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应用阐述及效果分析

2024-04-14 17:28韦如钫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应用要点效果分析甘蔗

韦如钫

摘 要:甘蔗作为一种常见作物,在合适气候的地区均有广泛种植。因此,对甘蔗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使用深耕深松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探究较为重要,其也是保证甘蔗产量与质量的关键环节。文章简述了深耕深松技术,并从深松机与深耕机两个角度出发,闡述了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了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应用的效果,希望能够为甘蔗种植户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甘蔗;深耕深松技术;应用要点;效果分析

引言:伴随乡村振兴、智慧农业等战略的持续推进,为深化农业改革的体制与机制,加速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需要围绕甘蔗这一作物,展开在助力生产提升与产业价值链条完善方面的相关工作。为此,针对甘蔗种植期间所常用的深耕深松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深入分析极为关键,其也是实现甘蔗产业化发展任务目标的重要基础。

1 深耕深松技术应用概述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承担着提高土壤蓄水与保墒能力的责任,可为农作物提供播种与发芽的良好环境,并同时加速土壤熟化,确保经济作物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生长条件,促使土地可加速养分的累积并进行分解利用[1]。深耕深松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可创设深厚的耕层环境,且不会对原有土壤结构造成破坏。通过耕作层的加深,可建立土壤内部液体、气体和固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深耕深松技术显然已经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成熟,达到规范化的和机械化的操作发展水平。

深耕可将土壤底层予以打破,进而将土壤的蓄水能力进一步提高。种植户可在拖拉机的协助下使犁具可对表土进行深翻处理,展开更深整地的相关工作,可以将土壤透气性进一步提高[2]。通常情况下,设定的深耕深度在20至40厘米左右,进而为甘蔗提供根系生长的良好助力条件。深松的核心前提是基于使用深松机,松动土壤内部结构,可使用深松齿将土地底层的土块黏重结构予以打散,将土壤的通透性、孔隙度等予以增加,为甘蔗根部逐渐向着深层次的土壤逐渐延伸提供便利条件。

2 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的前期准备

2.1修整土地

甘蔗适合在肥沃的土壤中种植,并且对水肥的要求较高,根系发达。为了保证甘蔗生长土地具备良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需要在种植前先对土地进行修整。具体而言,先将土地中残留的农作物根茎去除,然后为提升土壤的肥力,还需对土地进行深耕深松处理。

2.2选种

良好的甘蔗品种将直接影响甘蔗的质量和产量,而在选种时,首先需要对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查,收集当地的各项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选种。其次,选择种茎,该项工作需要在选定种子之后进行。种植时需要选择梢部茎种、上半茎种,也可以全种茎选择。

2.3施底肥

保证底肥施加的充足也是甘蔗种植前的关键环节。无机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的原则是施肥时需要坚持的。通常情况下要施加一定量的复合肥以及1000~1500kg/667m2的土杂肥或农家肥。每667m2复合肥的配置为:氯化钾15kg、尿素15kg、过磷酸钙100kg。

3 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要点

以下所分析的深松机为SZL-300型号,深耕机为6.3 kW动力的小型履带式链式深耕机。

3.1深松机

3.1.1参数

深松机作业幅宽为3000毫米,松土深度为300~500毫米,行距为440毫米,松土行数为7行,生产率为每小时20~45亩。基于这一深松机的使用,可将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予以有效改善,将甘蔗的抗旱排涝能力进一步强化。同时,由于长期旋耕作业所形成的犁底层也可以打破,切实提高作物含量,维持上下协调的土壤结构,为后续甘蔗根系的良好生长发育提供有利条件[3]。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深松机对地表产生的破坏相对较小,且整个机械的作业结构设计相对合理,可将作业成本、人工劳动强度予以有效减少,保证作业效果,有着较为可靠的使用质量。

3.1.2原理

深耕机中的挂架包括上下悬挂点,与拖拉机配合可形成机组。在作业期间,通过深耕铲产生向上挤压土壤的力,并通过刀杆的竖直安装促使土壤中产生剪切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深耕铲能持续向前推进,破碎大块土壤。甘蔗种植田地极适合使用深松技术,并可在小地块或丘陵地区使用皮带离合器作为传动基础,为后续展开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提供便利条件[4]。在深松面积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将各类杂草予以脱除,且前进的阻力也会相对较小,避免产生较大的拖拉机动力损耗。犁柱不会缠绕较多的杂草,促使深松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3.1.3方法

