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苗族蜡染融入小学美术课外课程的教学研究

2024-05-08 07:38殷文悦彭验雅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蜡染小学美术

殷文悦 彭验雅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探索贵州织金苗族蜡染的发展概述以及审美意趣,将其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以及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非遗文化。贵州织金苗族蜡染具有悠远的历史渊源,在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苗族蜡染技术不断地沉淀与变化,发展到今天却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蜡染技术,织金苗族的蜡染其图案纹饰除了遵循事物本来的形象之外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并将其进行变形转换。本文首先从织金苗族蜡染的历史发展进行概括,并探索织金苗族蜡染的美术教育的意义,再结合小学美术的相关课程将其融入进去。

【关键词】织金苗族;蜡染;小学美术;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205—03

引言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现在我们学习并传承的优秀文化都是先辈们心血的结晶,其中非遗文化,是极其容易被遗失的一种,它由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保留下来的,以人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在有些地方甚至有一些不良习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遗文化的传播,这也导致一些非遗文化的失传。“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对于贵州本地的本土非遗文化,作为贵州人更应该要义不容辞的去主动学习传承。

一、贵州织金苗族蜡染概述

(一)贵州织金苗族蜡染的发展概括

蜡染,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具有久远的历史背景,据记载织金苗族的祖先原本是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后经涿鹿之战溃败后便向西南地区迁徙,到唐宋时代战乱频发,于是便迁徙到了现在的贵州。由于经过几次大型迁徙,苗族各部都分散在贵州不同的地区,织金苗族便是其中之一。苗族蜡染的发展进程跟苗族的历史的迁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生活地域的不同,其所形成的蜡染风格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在贵州有三大苗族聚居地,分别为丹寨、安顺、织金,这三个地方的蜡染各具风格,丹寨苗族蜡染是被公认为“东方第一蜡染”,其风格夸张狂放但也不失古典端庄;安顺苗族蜡染的风格则是细腻柔美,在图形文案方面也更加的成熟完美;而织金苗族蜡染的风格更加的精细,所以织金蜡染也被称作为“指尖上的芭蕾”,其图形风格主要是为几何图形和动植物纹样。在其大迁徙的途中,苗族人民由于没有纸笔,便以蜡为笔,在织布上记录其生活,后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织金蜡染的工艺也在慢慢逐步的发展,其在图形风格上由原先的粗线条演变为现在精细的线条,纹样也经过不断的改进,发展为现在的精简优美,起先最初蜡染的出现只是为了记录日常生活,而后来便逐渐将其应用到服饰或者床单门帘等一些生活用品上面。

(二)贵州织金苗族蜡染的审美特征

1.形式美

贵州织金苗族蜡染图案纹饰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点是所有图案构成的基础,由点及线,再由线及面,是一个由一维到二维的过程。点又分有机型和无机型,有机型的点例如,圆点和方点等规则形状,而无机型则是不规则的点状。贵州织金苗族蜡染的图案纹饰基本都是采用的有机型点状,例如圆点,给人一种圆润,灵活、饱满的感觉;而方点则给人一种沉稳、锋利、尖銳的感受。苗族人民对点线面的熟练运用,充分说明了古时候人民的无穷智慧。贵州地势偏高,山脉众多,苗族人的生活环境多在丛山峻岭中,有丰富的自然物象,苗族蜡染的图案纹饰基本是来自于大自然,其图案纹饰有植物纹、动物纹、自然现象类等。通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变形,将一个个单独的图案变换成一组组具有民族色彩特色的图案。现今社会不断的发展,图式纹案也愈发的精简,在纹式的转换上也不断的进步。

2.工艺美

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之后,苗族蜡染工艺依旧使用原始的技术,在信息技术发展飞速的今天,古老的记忆往往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原始文化的好奇与期待。贵州织金苗族的蜡染被称为是“指尖上的芭蕾”,是“世界上最精细的蜡染”。精湛的手工艺是织金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本领,利用蜡刀在织物上进行绘制,整个绘制过程都尤为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绘蜡的过程,这也是最能体现出手工者的经验和水平的一个步骤。在绘蜡之前还需要打草稿,就像画家在画画时,都会先打一个草稿,蜡染也是一样。但有一些老手艺人,并不需要拿笔在织物上过稿,而是可以直接用指甲就可以画出规整的方格和长直线。绘制完成后就进入染色的步骤,织金苗族的蜡染作品颜色基本都是靛蓝色,这跟织金苗族人生活的环境有关,依山傍水的贵州是自然的乐园,生产大量的蓝靛草,为苗族人们提供了物质基础。蓝色在心理学上有自由、和平、沉稳之意。追溯到古时候,战乱频发,人们民不聊生,多使用蓝色也表达了织金苗族人民心中对和平和自由的向往。在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都会出现一些失误,例如在侵染过程中,蜡纹脱落或者断裂,就会使得染料侵入,人们把这种纹路称为冰裂纹,但其实冰裂纹的出现并不是一种被破坏的表现,相反,这种天然独特的肌理纹路是人工难以难以描绘的。

3.意蕴美

原始的苗族信仰自然界,人类在自然界中获得生活的一切,他们对自然界持有最崇高的敬仰。这一点从蜡染图式中便能看出,织金苗族的蜡染纹饰基本来自于大自然,织金苗族的图案纹饰中有动物类、植物类、自然意象类,这些都是苗族人民从大自然中汲取的,其中每种图案都含有自己独特的意蕴。

