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及新型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应用浅析

2024-04-14 12:28张建陈大兵刘红英饶传波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旱育秧苗节水

张建 陈大兵 刘红英 饶传波

水稻旱育秧及节水栽培技术是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秧苗素质差,栽插密度不合理,有效穗少等问题,而提出的一项以改变传统育秧方式、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素质为目的节水、节本、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在常规育苗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传统育秧方式,将秧苗培育过程中的水分散失与土壤中水分结合起来,通过控水调节秧苗体内的水分平衡,并通過科学的施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来提高秧苗素质和产量。该技术是一项省时、省力、省工、省肥、省药的高效节水技术。同时该技术对水稻生产有很大地促进作用。

1 水稻旱育秧及节水栽培技术应用的意义

1.1水稻旱育秧是解决秧苗素质差的根本措施

目前,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秧苗素质差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秧苗盘根不良、苗小、苗弱、分蘖少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土壤条件、整地质量、播种质量、播后管理等,而目前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旱育秧”是一种解决秧苗素质差的根本措施。“旱育秧”又称“轻简化”育秧,是将传统育苗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不用土壤,不用塑料薄膜,在无水条件下利用高温和高湿促进种子萌发和出苗。该技术是在常规育苗基础上,通过改变传统育苗方式、控制土壤水分来提高秧苗素质的一种新型育苗技术。通过控水和调节温度来促进秧苗生长,实现了“控水不发根”和“增温不增湿”的效果;通过合理施肥使秧苗生长健壮,提高了秧苗抗逆能力。因此“旱育秧”是解决秧苗素质差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素质的根本途径[1]。

1.2旱育秧能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

旱育秧是一种以“控水”为核心,通过调节土壤水分,达到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的节水、节本、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是“控水”。在育秧时,先将苗床浇透水,然后采用旱育秧的方式进行栽培。这样,既能达到良好的抗旱和保温效果,又能为秧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根系生长条件,培育出壮苗。

1.2.1旱育秧具有节水、省工、省肥等优点

由于旱育方式是在无灌溉条件下进行的育苗,所以无需灌水就能创造出适宜的土壤环境,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灌溉用水。同时,由于旱育秧不需要育苗床浇水施肥,所以其苗床可节约大量肥料。

1.2.2旱育秧具有增温、控苗和化控等优点

由于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可以调节秧苗体内水分平衡,促进秧苗根系生长,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秧苗生长的速度和高度,有利于培育出壮苗,通过调节根系的生长来达到化控的目的。

1.2.3旱育秧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旱育秧所用种子为常规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都比水育秧高;与水育秧相比,旱育秧出苗快、齐、壮、白,秧苗健壮整齐,旱育秧还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等。因此,旱育秧不仅能提高产量和增产效果,而且可以改善秧苗素质,为后续田间管理打好基础。

1.3旱育秧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1.3.1旱育秧能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植株吸收养分能力

据测定在水分充足条件下,水稻秧苗茎叶生长快、分蘖早、分蘖多。旱育秧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多,植株叶片增大增厚,根和根的吸收面积增加。特别是在旱育秧苗移栽后3-4d就能看得出来,旱育秧移栽后第2天就能看得出来根系的生长情况。旱育秧苗地上部干重比常规秧苗地上部干重增加了25.7%-37.8%,根系活力提高了10.4%-37.3%。

1.3.2旱育秧能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速度和产量形成潜力

在水分充足条件下,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加大,蒸腾作用增强,使茎叶中的水分向根系输送的速度加快。同时叶片的蒸腾作用使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增多。从生理角度来看,在同等水分条件下,旱育秧地上部干重是常规秧苗地上部干重的1.73-2.02倍。因此旱育秧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度快于常规秧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度,使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明显增加[2]。

1.3.3旱育秧能增强水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和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旱育秧秧苗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高的抗逆性能,能在土壤中吸收足够的养分来满足其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如水稻秧苗在旱育秧条件下,其茎叶生长旺盛,叶片浓绿厚实、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能很快适应土壤中水分供应和土壤温度条件的变化而使植株健壮生长。

