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分析

2024-04-14 12:28赵红玲马源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病虫害

赵红玲 马源

摘 要:当前随着市场对小麦需求量的逐渐增加,注重加强高产种植技术的有效研究和攻关,对保障小麦品质和产量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因素始终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为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在播种之前需要注重做好种子的包衣处理工作,利用包衣剂更好的抵御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降低病虫害所造成的危害,保证小麦生产安全,充分发挥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生产潜力。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要点,并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成效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麦种子;包衣处理;病虫害;防治技术

1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性

1.1促进秧苗生长,防治病虫害

包衣材料中常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如激素、微量元素等,这些物质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同时,包衣材料也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湿作用,确保种子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来完成萌发。这有助于提高出苗率和苗期生长的均匀性。此外,小麦种子包衣可以在播种前为种子提供有效的保护,防止病原菌和害虫侵害种子。通过将杀菌剂和昆虫杀灭剂添加到包衣材料中,可以抑制种子传播的真菌病原体和害虫的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能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的损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苗期生长。

1.2提高种子存储寿命

包衣材料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阻隔氧气和水分的进入,从而延长种子的存储寿命。种子在长时间储存时,容易受到霉菌等微生物的侵害,导致质量下降。通过添加抗菌剂和抗氧化剂到包衣材料中,可以防止种子变质和降低存储期间因病虫害引起的损失。

1.3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环境保护

种子包衣技术可以使种子在播种过程中更易于操作。包衣材料使种子表面变得光滑且不粘连,减少了种子在播种机械中卡住的情况。这提高了播种效率,减少了种子浪费。另外,小麦种子包衣可以精确投放杀菌剂和杀虫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此外,通过预防病害和害虫的发生,可以减少对后期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需求。

2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

2.1小麦种子种衣剂的特点

小麦种子种衣剂是一种应用于小麦种子表面的农药或添加剂,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高效防治病虫害。种衣剂能在小麦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防止病原菌和害虫侵害种子。种衣剂中的杀菌剂和杀虫劑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繁殖,降低种子的感染率和损失,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其次,可控释放。许多种衣剂采用可控释放技术,能在适宜环境条件下释放活性成分,延长药效持续时间。这种释放方式能够确保种子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受到保护,减少药物在环境中的浪费,并提高防治效果[1]。再次,营养补充。一些种衣剂中还添加了营养成分,如微量元素、激素等,能够为种子和幼苗提供所需的养分。这有助于促进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和幼苗健康发育。从次,方便操作。种衣剂通常以液体或颗粒形式应用,易于与种子混合并均匀覆盖在种子表面。这使得种衣剂在播种过程中操作方便,提高了播种效率,并降低了种子浪费。最后,环境友好。现代的小麦种衣剂注重环境友好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更环保的配方,减少农药的残留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原则。

2.2小麦常见种衣剂的分类

按成分分类小麦常见种衣剂主要有化学合成种衣剂、生物种衣剂、植物源种衣剂。化学合成种衣剂主要包括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硫唑等,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菌剂。生物种衣剂如枯草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利用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来防治病虫害。植物源种衣剂如印楝素、苦参碱等,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和环保特点。按作用方式分类主要涵盖了保护型种衣剂、内吸型种衣剂、混合型种衣剂。其中保护型种衣剂主要用于防治种子表皮病害,如纹枯病、全蚀病等。内吸型种衣剂主要用于防治土传病害,如根腐病、腥黑穗病等,药剂能被种子吸收并传输到植株各部位[2]。混合型种衣剂兼具保护型和内吸型种衣剂的特点,可防治多种病虫害。按使用方法分类主要有干拌种衣剂、湿拌种衣剂。干拌种衣剂是直接将药剂与种子混合均匀后播种。湿拌种衣剂是将药剂与水混合后,将种子浸泡在药剂中进行拌种。

2.3小麦常见种衣剂的作用机理

种衣剂中含有杀菌剂和杀虫剂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病菌和害虫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例如,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可以抑制真菌生长,戊唑醇等醇类杀菌剂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生长,而印楝素等植物源杀菌剂则可以抑制多种病菌的生长。对于地下害虫,种衣剂中的辛硫磷等有机磷杀虫剂可以抑制其神经系统功能,使其死亡;而对于部分地上害虫,种衣剂中的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可以通过干扰昆虫的神经系统,使其死亡。此外,种衣剂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的作用,这些成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利于实现苗齐苗壮。例如,赤霉素等生长素类物质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则可以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芽。同时,种衣剂形成的保护层能够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干旱、低温、高温等,有利于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顺利萌发[3]。此外,种衣剂还可以提高种子的抗逆性,使其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萌发能力。部分种衣剂中的成分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这些成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例如,腐殖酸等有机物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而氨基酸等营养元素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通过防治病虫害、提高种子发芽率、保护种子和改善土壤环境等作用,种衣剂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此外,种衣剂还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生长,使其更加健壮,提高抗逆能力,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2.4防治常见小麦病虫害的种衣剂使用方法

防治小麦病虫害常用的种衣剂主要涵盖了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硫唑、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枯草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苯醚甲环唑常用浓度为30-40g/L,可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等多种病害。戊唑醇常用浓度为30-40g/L,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腥黑穗病等多种病害。丙硫唑常用浓度为30-40g/L,可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黑穗病等多种病害。氟唑菌酰羟胺常用浓度为10-20g/L,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叶枯病等多种病害。丙硫菌唑常用浓度为20-30g/L,可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腥黑穗病等多种病害。枯草杆菌常用浓度为100-200亿/g,可作为生物种衣剂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等多种病害。荧光假单胞杆菌常用浓度为100-200亿/g,可作为生物种衣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腥黑穗病等多种病害。种衣剂的使用剂量通常根据种子重量、病虫害发生程度以及种衣剂的活性成分等因素来确定。一般而言,使用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5-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同时,要注意不同种衣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混合使用产生药害。在购买和使用种衣剂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