3.1.3.1深松时间

雨季前是甘蔗田地通常的深松时间,在将前茬的作物收割后,需要使用深松机展开对种植田地的处理。作为一种多须根的作物,根部活跃的深度在30~60厘米,且经由多茬种植后将会对甘蔗的产量受到影响,养分获取能力降低[5]。若土壤能够保证其保墒能力与透气能力,则对应的温度与湿度则可满足甘蔗的生长需求,最深的根系可达4米左右,提供给甘蔗更好的长势条件,并可同步提高甘蔗种植层面的保水、保墒、抗旱以及抗涝能力。将前茬作物收割完毕后,若是经过测定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在15%左右,即可展开深松处理。在深松机的作用下,可促使土壤能够充分接收到光照与雨水,加速土壤熟化。同时,杂草也能够同步深耕于土壤中,提高土壤肥力,为甘蔗质量与产量的提升提供支持。

3.1.3.2深松深度

作为种植户应给予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与土层具体厚度,设定最为合适的深松深度。应注意的是,土壤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表土相对较浅的情况下,土壤多为砂土,进而使得土壤条件明显降低,对甘蔗的未来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为避免出现破坏土壤结构的情况,设定深松深度一般应控制在15至20厘米范围内,且应同时配合施加有机肥料以保证土地肥力[6]。种植区域的土壤若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为丰富,可将深松深度适当提高至30至40厘米,但整体回垡率应控制在3%以下。此外,在机械化深松模式下,可保证深松深度的一致性,继而确保将平均深松深度予以提升。在此背景下,甘蔗的糖分绝对值也将有进一步的提高,基于对甘蔗生长周期的分析,可以每年一次的频率进行土地深松处理。

3.2深耕机

3.2.1参数

悬挂式深耕机的质量为240千克,作业幅宽为200毫米,每小时可行进800米,设定深耕深度为250毫米,生产效率在每小时0.08公顷。此类具有履带式链式特点的深耕机,在浅层耕地中较为适用,尤其是土壤板结情况相对较为严重的区域[7]。基于深耕机可在地形相对复杂、土地破碎严重的种植区域进行状况改善,例如消除缠草情况从而实现土壤深耕,确保在作业完成后仍能够维持地表的平整性,从而提高深耕流程的整体稳定性。

3.2.2原理

齿轮箱、机架、动力装置、液压控制、变速箱等结构共同组成了深耕机,其动力可从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输出:在将变速箱减速后,可以基于履带这一驱动条件实现深耕机的行走目标[8];齿轮箱与液压系统在变速箱的应用背景下,可对深耕装置进行有效控制。在链式深耕装置为正转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展开深耕工作。若为反转,即可进行开沟。此外,日常作业期间,深耕装置无论是升高还是下降,核心均为活塞杆,可进行结构的伸缩控制。

3.2.3方法

对于甘蔗种植区域来说,需基于其土壤特性展开深耕,并联系土地的微生物活动状况、根系分布规律等完善深耕方案。若设定深耕深度过深,则将会对甘蔗的后续根系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9]。此外,深耕的结构体时间应维持与当地雨季的一致性,为后续土壤接收足够的雨水提供方便条件。此外,实际的耕幅应与设定的犁耕幅维持一致,一般需要在20厘米以上,同时需对土壤适耕性予以有效把握,含水率应控制在15%至20%这一范围内。基于这一条件,其开垄的设置宽度一般应在35厘米以下,闭垄的高度则应确保在10厘米以下,回垡率一般在3%以内,应将2至3年进行一次作为深耕的频率。深耕完成后,需基于对作业的质量标准展开对深耕情况的全面检验。

4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应用的效果分析

基于以上所制定的深耕深松技术方案,可预先开辟甘蔗种植试验地。以广西某区域为例,甘蔗的种植状况呈现出品字型排列状态,应在每个种植区域施加合适量的基肥,且后续应进行钙镁磷肥的追加,每亩地施加量在15千克左右。甘蔗种植行距设定为5至8厘米[10]。深耕浅种法实施后,可对土壤的含水量进行测定,同时基于深耕深松技术展开对甘蔗的分蘖与出苗等情况的分析,确定技术应用条件下对甘蔗生长性状、经济效益等层面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经由全面推广应用深耕深松技术,可维持甘蔗的良好生长状态,继而展现出相对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如此,方可将甘蔗的出苗率与分蘖率进一步提高,同时提高甘蔗整体含糖量,并对根系的分布范围进行扩展,对应的甘蔗种植户的每年产糖量与收入均有大幅度增长。

4.1生态效益

4.1.1土壤理化性状

展开深耕深松的关键优势,在于对土壤进行了疏松,并加深了耕层。从实际情况来看,相较技术应用前,甘蔗种植区域的土壤密度每平方厘米减少了0.3克左右。无论是固相、液相、气相,其比例均应确保其持久性,为土壤中所存留的水分、养分之间的互相协调提供支持,确保甘蔗的生长能够获得更佳的种植环境。相较人畜传统耕地作业,深耕深松技术的应用促使甘蔗的萌芽率提升35%左右,分蘖率提高45%左右,并将甘蔗的有效茎予以增加,数量在900条左右。

