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4-05-04 05:12张端民邹佳煊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实施策略财务会计

张端民 邹佳煊

摘要:课程思政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中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的题中之义。我国中职学校在实施课程思政时,还存在着许多困扰,这些困扰都抑制了中职教育的发展。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对中职学校财务会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旨在探索出一条新的、适用于中职职业教育的新途径,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财务会计;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66

1相关概述

(1)三全育人的相关理论。所谓三全育人,即指全部成员、多个方位、完整过程育人。首先,全部成员不仅包括全体专业老师团队而且包括全体教职员工,无论是道德与法治的老师,还是其他的专业课老师和行政管理者,都要积极地参与到对学生“立德树人”教育中来,互相配合,互相探讨,形成育人的合力,才能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的健康成长。其次,“完整过程育人”指的是,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要浸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里,从进入学校开始,一直到步入社会,在成长的各个阶段,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有方向性的思政课。最后,“全面育人”的内涵,即要建立多样化的道德教育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实践,扩大道德教育的覆盖面。“三全育人”是一种综合性、可操作性和协同性的教育理念,它将成为我国大学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

(2)课程思政。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政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在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实现了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性和协同性。除此之外,专业课中还包含了很多道德教育的内容,例如,以本专业课中著名的科学家和研究者的爱国事迹为依据,来加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从专业课程的实际知识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动力。努力赶上先进的指导,为国家贡献力量,为自己赢得荣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俱来的优势。此外,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最深刻影响的就是班主任和专业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素质修养和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并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中,并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将自己的课堂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善于运用思政要素,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就能够在“春风化雨”的熏陶下,收获最好的德育成果。

(3)“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概述。按照教育思政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一教思政厅函〔2018〕15号)2018年15号中的“三全育人”要求,中职院校要建立具有较强内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三全”育人模式。它是新时代大学“三全”育人理念的一种重要内涵,同时也是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双赢”。课程思政的范围包括国家、学校、家庭及教师全员应该对各类课程进行充分理解。学校及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入挖掘教学资源中的思政元素,熟练、准确地运用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设计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

2中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1)全方位三全育人助力课程思政改革。“三全育人”能使学生形成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将其付诸实践,使其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不可小觑了专业课的道德规范功能和价值导向。在大数据环境下,财务会计这门课,要培养学生在会计从业人员中建立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廉洁自律、认真负责等职业道德,所以通过中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来育人是非常重要的。

(2)财务会计课程推动专业发展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现代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重点是利用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帮助信息持有者的用户做出有利决策。同时,还可以反映出管理部门的信任度,为用户规避风险、恪守法律。会计信息是一種社会公开的信息,它已超出了会计自身的范畴。在某种程度上,会计从业人员是产生和提供会计信息的主体,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中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是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主力,而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更应该与会计职业道德、国家的大政方针相结合,深度挖掘思政要素,对其进行培育和塑造,使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品质。

(3)体现新时代中职学校教育价值。“三全育人”是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旨在对教师、教材和教法以及课程思政的挖掘,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不断更新学科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课程育人观来看,“三全育人”观和课程思政观在教学中的“同频共振”,是对专业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在目前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很容易忽视专业课的教育效用,而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学却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这将阻碍“三全育人”思想和课程思想的协调发展。

3中职学校财务会计课程思政落实情况

(1)会计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分离 。在“工学结合”的思想指导下,中职学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传统的看法是,工作是第一位,其它的都是第二位。这种专注技能培养忽视素质培养的模式,终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也造成了中职教育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思政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目的,放慢学生学习进度,阻碍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造成诸如就业率低的问题,从而导致教育和思政“两张皮”的现象。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思政而思政,并未将课程专长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将课程思政视为爱国主义教育,但大多数人却忽略了,它还包含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专业素养、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多个层面。许多教师为了赶课时,抓进度,没有将思政要素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对其进行恰当的设计,因此,思政教育显得突兀而僵化,无法让学生产生良好的认同,思政教育只是一种形式,无法实现其初衷。

