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探析

2024-05-08 19:12王涵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

【摘 要】为实现新时代“五育融合”的全面部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其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值得我们探讨。因此本文从国家教育现代化需要、育人需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三个需要入手分析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从“五育融合”出发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教学能力展开分析;最后从德智体美劳课程文化的全面学习、实践教学能力的挖掘、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探讨实现新时代“五育融合”教学的全面部署应如何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

【关键词】五育融合;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151—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指出:“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提出“五育融合”的全面部署。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政策要求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五育融合”视角,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展开探究。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动因

(一)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五育融合”代表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前沿方向。党的十七大以来,确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中也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再到党的十九大着重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最后再到党的二十大,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坚持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确立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主力。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就更应该明确五育的育人目标、育人功能。在国家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重视并实施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能够形成放大效应的教育,能够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可见美育在五育中具有其特殊性。在北大首个以美育为特色的基金项目在2022年成立,目的在于以传播美育理念、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由此可见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新时代育人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所要培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必须要具备德智体美劳五项发展要求的。因此,培養整体全面的人,我们就需要整体性、全面性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份纲领性文件就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世界经合组织OECD中所确立的当代所需的“核心素养”中也蕴含了“五育”这一特性;欧盟EU在2008年所提出的8项核心素养中,也是综合融通了五育内容。在新时代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以及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一种人才的竞争。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基于新时代的育人理念去培育有理想、有目标的学生,通过五育融合教学实现育人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融合发展,实现德智体美劳的整体性与完整性,实现五育之间相互有机渗透。新时代的育人理念是一种新教育理念与新育人理念的融合,需要教师打破常规,打破传统思维。教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的本身,回归到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因此新时代育人理念是对教师的考验与挑战。

(三)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校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要实现学科融合,学科衔接、目标整合、教材贯通,以此加强五育的融合,挖掘各学科中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美育在其它四育中贯穿始终,能否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的发展是新时代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实现五育融合视域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负责人,要具备新的教学能力,不单单是自己的学科领域,而是在自己所实施的教育活动中,体现五育的综合性效应;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教学资源,而是需要融合五育中各育的资源来进行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追求过程的高质量,追求融合过程的高质量;其次追求教师能否拥有思考五育关联的整合能力和追求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最后追求不同教育空间之间的融合。能否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实现课程与教学的创新,掌握五育融合的教学新基本功,能否掌握一种新的融合意识、融合勇气以及融合能力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探析

如何将“五育融合”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常态教学活动中,是我们所追求的。学生全面整体发展离不开教师所构建的全面性、整体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一)实践参与式教学

实践活动是学生五育发展的基本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白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获得,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情境实践中,并与他人、环境等进行相互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说: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会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就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杲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认识的所有大门都将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3]。教师首先需要从本质上对实践重新认识,实践活动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具体情境的变化会带动教学实践活动发生改变,实践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性训练;其次教师需要摆脱对实践的刻板理解,实践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行动起来,而是建立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思考与理性判断后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实践活动;最后教师需要意识到实践活动是经过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加工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实践是蕴含创造性、创新性的活动。要让学生在准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参与问题的发现与探究,强调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并实践,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自行设计加工与学科内容相关的活动,这是没有单一性与局限性的,比如与音乐学习高度相关的真实事情有戏剧、舞蹈剧表演、歌唱、乐器演奏、歌舞表演、音乐游戏等等。

(二)核心问题统整的探究性教学

核心问题是教师进行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工具。为了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的学习与整体的发展更好地融合起来,教师还需要学会在学科活动中创设出高质量的核心问题,通过核心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与探究,提高学生实践参与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深度,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性、整合性学习的能力。但教师需要注意核心问题的提出首先要满足真实性,问题必须是以学科发展为基础而提出的,要来源于真是的生活情境,不能是虚拟的;其次核心问题的提出要经受得起多重考验,要具有深度与价值,要让学生在思考、探究、实践中获得答案;最后核心问题的提出需要具备多面性与整体性,是以五育融合教学的需要为基础而提出的,是学生要经过全方位思考、整体性思考的实践活动过程。教师在学科活动中,可以通过核心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自行探究与创作,从而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融合与理念,这对于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三)大观念为主的整合性教学

