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育苗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措施

2024-04-14 16:55张娟黄宝坤宋丽霞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林业建设技术支持生态环境

张娟 黄宝坤 宋丽霞

摘 要:现阶段,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国家以及社会的整体重视,生态林业建设作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对于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林业育苗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林业生产水平,运用育苗技术可以促进树种多样化。相关人员应结合林业推广的需求,运用相关手段,在丰富推广模式的同时,构建完善的推广机构,切实推动林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关键词:生态环境;林业建设;林业育苗技术;技术支持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全球的重点关注对象,其中,林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态平衡。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应用并推广林业育苗技术,作为实现林业生态化发展的基础,能够有效解决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在不断引进先进技术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合理分配林业建设资源,切实增加技术推广的投入,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为生态林业建设的质量提供保障,在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的同时,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1林业育苗技术推广的意义

从根本上来说,林业育苗技术能够为林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引导,推广林业技术能够对我国部分面临荒漠化和遭受土壤侵蚀等问题的地区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规模国土绿化活动有效治理的沙化和石漠化土地面积达到184.73万公顷,全面共完成造林3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总体森林面积达到2.31亿公顷。作为林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林业育苗技术的推广能够切实提升森林的生产力,使其提升自身的生态功能,进而促进生态平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将育苗技术进行有效引导,可以增强苗木种植的成活率,有效減少资源浪费的情况,切实保证森林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

在生态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林木的健康生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土壤肥力、品种以及光照等方面能够直接影响林木的质量。通过良好运用林业育苗技术,能够顺利解决相关问题,对林木种植以及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校正,有效避免不良因素对生态林业建设的影响,确保其稳定发展。选取针对性的树种实施育苗,可以有效促进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效净化空气,调节森林气候,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育苗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减轻水土流失现象,同时,还能够改善土地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退化成为土地的植被。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鼓励育苗生产活动,有效加快林业建设的速度,实现经济、生态以及社会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2林业育苗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措施

2.1运用育苗技术,促进树种多样化生长

现阶段,在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为切实满足生态建设的实际需求,应积极推广林业育苗技术,借助其生产优势,推动树种多样化。与传统单一树种种植相比,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在不同树种的协调作用下,提高生态系统的抗病虫害能力,进而增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种植区域的实际地理环境,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结合社会经济条件,选取针对性的树种,如抗寒以及耐盐碱等树种。综合考量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实现科学合理的组合配置,使其在生长过程中能够相互促进,强化生长效益。为提高树种的适应性,应积极研发并应用新育苗技术,例如,微型繁殖技术等,有效加快苗木的生长速度。

为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应选取适宜的育苗技术。例如,硬枝扦插育苗,作为一种可操作性较强且简单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加快苗木的生长速度,且成活率较高。通过选取优质的母树,在不影响其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对其实施扦插。在此基础上,准备好培育床或苗圃,将硬枝插入其内。技术人员将光照、湿度以及温度调整到适宜苗木生长的标准,建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有效保证其顺利生长。在这一阶段,进行灌溉以及修剪等管理工作,增强苗木生长速度的稳定性。同时,将营养土壤以及灰石渣等材料进行混合,借助其良好的通风性能以及保水功能,促进苗木生长。

2.2增加建设经费,提升生态林业建设质量

林业育苗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部分珍贵乡土树种均具有一定的培育成本,需要大量的经济成本为其保驾护航。作为林业育苗技术实现优质、有效推广的关键点,应适当增加生态林业建设的经费投入,为确保育苗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有效性,应加大科研经费的支出。通过对科研机构进行扶持,使其加强自身技术研究的前沿性,并将研究成果顺利转化成技术资源。同时,应对推广人员进行扶持,提升其专业性,通过优化经费的管理以及监督机制,强化使用效果以及效率,确保其使用的合法合规性,进而加快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为提高生态林业建设质量,应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推广人员应深入学习林业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切实掌握森林营造的技术理论,在有效总结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实际情况,完善技术推广制度。适当制定优化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在有效吸引市场主体进行注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例如,开发银行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建设任务,积极创新自身的融资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针对多个省市地区进行融资,支持林业建设。数据表示,已参与建设森林373万公顷,累计发放的林业贷款高达958亿元,为千年秀林等重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对林业生态体系的优化应建立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之上,做好相应的统筹与规划,强化林业技术的推广效果,技术体系的稳定有效性可以帮助生态林业系统实现自我调节[1]。

2.3加大政府扶持,构建完善的推广机构

政府作为林业育苗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能够有效加快林业建设的发展进程。通过加大研发以及推广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有利政策,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运用财政补贴、技术支持以及税收优惠等手段,加强当地企业以及个人对林业育苗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应加强对该项技术的监管,将管理与监督工作同步进行,逐步规范推广工作的流程以及标准,使林业育苗技术的推广与研发能够按照正确的道路进行。积极鼓励各方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结合实际推广范围,提高推广的整体效率,为工作的开展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

生态林业建设作为一种较高水平的林业建设模式,与传统林业建设相比,要求更高。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具有长期性以及系统性的特征。对相关资源实施优化配置,使其能够形成系统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应注重将科学技术与之结合,确保有效落实生态林业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作用,借助其推广优势,逐步建立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现代科技社会背景下,应增强对自媒体等渠道的合理化运用,加大宣传力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型推广模式,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构建综合性的推广模式。另外,应充分发挥当地林业部门的作用,听取专业人才的建议,构建完善的推广机构,拓宽技术推广渠道,使林业育苗技术创新研究与推广相衔接,真正为林业育苗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2]。