1.4旱育秧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稻旱育秧的基本方法是利用传统的旱地育秧技术,在苗床上进行旱地育苗,然后移至大田进行移栽。旱地育秧由于采用了传统的旱育秧技术,不需要通过灌水来满足秧苗对水分的需求,因此旱地育秧过程中不会对土壤造成水、肥等资源浪费,能够达到节水、节本、增产的目的。同时旱地育秧可以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能够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另外旱育秧过程中的土壤环境还可以避免水田土壤板结和酸化。水稻旱育秧是在传统的稻田育秧技术上进行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节水栽培技术。该项技术利用了传统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并根据其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节水、节本、高产栽培技术。

1.5旱育秧的增产作用

1.5.1旱育秧田与常规育苗相比,具有根系发达、苗期生长健壮、返青快,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发根力强,分蘖早的特点。

1.5.2旱育秧田具有出苗整齐、返青快、苗体健壮,成秧率高的特点。据试验分析:旱育秧田分蘖率比常规育秧田高1倍以上,成秧率高30%以上。

1.5.3旱育秧田具有根系发达、苗体健壮的特点。据试验分析:旱育秧田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的特点。

1.5.4旱育秧田由于苗体健壮、根系发达,耐肥抗倒性强的特点。使秧苗抗倒伏能力大大提高,并能使水稻生长健壮而不早衰。

1.5.5旱育秧田由于根系发达而吸收能力强,养分充足供给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促进了水稻生长[3]。

2 良种旱育秧

2.1选择优良水稻品种

品种是水稻旱育秧及节水栽培技术的关键,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水源条件以及栽培方式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品种。例如:在黑龙江地区应选择生育期短、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的常规粳稻品种,如松粳10号、松粳13号等;在河北地区应选择生育期适中的中早熟粳稻品种,如冀粳4号、冀粳6号等;在山东地区应选择生育期适中的中熟粳稻品种,如鲁粳11号、鲁粳15号等。在种植前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水源条件进行试种试验,确定适宜品种。

2.2旱育壮秧技术应用

2.2.1旱育壮秧的好处

首先,旱育壮秧可提前1个月播种,这就可以避免因气候因素而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使水稻秧苗在秧龄上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环境,增强抗病虫能力。其次,由于旱育壮秧一般都采用了大棚育苗,这样可以减少因为气温变化而对水稻秧苗的影响。再次,在旱育壮秧中,由于采用了控水育苗的方法,可以减少水稻秧苗失水而发生萎蔫、枯萎病等病害。最后,通过科学控水调节秧苗体内水分平衡,可以降低水稻秧苗的烂秧率。

2.2.2旱育壮秧的关键技术

①育苗期的温度管理。在育秧时要根据气温情况来进行控制温度。一般来说,在水稻秧苗刚出土时就需要提高温度促进其生长。当秧床温度达到25℃左右时便可停止升温。②苗床水分管理。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即可。③营养土配制及播种方法。根据经验来看,育秧的营养土的配制要以肥沃疏松、通气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种子与化肥按照2:8的比例混合均匀后,然后用水喷湿即可。在秧苗出齐后开始中耕松土。在秧苗生长过程中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浇水、防病等工作。旱育壮秧技术适用于多种气候条件下栽培的水稻品种,一般情况下适用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双季稻区域栽培[4]。

3 节水灌溉

3.1调控水层,适时晒田

旱育移栽水稻是一种节水高效的栽培模式,不需移栽,全靠土表蒸腾来保持土表和空气湿度。旱育秧没有水栽秧时的返青水,土壤中的水分保持在种子萌发出苗所需的水分范围内,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不需浇水。旱育移栽水稻只要保证3-4片叶时浅水层,以提高土表温度,促进根系下扎。在抛栽前7-10d,待秧苗长到4-5片叶时要及时晒田。晒田时间掌握在倒2叶-3叶时,每亩用15%多效唑100g兑水75kg喷雾或每亩用15%多效唑150g兑水75 kg喷雾。当苗高30cm左右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深扎。晒田程度达到:田面裂缝多、泥脚深的田块可适当加深水层,让土表有薄水层。若田间无水、表层出现龟裂时可不晒田。当幼穗分化期田间湿度过大时要进行深水灌溉,但不能让田面积水;若遇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时也要采取灌水的方法降低田间湿度;另外还要做好病虫防治工作。特别是对水稻螟虫和纹枯病的防治,可以选用“敌敌畏”喷雾。

