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古籍整理精品项目的实现路径

2024-04-25 09:45禄桑
出版广角 2024年6期
关键词:民族出版社古籍整理长诗

【摘要】民族古籍是古籍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民族语言文字规划项目遴选的重点。贵州民族出版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经典·精品·品牌”为品质追求,以“精”为实现目标,认真实施国家“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项目、民族古籍整理项目“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提出“两个效益”相结合、守正与创新相结合、重视民族古籍整理项目的出版融合的民族古籍整理思路,为高质量统筹实施民族古籍出版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关  键  词】民族古籍;出版策划;民族古籍整理项目;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禄桑,贵州民族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7.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06.007

民族古籍又被称为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是指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献典籍,时间下限一般划在1949年以前。中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形成的古籍众多,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医药等。由于历史原因,有些民族没有形成统一的传统民族文字,但经过整理、写定,其口传文献也属于民族古籍的范畴。民族古籍是中华灿烂文化宝库中的奇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古籍的整理出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繁荣中华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意义重大。检视近年来的民族古籍出版概況可发现,重要的民族古籍整理项目一般都能列入国家民族文字专项出版资金资助项目,代表着国家级民族古籍整理水平。贵州民族出版社精心策划并成功立项的国家“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民族古籍整理项目“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10卷)”(下文简称“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该项目的实施是对彝族古籍文献中经典叙事长诗的一次深入整理。这些叙事长诗大都有彝文古籍传抄本存世,其中部分又以故事的形式在彝族聚居区流传,极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学科研究价值。比如《木荷与薇叶》等部分长诗,不仅自身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是彝族与周边兄弟民族在历史上交往、交流、交融的珍贵文献。本文以彝族古籍整理项目“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项目实施为例,从策划、编纂、编辑等环节入手,探讨民族古籍整理精品项目实施的路径,以期为高质量实施民族古籍整理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一、策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选题策划是出版项目的开端和源头,是出版工作的发轫处,更是其基础,在整个出版工作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位置。如果没有选题策划,项目实施也就无从谈起。但是如果项目不在国家相关精神、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实施,项目的立意就不会高远,项目本身更不会取得良好的效益。

1.党和国家的政策指明了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古籍出版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将民族文化、民族古籍出版工作推上了新台阶,提上了新高度。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把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报送国家“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的通知》将“大力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反映各民族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展现少数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保护和挖掘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推动出版‘走出去,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选题列为规划重点内容。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做好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译出版工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和译介出版”。这一系列重要文件重点强调了我国少数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单位要加强民族古籍文献的抢救保护传承。这为繁荣民族文化事业、做好民族出版工作指出了具体路径,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民族古籍出版项目现实目标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划民族文字出版项目,做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挖掘整理,把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贵州民族出版社策划和实施的民族古籍整理项目“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正是聚焦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利用,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次有益的文化探索。彝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精心策划和实施“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是深入挖掘整理彝族古典文献,使其中符合时代性、现代性、民族性的维度得以凸显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古代文化的继承,总体精神是要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的策划实施,既是对彝族古典文献进行保护、整理,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一项工作,又是按照新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审美要求,推动民族古籍文献的译介出版,促使古籍大众化,提升古籍普及出版质量,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要求,也是策划和实施民族古籍出版项目的重要目标。

3.民族古籍项目整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一方面,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项目的重要使命是客观展现历史上各少数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睦邻友好的关系,深刻而客观地反映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是传承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使其得以创新发展、焕发生命活力的一条重要路径。文字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字及文献的背后是思想文化,而思想文化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诸多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中,文字的核心依然是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文化。

文化的交流交融是最深层次的交流交融,也是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中的部分长诗,就很好地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例如:《木荷与薇叶》的母题源于汉文献记载的相关内容,但因传入彝族地区时间较早而深受彝族群众喜爱,是受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汉族题材的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红鱼姑娘》的“红鱼母题”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普遍流传的民间故事母题。这种文化交流是各民族建设本民族精神家园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交往交融的产物。此外,“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的译者来自彝族、汉族、白族等民族,其本身体现了鲜明的共同体意识和明显的多元互补的文化交流属性,其中的文化传播与文化接受的认知与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编纂:以“经典·精品·品牌”為品质追求

此处所说的编纂并不是编辑的意思,而是指整个项目运作的指向。这一点既与专门从事文字编辑的案头工作有所差异,又与项目策划有所区别。项目策划的目标指向是其肩负的社会效益使命,编纂指向是项目本身的品质追求。