(2)教师自身课程思政理念有待培养。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倡导“课程思政”,并在大学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当前中等职业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职业老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三全育人”主张每个人都有教育的意识皆为教育之本,在学校里,需要大家都能达成一致,都能自觉行动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却有一些教职工认为育人工作应该由班主任、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等人员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与育人的范畴存在很大的隔阂,应该置身事外。近年来,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已经开始认识到思政的重要作用,并将思政教育积极地融入到他们的专业教学中。然而,一些专业教师并没有对会计行业的热点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他们也不会对社会上出现的会计典型案例进行收集,更不会对国家法律法规、会计政策和会计行业前沿动态进行关注。所以,他们不能对会计行业的当今发展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老师的政治素质不高,知识范围较小,不能充分发掘出专业课中所蕴含的道德意义和思想价值,不能将思政要素运用到授课中的相关知识要点讲解中,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与专业课的结合不够。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整合力度过大,协同效果不佳。既反映出高校实施“三全育人”的保障缺失,也反映出高校实施“三全育人”的实际意义。

(3)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当前中职教育的课程评估中,没有将思政课作为一项强制性的要求,而是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这对培养高素质的技工类人才不利,大部分中职学校未在考核体系中引入课程思政,不管是职称评聘,还是工作业绩评价,考核的重点是科研成果,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目前还处于一种比较传统的模式,缺乏一种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导致了教师更注重与会计相关延伸专业知识的探索,但是由于缺乏对课程思政的关注,所以在改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评价方式和标准较为片面,不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也没有客观地反映出在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中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形成的影响。

4中职学校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研究

4.1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中职财会专业教师是财会专业课程思政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他们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财会专业的教育效果。财务会计学是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培养目标应以“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基于此,我们才能完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制作,才能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其次,鼓励教师们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各种方式开展教育研究,组织教师团队共同备课、互相指导、小组评课等,扩大教师间的信息交流,完善教学交流机制,从而提高教师们的课程思政研究发掘能力。最后,请名校的资深专家,对本校老师进行一系列的专业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课程思政理解能力,从而让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进行深层次的增强。

4.2整合教育方式,落实三全育人

在课堂中,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我国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教学中引入“思政”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教育课程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所有教职员工,如专任教师、后勤员工和辅导员等。然而,专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不只是课程思政课的设计者,也是它的实施者,对教学质量和水平起着决定作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对知识的理解也很有限。因此,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点知识分配应适当,选择和安排教科书的内容要有合理性。因此,在教材的开发中,应该由专业教师作为主要角色,而思政教师作为辅助角色,双方应该一起探讨如何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专业教材,同时还应该在各个方面进行合作。

4.3优化课程思政育人的评价机制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思政做到什么程度,方法落实到什么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课程思政评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指向性明确的工作,既要进行定量分析,也要进行定性评价。从整体上看,对课程思政进行评估,应当遵循“政治性”“整合性”“实效性”的原则。(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评价。在整个教学管理活动中,各环节的考核结果分为平时、中期和期末三部分。在平时的成绩考核中,将学生的出勤、课堂积极度、课堂听课状态等方面作为重点,具体的方法包括:检查出勤、课堂抽查、课堂互动、课堂讨论等。期中成果以期中大作业、小组作业和作品展示为评价指标。期末成绩是对整个科目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以期末知识点综合测试、期末营销论文的写作来考核的。(2)对教学方法落实效果评价。教学方法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课程思政顺利函授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把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单独的指标来考核。 由于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有以下两点:一是对教师在教室里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检查,从教师上课的流利度,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的结合程度来看。二是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举手回答问题频率、答疑的次数、笔记的整理程度等方面来考察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 (3)学生思政内容吸收效果测评。在教学评价中,学生是主体,而学生的评价也是考核的关键,每章节知识结束,对学生知识思政内容进行考核,根据测评成绩分析以及试卷内容分析进行总结。

5结语

在“三全育人”指导的大环境下,中职学校的财会教师要坚持思政育人的方向,突出其思想价值观的引领,以“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己任。课程思政并不划分于某门特定的专业课程,也不能由某位教师独立设计完成。这就意味着,课程思政的目标任重道远,教职工要对自己的责任进行深度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并要求各个专业的教師自发地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结合内容进行发散性思考研究。复盘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把专业课教学和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同向同行的局面,确保思政走进教材、融入课堂、深入脊髓,形成“三全育人”的协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美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3,30(04):6870.

[2]陈英葵,孙国伟.“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5):1420.

[3]魏萌.课程思政视角下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05):163165.

[4]李桐,张丽静.三全育人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思政建设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3):105106,135.

[5]张玉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开展的现状及优化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5):7274.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实施策略财务会计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