3.2调水壮根,促穗增产

旱育秧和节水栽培,要使水稻根系发达,为有效穗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要有足够的养分供给,提高根系活力是保证有效穗和结实率的重要环节。一是要根据秧龄长短,掌握好控制灌水时间,在秧龄20天左右时,控制水层5厘米左右即可,保证根系发达。二是要控制栽插密度,防止由于密植而造成群体过大。三是要注意调节好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促使根系发达。在栽后返青期,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到分蘖末期时,水层控制在5-7厘米。到孕穗至抽穗期时要做到浅水勤灌,抽穗后视具体情况干湿交替灌溉。特别是在灌浆结实期要保持湿润状态。但在整个生育期间都要避免水分过大或过小。这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4 配套技术

4.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利用作物生长规律,进行科学施肥的技术,它是一种科学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是根据土壤肥力、水稻需肥规律、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各种养分的合理配比,以满足水稻高产优质对各种养分的需求。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水稻的需肥特性,按照土壤供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科学确定化肥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根据不同区域水稻生产水平及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施肥量及施用方法。在肥料品种选择上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选择高效、安全、经济、易吸收的化肥品种。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生育阶段对各种养分需求规律,及时进行科学施肥,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4.2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在旱育秧及节水栽培技术中,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4.2.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轮作,科学用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降渍;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适时晒田;加强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在病害防治上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措施和生物农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4.2.2化学除草

在水稻旱育秧及节水栽培技术中采用化学除草的方法进行除草。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除草剂进行化除。在水稻旱育秧及节水栽培技术中,一般采用20%氯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喷雾,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喷雾;对于大田化学除草可在水稻移栽前或秧苗三叶一心时进行人工除草;在水稻返青后或移栽前采用土壤封闭除草剂进行化除。一般采用30%异丙甲草胺乳油(阿罗津)、20%吡氟草醚水分散粒剂(卡力单)或40%恶草酮水分散粒剂(拿敌稳)、20%异丙甲草胺乳油(阿罗津)或40%丙草胺乳油(卡力单)等[5]。

5 技术建议

5.1旱育秧的营养土应选用未施用过除草剂的田园土,在水稻移栽前5-7天晒田,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一般晒田5-7天即可。使用旱育秧专用营养土的稻田要进行灭茬整地,深度为25-30厘米,使耕层土壤疏松,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5.2旱育秧移栽前应进行整地,尽量做到田整平、土块细、无大土块。旱育秧移栽时应保证有1-2厘米深的水层,确保秧苗扎根,防止因土壤过于干旱而造成僵苗不长的现象。

5.3在旱育秧期间,要进行2-3次的浇水。第一次浇水时浇透底墒水,使秧苗扎根;第二次浇水要结合第一次浇水进行,并适当增施尿素;第三次浇水时在第一次、第二次灌水的基础上再适当追施尿素。

5.4旱育秧应注意秧苗的通风炼苗。一般在2叶1心时开始炼苗,并结合除草进行蹲苗。

5.5旱育秧栽培过程中应加强秧田管理。要及时揭膜炼苗;结合间苗定苗时,要及时去掉病弱苗;3叶1心时进行带药移栽;当田间秧苗生长过旺时要及时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

5.6在旱育期间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以避免因虫害而造成的减产。要及时防治稻瘟病和恶苗病;同时还要注意防治灰飞虱和稻蓟马等。

5.7旱育栽培技术目前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在推广该技术时要注意其存在的风险和效益问题。

6 结语

水稻旱育秧及节水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在水稻育苗中,采用旱育秧的方式,将土壤水分散失与秧苗体内水分结合起来,通过控水调节秧苗体内的水分平衡,从而有效提高了秧苗素质。该技术在提高秧苗素质、降低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通过旱育稀植、旱育壮秧、节水灌溉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减小勞动强度。该项技术具有省水、省肥、省药、省时省力的优点,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节水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李玉波.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探微[J].新农业,2023(06):27.

[2]吕艳华,袁志文.水稻旱育秧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21,39(18):82-83.

[3]蒋柏茂.水稻旱育秧技术解决“南南合作”生产难题[J].湖南农业,2021(06):54.

[4]孟庆东.水稻旱育秧及节水栽培技术浅析[J].种子科技,2020,38(07):31-32.

[5]苏磊.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1):62+64.

猜你喜欢
旱育秧苗节水
坚持节水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农民
旱育保姆种衣剂育秧对鄂东南水稻产量的影响
节水妙想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水稻机插秧应用旱育保姆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
不同播种量与叶龄对无盘旱育抛秧水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