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类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4-05-04 21:20洪丰项卿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继续教育教学改革

洪丰 项卿

摘要: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继续教育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浙江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 “形势与政策 ”课的专题问卷调查,分析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围绕教学内容、队伍建设、考核方式、实践教育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措施,从而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继续教育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加强高校继续教育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继续教育;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84

0前言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治立场,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类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加强和改进。本课题组以形势与政策课为切入点,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提升继续教育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继续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对浙江省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部分学生进行了课题调研。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累计发放问卷285份,收回有效问卷27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14%,并借助SPSS软件进行分析。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1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和对课程感兴趣情况分析

在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前,在“你平时关注时政热点的频率是?”问题中,48.54%的学生表示只是偶尔关注重大新闻,经常关注时事热点的学生仅占24.09%。开展了两个学期形策课后,再次向学生提问对热点的关注情况,有83.94%的学生认为上了形势与政策课后对热点的关注度有所提高,而仍有14.23%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在问及对课程的感兴趣情况时,64.24%的学生对课程表示感兴趣,32.48%的学生表示一般,仅3.28%学生认为不感兴趣。

将性别、政治面貌和担任班干部的基本信息与课程感兴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政治面貌和是否担任班级干部的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群众和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程度相对较高,见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学生在课程前后对热点的关注情况有所改变,大部分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度有提升。不同的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表现出不同的情况,群众和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相比共青团员和担任班干部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高。

为进一步分析课题组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情况,对专家讲思政课、实践教学、专业结合度三个教学改革内容进行问卷调查。

课题组融入了校内外专家为学生讲思政课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数据显示,81.76%的学生认为校内外专家来讲思政课对加强思政理论学习有一定的效果,极少部分的学生认为没有提升,占1.82%,见表2。

课程改革中,设置了课题小组主题汇报、“你心中的共同富裕是怎么样的?”短视频拍摄、“青春心向党 喜迎党的二十大”课程作品秀展示等实践环节,80.66%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环节的融入增强了形策课堂的活力和吸引力,课堂氛围较好,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16.06%的学生认为变化不大,极少部分的同学觉得实践教学没有很大作用,占1.09%,见表3。

在课程与专业的结合程度方面,整体有74.82%的学生认为课程与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度,21.9%的学生认为结合程度一般,有2.19%的学生认为结合程度不太高,极少部分认为没有结合,占比1.09%,见表4。

综合分析以上数据,思政专家进课堂讲思政能够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课程中实践环节的纳入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活力,还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但课程与专业结合程度方面还有待提升。

1.3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分析

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课题组对组内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9.56%的同学认为教师的讲课水平较好,17.1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一般;98.54%的学生对任课教师讲课表示满意,只有1.4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从问卷结果得出,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认可度较高。

1.4课程整体满意度评价分析

在课程学习的收获问题中,学生选择“养成主动了解国家时事、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对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选项的超过70%,认为“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理想信念”,“了解国内外社会有关热点问题,拓宽视野”占比60%以上,而有7.3%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可见,大部分学生在上过形势与政策课后养成了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增强了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思想政治素質得到提升。

在课程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中发现,较多学生认为课程理论性太强、与自身所学专业联系不够密切的学生比较多,分别占比46.35%和40.15%,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课程缺乏趣味性的占比39.05%,认为缺乏及时性和新鲜度的占比25.91%。

在课程整体满意度调查上,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效果满意程度达98.9%,课程教学总体满意度较高,见表5。

2.1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1)创新教学内容。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性、时效性、针对性、综合性的特点,设计了适合继续教育类学生的教学内容。及时把握时事热点,对热点、热词深入地分析理解,并转化成学生易懂易学的内容,将日常生活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增强了课堂活力和吸引力。继续教育类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可以将思政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例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电子商务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助力?”“数字经济时代,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等。

(2)多样化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突破传统的课堂讲授,将思政专题讲座、主题汇报、社会实践等形式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相结合。结合新媒体平台,拍摄思政短视频、发布思政微信推文等,及时为学生分析和传递热点信息,拓宽学习渠道,实现思政课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课程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热情与激情。

(3)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继续教育类学生的思政教育得到加强,思政素养得到提升。参与课程的学生,有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地感受红色教育,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有的化身“红色宣讲员”,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事实证明,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增强了继续教育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历史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更是助力培养出了更多又红又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2.2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不足。教改过程中,虽然融入了专业知识点,但融入的深度还不够,内容还不够全面和具体,缺少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能力、理解方式上会有所区别,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不够,无法引起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样化教学不够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大都采用专题化教学,而时政热点有突发性、时效性、政治性等特点,因此在开展多样化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临时更改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的情况,导致无法充分备课,课堂教学不够深刻。任课教师的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多样化教学形式下的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3)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本课题组教师以辅导员为主,思政专任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教师资源相对匮乏,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任课教师培训力度不足,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的统一,教师对提升继续教育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和做好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性需進一步加强。

3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实效性的举措

3.1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学实效

结合继续教育类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应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差异化教学,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方向相结合,调整教学侧重点,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确定的专题教学内容基础上,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明确各模块的教学内容,规范开展课程教学。

3.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具备理论基础好、教学水平高、涉猎知识面广等素质,通过开展有主题、有内容的教学研讨会、教学沙龙、集体备课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发挥专任思政教师的引领作用,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建设校内外思政专家团队,将地方党政领导、优秀企业家纳入教学队伍,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让形势与政策课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

3.3完善考核机制,激发教学活力

突破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或课程论文的考核形式,将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实践作业等各方面表现纳入课程评价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思政课程教学的延续性和综合性;加大课程考核激励力度,将学生思政课程的学习表现与德育学分制度、团员考评制度等考核评价体系相挂钩,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度;发挥优秀学生骨干、共青团员的带头模范作用,组建学习小组,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3.4开展实践教育,拓宽教学渠道

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夯实理论学习,还增强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让学生深入基层,体验国情社情;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优秀事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开展思政理论知识竞赛,深化理论知识学习。注重实践教育实效,考核实践成果,引导学生做到学思践悟,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邵莉莉,张雨舟.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彰显“讲道理”本质的逻辑建构[J/OL].湖南社会科学,2023,(02):141146.

[2]崔枫.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2):3336.

[3]王相芝.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J].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1,109(04):4143.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继续教育教学改革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