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西安“三河一山”绿道名称汉英翻译研究

2024-05-04 23:06唐龙袁野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绿道目的论翻译

唐龙 袁野

摘要:本文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西安“三河一山”绿道名称的翻译进行探讨。分析景点名称的文本特征,并对比了3种不同翻译方法:拼音法、直译法和创译法,试图从文化内涵和外延的角度确定其英文名称,以期擦亮大西安的都市名片、提升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希望为国内类似重点景区名称科学规范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期最终助力集骑行、步行、观光及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慢行系统——西安“三河一山”绿道早日实现成功创建4A级景点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景点名称;翻译;目的论;西安“三河一山”绿道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27

0引言

0.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各地纷纷加强生态环保,推进绿色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早在2019年就针对西安市情、水情,统筹实施了“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202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以大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承办全运会为契机,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科学决策,依托全域治水和秦岭保护所形成的绿色生态空间,启动了西安“三河一山”绿道建设。

西安“三河一山”绿道是西安市委、市政府以大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承办全运会为契机,以浐灞河、渭河及沣河已建成的堤顶路和S107环山旅游路为基础,规划建设的一条集骑行、步行、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慢行系统。该绿道总长293公里,沿途串联103个生态节点和42个人文历史遗址,计划建设109个休憩驿站,涉及国际港务区及浐灞生态区等10区县。绿道以山、水、塬、田等生态为依托,体现了“背山面水、八水绕城”的城市格局,通过融入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功能,以期为市民群众提供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生态廊道。

西安“三河一山”绿道规划以“维护大西安生态安全、体验西安山水文化魅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坚持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合理利用”为原则,采用生态优先的“逆向规划”理念,将绿道塑造成提供多样化生态服务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形成呈现西安山水资源的绿色生态廊道、顺应群众期盼提升生活品质的幸福廊道、彰显千年古都风韵的历史文化廊道、展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及对外开放成果的发展廊道。2021年4月30日,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三河一山”绿道开通仪式在灞河之滨举行,74公里核心段实现了无障碍通行。

西安“三河一山”绿道以塑造绿色出行,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生活福祉为依托,衔接西安市级、社区级绿道网络,构建城市绿色出行网络,引领“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塑造绿色出行品牌。以“三河一山”绿道为载体,大力发展绿道旅游、促进绿道沿线服务业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发展产业链,形成旅游与城市共生的发展格局。

西安“三河一山”绿道驿站系统分为三级:一级驿站为枢纽驿站,二级驿站为丝路驿站,三级驿站为亭廊驿站,通过不同等级驿站的设计,形成多元文化风格的美景,并结合当地资源,引入当代潮流、网红名店,为沿线发展注入了商业活力,满足市民群众运动、观景、休闲、就餐、购物、停车等基本需求。

西安“三河一山”绿道以完善区域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以餐饮民宿类、自然研学类、生活休闲类、体验交通类、体育运动类、智慧零售类六大业态为主进行整体布局,打造多种功能、多样文化、多元消费的绿道特色“商业链”。依托沿线资源禀赋,绿道全年举办节庆文化、体育运动、策展艺术、娱乐演出、自然教育五大主题活动,打造西安“三河一山”绿道项目文商旅融合发展展示区,塑造新经济绿道城市形象,提高西安市区域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旅游业健康的有序发展。2021年8月,西安“三河一山”绿道被十四运西安市执委会授予“最美景区”称号。

在当前西安市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丝绸之路门户建设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大背景下,特别是自从三年疫情防控放开以来,来到西安的国际游客数量与日俱增,因此,重点景区名称准确得体的翻译不仅成了西安国际化进程中的画龙点睛之笔,而且也是千年古都对外宣称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试图探索目的论视角下的景区名称翻译策略,从文化内涵和外延的角度确定其英文名称,以期擦亮大西安的都市名片、提升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希望为国内类似重点景区名称科学规范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最终助力集骑行、步行、观光及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生态慢行系统——西安“三河一山”绿道早日实现成功创建4A级景点的发展目标。