大观念是教师进行五育融合教学的深层纽带。大观念中蕴含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三重含义,能够更有深度的将实践活动和核心问题的各个子问题融合起来,因此以大观念为主线的整合性教学是五育融合教学的一种质量检查与质量标志。大观念的掌握有助于教师把握理解课标与教材的学习,是教师掌握教学大方向的基础;大观念的掌握能够促进教师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教学的具体内容、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对自己想教什么、如何教进行一个把控;大观念的掌握能够提升教师提出核心问题的能力,为教师有依据的创设核心问题提供参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以大观念为主线,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先前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来评估并构建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大观念为主线的整合性教学能力能够融合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也是能够逐渐引导学生建立大观念学习活动的过程,为教师对于评估学生实践活动以及了解学生大观念建构状况提供参考与标准。这项能力是新时代教师进行整合性教学的必备教学能力,能够从深度上提升教师的整体能力。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路径

我们想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就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教师出发。

(一)德智体美劳课程文化的全面学习

为了符合五育融合教学的要求,需要对教师学科知识的现有掌握以全新的视角加以审视、加以要求。教师首先不仅要掌握自己学科的课程文化知识,还需要了解其他四育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展开方式[4]。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五育融合的教学可能性。因此,教师在课程文化学习过程中,要提升自己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多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与学科合作;其次,为了加深教师对于德智体美劳的课程文化学习,教师需要系统的学习了解不同学科课程的开发过程,扩展自己对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认知视野,了解在不同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其他教师是如何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的,这种深入的学习能够让教师对不同学科课程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能学习到学科课程文化背后不同的价值逻辑,思维逻辑等等;最后,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科之间的交融,教师要亲身感受不同课程文化之间的美妙与碰撞,与此同时,还要参与外界组织的各学科交流研讨会议,学习不同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基础理论,更全面的掌握不同学科的课程文化内涵,从而对于五育融合的教学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二)实践教学能力的挖掘

实践教学能力扎实与否是实现五育融合教学的基础。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首先从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入手,课程目标是引导实现课程教学的重要媒介,教师在进行课程目标的设定时,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而是要挖掘教材背后的深层价值,也不能局限于学科的本身,要追求课程深处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与育人价值,加强学科之间课程内容的联系与融合交流;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课程開发能力,教师要能够以本学科的课程内容为基础,从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出发,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理念、方法作为自己的教学工具,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加深本学科的教学价值,使原有的学科课程学习得到价值升华;最后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掌握程度,五育融合教学的本身就为了学生全面整体的发展,这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一种多方面多维度的影响,真正的教育是多种教育元素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科之间的多方联系,要具备一种将教学各要素有机组织的能力,开发并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深层次教育意义,从而彰显课程的价值。

(三)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杜威认为在人所拥有的众多思维当中,反思性思维是最具价值的。他认为反思性思维的价值有三:一是能够使人们合理的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二是能够促使人们对行动有系统的准备和规划;三是能够使反思对象的意义更加充实[5]。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的一种育人理念,对于教师不仅是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与挑战,也是教学反思能力的挑战。他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磨练,才能达到一种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对于五育融合教学的实现至关重要。首先教师需要将这一种及时反思教学的能力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不仅仅是体现在教案备课,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中,也体现在课堂实践后的多次反思中;其次从五育融合的视角出发,教学反思能力还体现在教师能否以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为基础,加深本学科与各学科间的相融程度、提升学生实践参与课堂的程度等,以五育融合教学的内容作为自己教学的反思标准,能否主动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出发点,不断的反思总结课堂教学中所存在不足,并与其他教师交流总结、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将五育融合中的育人观念贯彻到课堂中,是判断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实际价值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 OL].[2019—02—23].https://www. gov.cn/zhengce/2019—02/23/ content_5367987.htm.

[2]杜尚荣,林鑫虹,游春蓉.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学的逻辑审视[J].现代教育管理,2022(8).

[3]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 [M].朱佩荣,高文,译.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5]张琦.“五育融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及其实现[J].教学与管理,2022(30).

作者简介:王涵(1999—),女,汉族,陕西人,硕士研究生,西安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学。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MOOC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