力、艺术感染力等方面,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4]。通过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也能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中,促进审美教育的融合渗透,能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因此新时期在开展舞蹈专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探索舞蹈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创新,有效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活动的合理化设计,从而打造特色的审美教育体系,充分挖掘审美教育的功能,促进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朱姗姗.VR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尚舞,2023(18).

[2]张丽,张自立.奥尔夫音乐体系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戏剧之家,2023(13).

[3]刘芳.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3(7).

[4]刘萍丽.试论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奥尔夫音乐的应用[J].尚舞,2022(23).

作者简介:任小平(1988—),男,贵州印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民间舞蹈、学前舞蹈。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审美教育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大学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