0.2文献研究

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与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共同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即为目的论。景区文本的译文除了应传达景点的基本信息外,还应具有呼唤性和外宣性,从而引导游客去思考、去感受,此外还要具有吸引力,才能给前来游玩的人留下难忘的回忆。Tahereh Zahiri,Bahador Sadeghi和Ataollah Maleki(2015)讨论了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常见的错误,并提出了对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旅游宣传手册的翻译既是句法及语言的转移,又是文化的转移。

目的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原则,在目的原则的指导下,译文决定于其目的,所以,译者不能拘泥于翻译的对等功能,而忽视译文的交际目的。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应该是通顺连贯的,同时译文要与目标语读者的交际情景一致。忠实原则指原文和目标语译文之间需存在语际间的连贯性,即译文应忠實于原文。马艳和宋楠康(2011)从目的论的角度分别分析对比了庐山景点介绍的两篇英文翻译,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陈海林(2013)以武汉市景区的几个翻译为例,从目的论的角度具体探讨了旅游文本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

针对景点名称这种特殊文本,译者首先要依据目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在保证译文遵从连贯原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使译文更忠实于原文,而又不拘泥于原文,以此达到相应的翻译目的。总之,景点名称翻译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大多数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景点名称文本的翻译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景点旅游文本方面,涉及范围较大,研究内容相对宽泛,对于景点名称翻译的研究一般只是在研究中略有提及,很少有专项研究。通常情况下,很多景点名称英译普遍都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忽视了对于景点实际含义的传达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递,从而导致了许多景点名称翻译时出現的信息传达不明确现象。景点名称是景区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景点所有旅游文本的核心,其准确得体的翻译理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故此,本课题通过对创译法的探索研究以期实现解决景点名称外宣的现实需求,同时抛砖引玉为同行提供参考。

1目的论视角下的西安“三河一山”绿道名称翻译策略

景点名称文本翻译的质量决定着国际游客的游览体验,从而影响景点最终的对外宣传效果,因此准确、科学、规范的英文翻译对于景点文化的传播及城市形象的展示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景点名称翻译最根本的目的是对景区进行宣传和传播,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前来一睹景点风采,所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本研究以目的论为理论视角,针对该景点名称提出了3种相应的翻译策略,即拼音法、直译法和创译法,以期通过对比进一步规范该景点名称的英译,并准确传达其名称内涵和文化外延。

1.1拼音法 “Xian Sanheyishan Greenway”

这是用汉语拼音来替代英语所指的翻译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对于因中西文化差异确实不能对等或找不到对应词汇表达的时候不得已而采用的办法,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涉及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名称翻译来说,如果直接用拼音,既无法准确传达景区主旨,又很容易让前来旅游观光的国际友人一头雾水,因此,拼音法很显然不是最佳译法。

1.2直译法 “Xian Three Rivers & One Mountain Greenway”

这种译文采用了直译法,貌似对应,但若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里的一山指“秦岭山脉”,英文翻译是“Qinling Mountains”,表示群山,山系之意,而加上前面的数量词One就会出现名词单复数方面自相矛盾的问题,故此,此种译法也不可取。

1.3创译法 “Xian Rim Greenway”

图1西安“三河一山”绿道官方Logo通过仔细研究该项目官方LOGO发现,视觉上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有R(Rivers,河流环绕之意象)和M(Mountains,群山绵延的意象),再配以西安地标性建筑的大雁塔和热爱运动的骑行者的风驰电掣,尽显西安正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绿色生态廊道上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活力与动能。其次,从意义方面来看,“三河一山”绿道环绕着整个西安,这与英文单词Rim一词所表达的“环绕”涵义高度一致,简直妙不可言。查阅资料和词典求证,“环太平洋”一词的惯用英文翻译恰巧就是“ Pacific Rim”。再者,从读音角度来看,“Xian Rim Greenway”读起来朗朗上口,简约大方又不失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气质。故此,建议采用创译法将西安“三河一山”绿道英文外宣名称翻译为“Xian Rim Greenway”。