2.5种衣剂的包衣处理方法

小麦种子种衣剂包衣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了常温包衣法和喷雾包衣法。常温包衣法需要准备适量的种衣剂、小麦种子、干净的容器、搅拌器等。将种衣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配制成药液。小麦种子放入药液中浸泡,搅拌使药液均匀覆盖在种子表面。浸泡后的种子捞出,沥干多余药液。沥干后的种子放在通风处,使其自然风干。观察种子表面,检查是否包衣均匀。喷雾包衣法是准备适量的种衣剂、小麦种子、干净的容器、搅拌器、喷雾器等,将种衣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配制成药液。将药液倒入喷雾器中,将小麦种子放在喷雾器下方,喷洒药液使种子表面均匀覆盖药液。将喷雾后的种子放在通风处,使其自然风干,然后观察种子表面,检查是否包衣均匀。在包衣过程中,应确保种衣剂充分覆盖在种子表面,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处理后,应检查种子表面是否均匀,避免因包衣不均匀导致的药害。种衣剂应妥善保存,避免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降低药效。使用种衣剂时,应遵循安全、环保的原则,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3提升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效果的有效途径

3.1选择正确的种衣剂

选择正确的种衣剂来预防小麦病虫害是至关重要的。不同地区和季节可能存在不同的病虫害问题,了解主要的病虫害类型是选择适当的种衣剂的第一步。根据现场调查和专家建议,确定需要防治的具体病虫害。在选择种衣剂之前,了解该种衣剂对目标病虫害的有效性是必要的。查阅相关文献、研究报告和实地试验数据,评估种衣剂的防治效果和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了解种衣剂的活性成分和其可控释放特性,确保其能够提供足够长时间的保护作用。同时,注意合适的剂量使用,遵循厂家的建议或专家的指导。对于任何农药产品,安全性都是关注的重点。选择经过正规市场审批的种衣剂,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了解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除种衣剂外,结合其他防控措施来综合管理病虫害也是重要的。如合理轮作、良好的田间管理、优质种子选择等,都可以加強防治效果,减轻对种衣剂的依赖。如果你对选择种衣剂有疑问,最好咨询农业专家或相关机构。他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提供适合的建议和指导,帮助选择正确的种衣剂。

3.2规范小麦种子包衣技术

小麦种子包衣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防治小麦病虫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方法。根据小麦种植区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对症下药的种衣剂,确保种衣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选择环保、低毒、高效的种衣剂,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应用前详细阅读种衣剂说明书,严格控制种衣剂的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种衣剂的使用剂量应根据种子重量、病虫害发生程度以及种衣剂的活性成分等因素来确定,一般使用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5-1‰。在包衣过程中,应确保种衣剂充分覆盖在种子表面,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观察种子表面是否均匀包衣,避免因包衣不均匀导致的药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包衣方法,如常温包衣法、加热包衣法或喷雾包衣法等。不同的包衣方法有不同的操作要点,需要根据种衣剂的性质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包衣后的种子应进行检测,确保包衣效果符合要求。同时,要做好种子的储存和运输工作,避免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降低药效。对种植户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技术培训和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包衣方法和使用技巧,确保包衣效果达到预期。在小麦种子包衣过程中,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农药、种子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小麦种子包衣技术的规范化和合法化。

3.3加快开发特用型种衣剂

加快开发特用型小麦种衣剂并避免产生耐药性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种衣剂中使用多种不同的活性成分,可以降低病虫害耐药性的发生。不同的活性成分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机理,减少了单一机制的选择压力,从而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在不同的种植季节和地点轮换使用不同种衣剂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特定活性成分的选择压力。这有助于降低病虫害的耐药性风险,并保持种衣剂的持久防治效果。遵循种衣剂的使用说明,确保使用正确的剂量和频率。过量或频繁使用种衣剂可能增加病虫害产生耐药性的风险。合理使用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活性成分的选择压力。确保种衣剂的生产和使用符合相关的农药管理规定。这包括正确储存、标识、运输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合规操作有助于减少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建立有效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密切关注小麦种衣剂的防治效果以及病虫害耐药性的发展。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农业专家的合作,开展相关研究,为小麦种衣剂的开发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4加强小麦种子包衣管理

制定小麦种子包衣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包衣剂的选择、使用剂量、包衣方法、包衣效果评价等要求,为种植户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加强对种衣剂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管,确保种衣剂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对于不合格的种衣剂,应依法予以查处,禁止其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鼓励研发和推广环保型、低毒高效的种衣剂,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加强对新型种衣剂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提高种植户对新型种衣剂的认知和接受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种子包衣技术研究和培训,提高种植户掌握种子包衣技术的水平。同时,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种子包衣设备和技术,提高种子包衣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对种子包衣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包衣技术咨询、培训、指导等服务。同时,积极推广种子包衣与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综合管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效益。强化对小麦种子包衣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如给予种植户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种植户使用种子包衣技术。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政策合力,推动小麦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传统材料到化学农药再到可溶性包衣材料的过程。现代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了包衣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和可行性。这一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业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和增产的可能性。在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种子包衣防治,通过科学选择种一剂科学进行药剂拌种处理,大大提高种子抵御病虫害入侵的能力,为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韬.种子包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农业工程,2021,11(6):131-136.

[2]詹振亮.关于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的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19):99-100.

[3]张蔷新.不同种子包衣剂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控效果[J].种业导刊,2020(5):39-41.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葡萄采收后 病虫害防治莫忽视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