二、贵州织金苗族蜡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

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通过包含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技艺、医药、民俗等在内的147项,这些珍贵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历史传承价值的文化资源,是我们时代无论如何前进都不能遗忘的珍贵人类文明的历史,通过它们我们能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真切的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进程。织金苗族蜡染是属于贵州本土的优秀非遗文化,是贵州的也是世界的,将其融入小学生的美术课堂,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贵州本土文化的优势,并通过教师将蜡染的文化与技术进行课程编排,将其以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接受且激发起学生对蜡染的兴趣,在弘扬本土优秀非遗文化方面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关于蜡染的种子。

(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贵州作为少数民族的大省,聚集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土家族、瑶族、白族等,据统计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其中贵州的苗族是全国苗族人口最多的地方,其大部分都还保留着原始的语言和传统,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原始的文化往往能更加吸引人,让人忍不住去揭秘它的神秘面纱。而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颗遗珠,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还高度的保留着冤死气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贵州织金苗族的蜡染文化教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让现在的人能亲眼目睹历史长河的宏伟,培养人们骨子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

在现在审美大爆发的年代,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应采取一些措施来对此进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贵州织金苗族的蜡染,从图案纹式到颜色渲染都统一在极高的审美高度,是目前很多网上的审美难以企及的。贵州织金蜡染的图案纹式经过高度变形,以写实为基础,其艺术语言充斥着质朴与纯真。典雅的蓝白相间,就像天空的颜色一般,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将贵州织金苗族蜡染融入小学生的美术课堂,从小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认知观,提升其审美认知能力。

三、贵州织金苗族蜡染融入小学美术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对蜡染的认识

蜡染并不算陌生的词汇,但是对于许多年轻教师来说,或许也只是有所耳闻,但是对于具体的内容并不熟悉,要想将蜡染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中去,首先就是需要加强教师对蜡染的认识以及对蜡染技法的初步掌握,贵州的蜡染较之前已经十分发达了,蜡染的体验馆也是随处可见的,加强教师对蜡染的认识可以选择去蜡染体验馆或是去当地亲自感受蜡染的魅力。

(二)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

贵州蜡染举世闻名,作为贵州本土文化,这是贵州的一大优势,应该被合理且充分的运用。若是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自身对蜡染的认识不够,那就需要教师自己加强蜡染的认识,贵州的蜡染主要分为六种类型:榕江型、丹寨型、织金型、黔西型、安顺型、六枝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织金型,其蜡染风格就是精致细腻的,图式纹案主要是高度概括的鱼纹、蝴蝶纹等。这些优势是在其他城市找不到的,在贵州可以充分的了解关于织金苗族蜡染的过去与现在。

(三)结合实际课程

笔者翻阅了人美版小学美术以及人教版小学美术的书本,未发现与蜡染相关的内容,教师在在教学准备阶段,因密切结合书本内容,将蜡染合理融入,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将课程设置在小学美术课外课堂上,绘画氛围会更加的轻松愉悦,可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以欣赏评述类课程来实施,第二课时以造型表现类课程来实施。

四、贵州织金苗族蜡染融入小学美术课外课程中的教学实施

(一)课题分析与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贵州织金苗族蜡染融入小学美术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所以在选择蜡染图案纹饰时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困难。其课程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关于蜡染的知识,欣赏蜡染的优秀作品以及蜡染的操作程序;第二个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绘制。

2.學情分析

小学生的年纪基本在6岁到12岁这个区间内,在该年纪的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埃里克森认为,当这个年纪阶段的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就会获得极强的成就感和荣耀感,即加强孩子们对蜡染的兴趣。

3.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贵州织金蜡染的特点,学习观摩蜡染的技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蜡染的完整步骤,掌握蜡绘和蜡染的基本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优秀非遗文化的热爱,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情。

4.教学重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蜡染图案的设计和蜡染步骤的掌握。

教学难点:对蜡染时间的掌握,以及对蜡染图案的绘制。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以现场欣赏作品的方式进行导入,将作品以传阅的方式进行欣赏,并准备大量精致的蜡染照片给学生们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眼球。(需要教师提前准备精美的蜡染作品进行展示)。引出主题,贵州织金苗族蜡染。

2.讲授新课

讲解关于贵州织金蜡染的历史以及特点,将织金蜡染与其他种类的蜡染进行对比,加强学生的印象。将织金蜡染的操作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带领学生进行蜡染图案的绘制。教师需要在第一节课时将学生的图案绘制思路打开,根据课时安排,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蜡染图案的绘制。

3.教师示范

根据课程安排具体实施蜡染操作是在第二节课,教师将提前绘制好的蜡染图案绘制到织物上,然后进行染色,最后进行退蜡,其间每一步都需与学生同步进行。

4.学生制作

学生在跟着老师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帮助。

5.作品展示

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拍照。

五、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是民族传承的见证,加强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提升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学校教育是贵州非遗文化传承重要的一个环节,贵州织金苗族蜡染,作为贵州本土文化,应该得到普及教育,从一个乡镇到一个区县再到整个城市,循序渐进,将贵州蜡染发扬光大,让其走上更宽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王晓雪.贵州织金苗族蜡染纹样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

[2]陈慧.贵州织金地区的蜡染纹样分析[J].艺术品鉴,2022(35).

[3]王薇.贵州苗族蜡染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颜春燕.浅析贵州苗族蜡染的分布及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13(19).

[5]黄琳琳,陈虞霞,杨念念.贵州苗族蜡染文化进校园发展现状调研[J].西部旅游,2022(1).

★通讯作者:彭验雅

作者简介:殷文悦(1998—),女,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通讯作者:彭验雅(198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美术学院动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蜡染小学美术
苗族蜡染
蜡染的纹饰探讨
蜡染手绢寄深情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