2创译法阐释

翻译从语言层面上,可以分为直译法和意译法,但在对于像西安“三河一山”绿道这样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重点景区名称翻译问题,我们自然不可以单纯从语言层面来进行翻译而忽略文化这一关键因素所在。

当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单纯从语言学层面解决不了或因中英文语言不同造成无法对应的情形时,译者就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音、形、意或其他更多层面切入以求运用创造性思维来探索,从而达到有效地解决某个具体问题。

创意法在景点名称翻译中既超越了语言和翻译层面的局限,又充分融合文化与时代元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领域特色的具体景点名称的翻译问题。

如上文所述,不管是用拼音法、直译法等都无法有效地解决文化问题,因此,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走访多处重点景区和深度思考,尝试在目的论的视角下通过运用创译法来完成该景点名称翻译,从而有效地破解景点名称翻译难题。本文的西安“三河一山”绿道名称翻译就是一次典型的创译法翻译实践与可行性验证。

3结语

西安“三河一山”绿道以完善区域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以餐饮民宿类、自然研学类、生活休闲类、体验交通类、体育运动类、智慧零售类六大业态为主进行整体布局,打造多种功能、多样文化、多元消费的绿道特色“商业链”。依托沿线资源禀赋,绿道全年举办节庆文化、体育运动、策展艺术、娱乐演出、自然教育五大主题活动,打造西安“三河一山”绿道项目文商旅融合发展展示区,塑造新经济绿道城市形象,提高西安市区域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旅游业健康的有序发展。本文认为,绿道名称翻译是城市品牌建设和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绿道名称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因此,未来城市应加强绿道的设计和品牌推广,同时也要加强绿道名称翻译和推广。针对景点名称翻译本文的特殊性,本文以目的论视角下的西安“三河一山”绿道名称翻译为例,试图从文化内涵和外延的角度确定其英文名称,通过分别列举使用拼音法、直译法和创译法3种方法对该名称进行翻译及解析,特别是着重从形、意、音等3个方面阐述和论证了在涉及一定文化因素时,创译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希望通过对该景区名称3种不同翻译的分析与对比,抛砖引玉,拟建议使用“Xian Rim Greenway”作为西安“三河一山”绿道项目的官方正式的外宣英文名称,探索在提升该景点名称英文翻译质量的同时为类似景区名称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相关部门和旅游机构可以利用创意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当地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做好对绿道名称的翻译和推广工作,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以期助力西安“三河一山”绿道早日实现成功创4A级景点的目标,加速西安早日实现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丝绸之路门户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MA,Y,& SONG,N K.The Skopos Theory and tourist material translation:with an analysis of Mt.Lushan translation[J].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1,(7):5361.

[2]VENUTI L.Cultural function of translation:transl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ies[M].Holmes: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5:102.

[3]ZAHIRI T,SADEGHI B,MALEKI A.Strategies and errors in translating tourism brochures:the case of EFL learners[J].Science Journal(CSJ),2015,(36):27662785.

[4]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59.

[5]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8.

[6]梁冬琪.旅游外宣实践中景区名称文化负载含义的翻译研究——以“美丽中国”网站为例[J].海外英语,2021,(04).

[7]谭礼玥,苏韦铨.旅游景区公示语研究回顾与热点问题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20,(03).

[8]王卉.西安大唐芙蓉园公示语翻译的再思考[J].作家,2012,(10):189190.

[9]王瑞芳,王沛.西安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问题及对策探討[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5):2223.

[10]惠敏,张国霞,蒋云磊,等.功能论视角下的泰山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14,(3):103108.

[11]李玉良,于巧峰.汉语标识语的英译原则[J].上海翻译,2008,(1):4245.

[12]张蓉珍,高晓凤,瞿秀珍,等.西安曲江风景区公示牌汉译英(英文标识) 中存在问题及思[J].海外英语,2020,(07).目的论指导下婺源的旅游外宣翻译策略研究袁森徐晓苗

猜你喜欢
绿道目的论翻译
绿道上的“风景”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三明市建设城市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