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山种植过程中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应用深度分析

2024-04-14 12:28农金燕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品种选育淮山栽培技术

农金燕

摘 要:淮山种植中的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是提高淮山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品种选育主要关注淮山的产量、抗病性、品质等特性,可以利用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淮山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种植地的土壤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土壤的调理和肥料的施用,合理控制水分和光照,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提高淮山的繁殖效率。

关键词:淮山;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传统中药材的重视,淮山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受到了广泛关注。淮山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如健脾益肾、补血安神等。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淮山的产量和品质,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旨在通过对淮山种植中的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淮山的产量和品质,为淮山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1淮山种植品种选育

1.1品种选育要点

淮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药用和食用价值[1]。为了提高淮山的产量和品质,种植品种的选育工作至关重要。淮山种植品种选育的要点如下:

产量优良:选育淮山品种时,首要考虑因素是产量。优良品种应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能够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获得较高的产量。

抗逆性强:淮山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逆境的影响,如病虫害、干旱、寒冷等。因此,选育品种时需考虑其抗逆性。优良品种应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抗性、抗旱性和耐寒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品质优良:淮山的品质主要包括味道、口感和营养价值。优良品种应具有较好的口感,口感细腻、爽口,并且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通过对不同品种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品质优良的品种。

生长期适中:淮山的生长期较长,一般需要7~9个月才能收获。在选育品种时,应优先选择生长期适中的品种,以便提高淮山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栽培管理便利:优良品种应具备较好的栽培管理特性,如耐贫瘠土壤、抗倒伏能力强、易于管理等。这样可以降低种植的难度,提高种植者的收益。

1.2品种选育方法

淮山种植品种选育方法包括选择优良种质、进行杂交选育、选择优良后代、连续选择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科学的选育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淮山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2]。品种选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进行杂交选育:通过杂交选育可以获得更好的品种。选择具有不同优点的淮山种质作为杂交亲本,通过人工授粉或自然杂交使其进行杂交。通过杂交选育可以获得具有更高产量、更好品质和更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新品种。

选择优良后代:在杂交后代中,需要根据目标特性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经济特性的个体作为优良后代,包括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等。

进行连续选择:在连续选择中,根据选育目标和种植环境的要求,选择具有更好性状的淮山个体进行繁殖和种植。通过连续选择可以逐步改良淮山种植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帮助鉴定和筛选淮山种质中的有益基因,从而加快选育进程。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可以提高选择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选育中的一些不可预测性。

2淮山种植栽培技术

2.1土壤要求与改良技术

淮山种植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并进行适当的改良。通过调节土壤的pH值,添加有机物质,改善排水性和通气性,可以为淮山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3]。

土壤要求:pH值方面,淮山喜欢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pH值在6.0~7.5之间为宜;肥力方面,淮山对于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通常选择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进行种植;排水性方面,淮山对排水性较好的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避免选择积水或排水不良的土壤;通气性方面,淮山的根部对通气性要求较高,选择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种植有利于淮山的生长发育。

土壤改良技术:有机物添加方面,在种植前,可以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或腐熟的有机物,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例如施用腐熟的农家肥、腐叶堆肥等。调节pH值方面,如果土壤呈偏碱性,可以通过添加酸性物质(如硫酸铵、硫酸等)来降低土壤的pH值,使其接近中性。相反,如果土壤呈偏酸性,可以添加碱性物质(如石灰、石灰石等)来提高土壤的pH值。排水改良方面,对于排水不良的土壤,可以采取排水沟、排水管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的排水性。另外,可以合理调整土壤的坡度,以提高水分的排出速度。松土和翻耕方面,在种植前进行适当的松土和翻耕,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疏水性,增加土壤的肥力。

2.2淮山的繁育技术

通过合理的淮山繁育技术,可以提高淮山的繁殖力和产量,保证淮山的品质和产量的稳定[4]。淮山种植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繁殖方式,并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进行操作,以取得最佳的效果。淮山繁育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选择合适的繁育材料: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淮山种薯作为种植材料。种薯应具有较大的块茎,块茎形状规整,表皮光滑,无病斑,且质地致密。

種薯处理:在种植前,应对种薯进行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繁殖力。处理方式可以采用浸泡种薯于50℃温水中30分钟,然后放入20℃水中浸泡12小时,最后进行晾干。