4.1.2土壤水分涵养与保墒

经过深耕深松后的土壤,其体积将大幅度增加,容量的加大使得地表径流也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导致土壤的通透性与孔隙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强。雨水在此背景下将大量渗透于土壤的深层,促使土壤存水能力得以强化,避免土壤水分蒸发过快,实现区域土壤的保墒。干旱时节,雨水的贮存为甘蔗提供了足量的水分供给。经由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经由深耕深松技术应用后的土壤,其含水量可提高1.5%左右,且在连续三个月均为干旱季节的背景下,土壤的含水量依旧能够达到12.97%左右。

4.1.3促进根须生长

作为一类典型的须根作物,甘蔗的根系较为发达,其入土深度在4米左右,通常在1米范围内,30至60厘米是根系较为活跃的深度范围。当下我国的人畜耕作层平均深度只有15厘米,对甘蔗的营养吸收效果将造成相对较大的影响。而在深耕深松技术应用后,可加深甘蔗的根系深度,为其吸收更多养分提供便利条件。

4.1.4土壤保肥能力

土壤在经过深耕深松技术处理后,其施肥后肥料更容易下渗作用于甘蔗,不易出现流失或蒸发等现象,并可起到加速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土壤的整体肥力。

4.2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包括:拖拉机、深耕机、深松机。设定的作业时间为每年的11至12月份,在完成甘蔗收获后即可展开针对甘蔗田地的深耕作业。次年的4至6月份为甘蔗田地深松作业的开展时间,一般有5个月的作业时间,每个月的作业时间计算为20天,人工费用主要为操作者费用。折旧费需要按照每年折旧10%的比例进行计算。维修费方面,应按照固定资产的6%进行计算,具体可根据使用时间与平均耕深进行调整。作业油耗方面,按照每小时消耗11.5升柴油进行计算。作业收费则需要按照每公顷585元进行计算(以广西南部甘蔗地区为例)。综合以上支出,按照年度作业面积240公顷进行计算,针对购买深松机与深耕机的作业用户来说,每年五个月内可盈利90000余元,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对明显。

4.3甘蔗深耕深松技术的推广建议策略

后续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作为当地农业部门应加大针对甘蔗田地深耕深松技术的应用宣传力度,对机械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机制与发展前景予以详细解释。同时,需要立足于“三农”问题,基于对甘蔗生产实际情况的分析,革新种植户自身理念,使其能够更快地接受深耕与深松等机械化设备,真正将传统耕地方式予以改变。如此,方可促使人们加速对机具保养知识、类型以及性能的了解,后续则可通过组织宣讲会、创建试验田等方式,让种植户均能够参与到甘蔗深耕深松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用以持续对机械化的田间管理机制予以完善,配合先进农机技术用以对服务资源予以拓宽。在此背景下,即可将部门与单位之间的限制予以打破,结合专项服务与地区服务,用以对工作机制予以持续创新。相关部门人员应严格遵循地区服务的基本要求,围绕作业的核心内容强化农村地区推广甘蔗深耕深松机械技术的过程,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展开技术培训,进而形成自下而上的全新农机推广机制,并在此过程中对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要求予以持续探索。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深耕深松技术的应用背景下,可进一步提供甘蔗的产量与质量。为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这一内容的宣传力度,介绍深耕深松技术的应用优势,促使农民可真正革新发展理念,为地区生产方式的加速变革提供支持,以奠定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坚实基础,方可真正将服务资源范围予以拓宽,配合宣传人员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将现代化农业机具的应用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奠定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金明.甘蔗种植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4):58-60.

[2]钟永弟.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要点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1):61-63.

[3]杨瑶.曲水镇甘蔗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J].农家参谋,2022(04):40-42.

[4]陳淮南.甘蔗深松整地技术推广应用[J].农业与技术,2021,41(24):64-66.

[5]龚国懿松.甘蔗双高栽培存在的问题及技术优化对策[J].广东蚕业,2021,55(12):93-95.

[6]吴秀寒.旱地甘蔗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与管理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11):45-46.

[7]蒙瑞祥.深耕深松机械在甘蔗生产中的运用与意义[J].南方农机,2021,52(06):106-107.

[8]黄燕.简析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南方农机,2021,52(01):50-51+55.

[9]苏轮武.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推广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21):148-149.

[10]唐荣华,廖善宗.宽行丛式甘蔗间作花生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20(01):58.

猜你喜欢
应用要点效果分析甘蔗
花式卖甘蔗
清明甘蔗“毒过蛇”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视频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信息技术在职业学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