1.彝族经典叙事长诗具有的经典性特征

“经典”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个义项,其中两个为: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响较大的[1]。将这两个义项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具备权威性和典型性且影响深远的事物都具有经典性。彝族经典叙事长诗具有这些特征。

如前所述,彝族先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民间文学更是丰厚,相关典籍卷帙浩繁。彝族经典叙事长诗是伴随着彝族的生息繁衍而逐步丰富起来的文化瑰宝[2]。这些叙事长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讲述着本民族的故事,抒发着本民族的心声,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艺术特色,成为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3]。这些长诗经过不同时代彝族先民的连续打磨,在艺术上已珠圆玉润、臻至完美,最终形成了民间文学中具有典范性、影响遍及多代的文本。

2.“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出版的精品性追求

精品书是每一位出版人的追求。关于精品书,当代出版家聂震宁先生有一个定义:“所谓精品书,就是有着一流的内容、一流的编辑、一流的校对、一流的印装、一流的推广、一流的评价的标志性图书。”[4]一流是其核心和关键,即在精品书的打造中,无论是出版还是营销,每一个环节都力争做到最好。只有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才有可能产生精品书。

对于“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项目,内容本身就具备经典性,其已经过千锤百炼,文化价值毋庸多言。该项目的译者对彝族历史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且具有丰富的现代诗写作经验,译文严谨,诗意盎然。在编辑加工、校对、印装等环节,贵州民族出版社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不仅投入多位资深编辑和校对人员,而且以严格规范的运作流程推进项目的实施。最终推出的“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不仅篇目选择得当,而且编辑工作扎实,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达到精品图书的标准和要求。

3.“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的品牌构建

民族古籍整理一直是贵州民族出版社的重要板块,贵州民族出版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耕耘民族古籍整理板块,至今已逾40年。长期以来,贵州民族出版社坚持以特色创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所推出的产品中,典型者有被誉为“彝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的《西南彝志》(七辑),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在民族文化读者群体中,贵州民族出版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口碑。“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的选题策划既深入推进民族古籍出版板块,为其添砖加瓦,又持续建强这一品牌,巩固其产生的影响和口碑,进而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对于“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的策划、实施,贵州民族出版社始终将质量放在第一位,按照精品书的要求进行打造。该丛书推上市场后,不仅在彝学界、民族学界产生了影响,也在诗歌爱好者中产生了影响。在“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的首发式上,相关学者不仅就其文学价值、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还对其出版、编辑工作进行了总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编辑:以“精”为实现目标

重要的民族古籍整理项目一般都会被列入国家民族语言文字规划项目,并且其是国家层面遴选出来的具有重大文化传承价值的精品项目,体现了国家支持民族文化发展的政策导向,对提升出版社的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入选国家“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后,贵州民族出版社成立项目组,精心进行编辑加工,以实现编辑上“精”的目标。

1.文献底本的选择

彝族民间文学中的长诗多以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后有写本,也是根据口传本写定。口传本的一个特点是文本的开放性,在不同区域流传时会根据当地的方言、习俗而改变。如果写定本分别出现在不同区域,就会形成有区别的写定本。收入“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的作品在明清时期就已产生了写本,部分长诗甚至产生了多个写本。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底本成了项目组必须解决的问题。项目组邀请彝文化资深专家学者,在充分研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从彝族的历史风貌、文化特征和社会生活出发,从众多的叙事长诗中遴选出十余个文本,选用其中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缮写清楚,收藏地明确的古写本文本作为底本,并且注重汉文献整理时文献学方法的运用,多角度考证底本产生的年代,为此后的翻译工作做准备。

2.明确定位与体例

打造精品项目,有明晰的项目定位尤为重要。不同定位的图书,编辑出版方式不同,最终的作品呈现效果也不相同。在“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这一项目策划之初,其定位就十分明确:为当代普通诗歌爱好者提供一套通俗的彝文经典叙事长诗。如果采取“原文+音标+直译+意译”的彝族古籍传统翻译方式,尽管翻译结果十分精准,但这种阅读方式只适合彝文化研究者,不适合普通读者。如果一套书以普通读者为对象,就必须强调文字的可读性以及呈现形式的亲和性。由此出发,本系列图书不宜按照传统的翻译方式,而是要根据时下读者的阅读习惯,采用现代自由诗的形式进行翻译。

