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4-05-04 02:10温正喜
职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专创融合”成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平阳县职业中等学校机械类专业为例,阐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并以“专创融合”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为导向,从育人模式、课程体系、产教项目、师资队伍、实践场地、社会资源6个方面对中职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专创融合”;中职机械;创新创业教育

“专创融合”是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植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并进一步优化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中职机械类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国家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职学校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号召转变为具体行动,通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一方面,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推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创融合”将驱动专业发生变革,是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中职机械类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资源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较少

目前,中职学校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所建设的专业实训场地,以及部分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主要还是围绕专业教学计划、职业岗位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缺少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使得专业实践平台的功能相对单一,不能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二)师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大多数中职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以及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未能被正确地引导和激发。并且,部分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相对狭隘,认为其只是针对少数学生的课外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精英色彩,是一种“业余教育”,这些错误的认知成为“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较大阻力。

(三)“专创融合”教育资源不足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自成体系,在课程开发上缺乏有效组合、系统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的渗透,而且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并且,“专创融合”的师资队伍相对匮乏,由于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局限,许多教师更倾向于本专业教学、科研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不愿将精力花费在其他领域。

三、中职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一)构建“专创融合”特色育人模式

依托产教融合实践项目,笔者对学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模式进行了梳理:问题收集—论证研发—专利申请—试验投放—正式量产—竞赛申报。该模式以学校和产业链配套的优势技术资源为出发点,协同合作企业,将校园双创扩展到制造业相关领域,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开放创新+研发协同+智能制造”的“专创、产教”双融合平台。以该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在学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训、研、创”一体的富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训、研、创”为笔者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三个阶段,从一年级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与基础技能训练,到二年級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再到三年级的创业孵化,自主承接企业项目,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第三阶段自主承接的企业项目,可以以项目教学的形式反哺前两个阶段,形成良性循环,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二)优化“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体系

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开设全面、多元的“专创融合”课程需从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行业规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入手,将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能力与基本职业素养联系起来。因此,笔者学校改造了专业必修课,打通专业选修课,增加第二课堂训练活动,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和整体优化。在必修模块,归纳专业课程中与创新创业教育关联的知识要素,系统地介绍与机械类专业相关的创业知识、创新技能、创业案例、创新项目;在选修模块,根据机械类专业特点,设置“专创融合”课程,如创意建模、创意加工等课程,并增加一些跨学科课程,使课程内容多样化,以利于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在拓展模块,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开展系列专家讲座、专业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科结构的综合化,开阔学生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三)实施“专创融合”校企合作项目

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需求结合,创新想法就有了转化为产品的机遇,为师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为技术服务窗口,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从产品的外观造型、结构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入手,助力企业开展逆向激光扫描、新产品研发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和3D打印等业务,在项目实践中促进“专创融合”。得益于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创新创业团队积极对接企业技术需求,收集企业在生产与研发中的困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校企项目实践中,工作室师生参与了精益工装设计,解决了企业的制动卡钳加工效率不高的问题,由原来的单件装夹加工改良为双工件装夹,定位精度更高,提高了加工经济效益。在“专创融合”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连人带项目”进入合作企业研发部门,从事产品研发岗位工作。实施“专创融合”实践项目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实现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技术需求,为本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四)打造专兼结合专创师资队伍

实现“专创融合”需要打造一支专职和兼职、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对于专职教师,近年来,笔者学校陆续引进一批重点高校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并组织本专业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专职教师队伍结构;对于兼职教师,笔者学校从合作企业聘请来自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和创新创业导师担任兼职教师,发挥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为校内外学生提供职业技能指导。同时,笔者学校制定了《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管理制度》,要求每学年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至少8周实践性学习,企业导师到学校任教或技术指导每学年至少120课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互学互帮机制,以团队形式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建设“专创融合”教育实践基地

“专创融合”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和实践场所。结合机械类专业学科特点,笔者学校对现有实践场地在空间上进行延伸,对专业实训基地进行改造,注入创新创业文化内涵,形成了以师生创新创业实践为框架的“远创”新产品设计工作室、机械加工创业中心、产品摄影工作室三大区域。该基地不仅能作为开展日常创新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场地,而且能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场所,为构建融“训、研、创”一体化教育教学环境提供了真实的岗位情境、职场和企业文化氛围,使得专创实践场地在使用功能上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为师生参与产教融合项目提供保障。

(六)引进社会资源助力校园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托学校平台是有限的,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寻求与外界创新创业平台的协同合作,加强资源共享,才能推动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因此,笔者学校与多家国内知名众创空间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项目对接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其次,通过举办全校性的專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比赛,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指导,选派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技能技术培训和展示等活动,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双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此外,笔者学校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类创新创业交流活动,举办了温州市智能制造研修班、3D打印和逆向创新设计等主题培训班,受邀参加了浙江省技术博览会、温州市创业创新博览会等展会,打通了对外交流的窗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立足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中职机械类专业改革已经进入必须蹚过的“深水区”,如何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保证。基于产教融合的“专创融合”育人模式的实施,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完善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邱亚龙,解加米.农林院校学生党员创新创业现状调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7).

[2]王永钊,程扬,李丽军.职业院校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2(8).

(作者:温正喜,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科室主任)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
基于专创融合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