2.4完善推广网络,推动技术成果有效转化

从根本上来说,人工造林是实现生态保护的基础,在目前建设森林公园以及退耕还林的背景下,全国总体的森林保护发展指数从2011年的6.11,经过2012~2014年的波动下降后,在2017年达到最高点7.32,比2011年增长19.8%[3]。因此,应持续加强林业育苗技术的宣传,完善推广网络,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能够为生态林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为切实加强林业育苗技术研究人员与林业从业者之间的联系,应持续推动推广网络的构建,通过不断创新技术信息的宣传方式,有效提高林业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增强其对育苗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推广机构的实际情况,加强政府资金的拨付,不断加大重视与支持力度,升级并完善相关仪器设备,为林业育苗技术的顺利推广奠定基础。同时,针对林业育苗技术推广效果而言,应制定相关激励制度,对推广效率高的优秀人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使其增强自身对育苗技术与推广的动力。通常情况下,林业从业者处于偏远地区,为避免对技术成果的转化造成影响,应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完善转化机制。借助当地的教育资源,将林业产业以及研究基地相结合,适当引入市场资本,为技术成果的创新和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强化技术转化的灵活性。针对推广人员而言,应积极拓宽自身技术服务的内容与范围,保证技术推广的可持续性。作为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应针对各项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更新自身对于技术以及传播方式的了解,增强林业育苗技术推广的精准性。

2.5结合实际条件,丰富育苗技术推广模式

为有效强化林业生态建设的效果与质量,相关人员应结合实际发展条件,综合考量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育苗技术推广工作。在宣传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政策法规,制定并规范林业育苗技术推广流程,降低各种未知因素的影响,避免在推广阶段产生问题纠纷,进而影响推广效果。群众作为推广工作的主要接受者,相关人员应加大重视程度,通过实施林业生态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自觉性。同时,推广人员应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林业育苗技术对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向林业从业者推广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以及效果的育苗技术,使其充分认识到新型林业育苗技术的优势,为当地的林业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4]。

林业育苗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业者在接受推广的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推广人员应充分考虑其主要特征,进一步丰富育苗技术的推广模式,有效激发林业从业者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强化林业从业者的学习能力。针对育苗技术的传播形式而言,应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借助短视频以及微信视频号等传播方式,良好实现育苗技术的示范作用。另外,为实现传播内容科学性以及趣味性的有机结合,相关人员应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优化传播内容。为增强亲切感,使从业者能够主动接受育苗技术,可以对地方性的林业品种进行研发,弱化从业者的抵抗性,辅之以方言介绍,提升推广效果。

2.6引进先进技术,构建生态林业监测体系

为切实提高林业育苗技术的推广质量,应积极吸纳先进技术,借助现代化种苗生产以及数字化育苗等技术,为林业育苗技术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其中数字化育苗技术作为育苗智能化发展的直接体现,能够将互联网技术与常规育苗技术相结合,强化育苗效果。为加快生态林业建设的进程,应在充分考量先进技术实际适应性以及可行性的基础上,提高其竞争力与林业市场影响力,确保能够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同时,应针对技术成本以及技术难度等因素进行考察,成本较高且推广周期较长的情况会严重降低推广效果,不利于育苗技术的持续发展[5]。

针对林业育苗技术的全面应用而言,应构建生态林业监测体系,通过派遣专业人员对育苗技术推广的质量与效果实施全面监测,在对其进行科学评估之后,能够及时发現相关问题,实现技术推广的科学性。推广人员应在综合考量监测指标、时间、方式、对象等多项因素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并改进推广策略,优化推广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结合监测数据,可以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以及分析系统,确保监测结果能够及时且高效地反馈给相关单位,为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另外,合理运用苗木质量评价技术,对苗木生长过程中的生长速度以及抗逆性等数据全面掌握,确定苗木高度以及根系发育情况等方面的指标,以便及时调整育苗技术。

2.7加强技术应用,增加林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近年来,社会群众逐渐认识到林业育苗技术的作用,推广人员应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强化对各项技术的运用水平,推动林业育苗推广工作高质高效开展。例如,推广人员在宣传病虫害防治技术时,应预先掌握并了解病虫害对苗木生长造成的危害,以便在后续推广中,使林业从业者能够增进自身对病虫害处理的认知,积极学习相关治理手段,掌握治理原理,合理运用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防治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可以举办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针对驱虫方法以及药物用量等重要措施进行详细解说,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在如今的林业资源分配中,真正投入到林业育苗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较少,存在资源分配方面的问题。针对技术推广资金投入问题而言,应做到科学统筹,结合林业资源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制定并规划技术推广方面的发展方案以及前景,有效增加技术推广方面的成本投入。

综上所述,林业育苗技术的推广对于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为开展生态林业学术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在新时代生态文明背景下,应深入落实国家生态林业发展政策,通过加大政府扶持,构建完善的推广机构,结合实际条件,丰富育苗技术推广模式,引进先进技术,构建生态林业监测体系,加强技术应用,增加林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在达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推动我国林业建设事业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丽堃.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问题及提升措施[J].新农业,2023(17):38-39.

[2]高蓝.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育苗技术要点[J].当代农机,2023(08):89-90.

[3]李淑娟.新时代背景下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分析[J].河南农业,2023(23):53-55.

[4]马洪艳.浅谈干旱地区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J].新农业,2022(18):36-38.

[5]李瑞.树木移植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04):160-161.

猜你喜欢
林业建设技术支持生态环境
提升技术支持能力, 深化“林肯之道”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谈
陕北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精准扶贫需要技术支持
iPad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探索*——暨“分式方程”的翻转课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