3.译者团队的组建

是否组建一支优秀的译者团队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了提高古籍大众化的审美阅读,提升古籍普及质量,更好地展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增强古籍的生命力,项目组约请了多位深谙彝族文化,活跃在贵州诗坛的诗人如罗逢春、徐源等进行创意翻译。他们不仅在白话诗歌的创作上有所建树,且对彝族文化有深入了解,由他们进行翻译,可谓相得益彰。

诗人们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文艺想象力和历史想象力,对文本进行二次创作,既准确表达内容,又尽量保持作品的历史风貌、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保留原汁原味的地名、人名、物名等彝族文化概念,尽可能展现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历史印记、思想感情等信息,为不识彝文的广大读者和众多研究者提供了文辞畅达又易于理解的文本。

4.与时俱进的创意翻译

创意翻译是译者根据彝族古籍原文,加入自己理解进行的再度诗歌创作的过程,是结合汉语新诗艺术和现代叙述艺术进行必要重构的一种方式。创意翻译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影响力,还为其活态流传提供了可能。译者在翻译时注重修辞韵律、遣词造句,更好地展现了彝族人民特有的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和审美风尚。

创意翻译的优点有三个。第一,创意翻译在形式上突破彝语文传统五言一句的格式,在诗歌意境、意象、细节、感觉等方面进行创造、丰富、拓展,凝练形象,使其更为丰赡,诗的意味更为突出。第二,创意翻译是重构作品的过程,在保留文本原有艺术特质的同时让文本贴近时代表达,更易于传播。第三,创意翻译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简化了民间诗歌普遍存在的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等表述,更贴合现代读者快节奏的生活与阅读习惯。在创意翻译之后,再原貌呈现彝文底本,便于两种语言对照品读和研究。这种体例在之前彝文古籍图书的出版中未曾出现,它创新和丰富了彝文古籍图书的出版形式,呈现了彝文长诗的诗意之美和文字之美。

四、做好民族古籍出版項目的思考

除上述工作外,“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注重营销、扩大影响、加强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等。就一个项目而言,获得国家级项目的支持为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提供了保障,而注重营销、扩大影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笔者总结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对今后民族古籍整理项目的开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1.做到“两个效益”相结合

虽然民族古籍整理项目的出版更多的是对项目预期的社会效益作出要求,但其评选导向仍然要求出版社加强市场营销,引导文化消费,不断扩大各民族优秀文化产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因此,从“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的选题策划到图书营销发行,贵州民族出版社都牢固树立了“两个效益”相结合的理念。图书出版后,贵州民族出版社举办了向公共图书馆、相关研究机构捐赠图书等活动,同时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2021—2023年度专题类“黔版好书”(贵州历史文化类),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又通过书展、馆配、书店等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

2.做到守正与创新相结合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民族出版工作者要深化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既要做好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阐释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又要创新出版模式,丰富出版内容,提升出版技术。只有做到守正创新,才能使民族文化更加生动、充满活力,使民族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不断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3.重视民族古籍整理项目的出版融合

出版需要与时俱进。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出版方式和营销方式受到冲击,编辑也要在变化的大环境中求新求变[5]。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古籍出版不能再拘泥于传统形式,而是要拥抱科技,积极利用新兴科技提升出版品位,使传统民族古籍图书得以立体发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贵州民族出版社积极策划推出“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第二辑10卷,且成功获得2023年国家民族文字出版项目立项并获得资助。此丛书的第二辑将把握数字时代不同受众群体的新型阅读需求,利用二维码技术在书中融入音频,以扫码听书的形式让读者聆听、欣赏彝语语言文字的艺术之美和经典长诗的动人故事,让广大读者获得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

五、结语

丰富的少数民族古籍承载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汇聚了重要的精神力量。让优质的民族文化精品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成为全国民族出版单位的共识。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各民族出版单位成功实施了众多民族古籍精品项目,为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贡献了民族出版的力量。新时代民族出版工作者要结合时代要求,做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让民族文化经典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以更多的民族文化精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陈再雄. 彝族经典叙事长诗系列·达思美[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22.

[3]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学史·彝族卷[M].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7.

[4]聂震宁. 出版力:精品出版50讲[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9.

[5]夏昆,刘妮. 选题资源的利用与编辑角色的转换:以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系列选题开发为例[J]. 中国编辑,2021(11):58-61.

猜你喜欢
民族出版社古籍整理长诗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献给这个世界我们未知的——读龚学敏长诗《三星堆》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互联网时代民文出版数字化转型研究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The Analysis of Teacher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on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民族出版社责任编辑的工作职责刍议
王舍城(长诗)
一个人的成都北站(长诗)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的自然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