制定适宜的繁殖基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繁殖基地进行淮山种植。建议进行前茬土壤消毒,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繁殖方式选择:淮山繁殖主要采用分蘖和分株两种方式。分蘖是指将淮山块茎切割成小块,每块含有一个或多个芽眼,然后种植到合适的基地;分株是指将淮山块茎整株挖出,保留完整的根部和芽眼,然后再种植到基地。

繁殖材料的处理:对于分蘖繁殖方式,应将切割好的淮山块茎放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待切口表面结上一层白色的菌丝后再进行种植。对于分株繁殖方式,应用稀硫酸浸泡块茎10分钟,然后晾干。

繁殖材料的种植:将经过处理的淮山种薯或块茎按照适宜的行距和株距进行种植。一般情况下,淮山的行距为50~60cm,株距为30~40cm。种植时应保持芽眼向上,覆土以后进行浇水。

繁殖后的管理:繁殖后,应加强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同时,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在生长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追肥,补充养分,促进淮山的生长和发育。

2.3淮山的施肥技术

施肥是淮山种植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淮山的产量和品质。第一,淮山种植需要进行基础施肥。在淮山的种植前期,应在整地之前进行基础施肥。通常可以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保持土壤湿度,而化肥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建议使用有机肥料如畜禽粪肥、腐熟的堆肥等,以及适量的复合肥料来满足淮山的需求[5]。第二,淮山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施肥方式。淮山的生长周期可以分为萌芽期、生长期和块根生长期。在萌芽期和生长期,淮山需要较多的氮肥来促进茎叶的生长。可以选择尿素等含氮肥料进行施肥,但要注意控制用量,以免氮素过量而导致淮山生长过旺,进而影响块根的形成。在块根生长期,淮山需要大量的磷和钾肥料来促进块根的生长和蓄积养分。可以选择磷肥和钾肥进行追肥,但同样要注意适量施用,避免施加过量对淮山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第三,淮山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适量的微量元素。淮山对锌、铁、锰、铜等微量元素的需求较高,这些元素对淮山的生長和块根的形成都至关重要。可以选择微量元素肥料进行追肥,或者在基础施肥时添加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第四,施肥时要注意合理的施肥时机和施肥量。淮山的施肥时机应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来确定,通常在淮山生长期的早期进行基础施肥,然后根据淮山的生长状况和需求进行追肥。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淮山的需求来确定,过量施肥会导致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而过少施肥则会影响淮山的生长和产量。南宁市淮山种植中,主要施肥管理如表1所示。

2.4淮山的水分管理技术

淮山作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在淮山的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在淮山生长初期,每周浇水1~2次,每次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湿泥。随着淮山生长的进展,需根据土壤湿度情况和气候条件调整浇水频次和量。一般情况下,夏季炎热期间需增加浇水次数,而冬季则需减少浇水次数。淮山喜欢透气性良好的土壤,因此要注意土壤排水问题。在淮山种植前,可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应避免积水和过度排水现象的发生,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另外,在淮山生长期间也需要注意防止土壤干旱和过度湿润。土壤干旱会导致淮山的生长受限,产量下降,在干旱季节或干燥地区,需要增加浇水的次数和量,以保持土壤湿润。但同时要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部缺氧和根部腐烂。在雨季期间,尽量利用雨水满足淮山的水分需求,减少对灌溉水的依赖。而在无雨或雨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或喷灌,以减少水分的浪费和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

2.5病虫害防治技术

淮山种植栽培技术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至关重要,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和及时防治,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淮山的损害,保障淮山的产量和质量。淮山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如下:

2.5.1生物防治

加强淮山的管理和观察,密切关注淮山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情况。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处理疫情,避免病虫害的扩散;选择病虫害抗性强的淮山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合理调整淮山的种植密度和间距,保持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菌和虫害的生长和繁殖环境;使用一些对淮山病虫害有很好防治效果的生物制剂,如病毒、细菌、真菌等,这些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做好田间的清洁工作,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残留物和病虫害源,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合理施肥和灌溉,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和养分供应,增强淮山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5.2物理防治

温度控制: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温度,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例如,使用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护膜、搭建温室等,可以提高温度,抑制病虫害的生长。另外,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可以采取喷洒冷水等方式降低温度,减少病虫害的繁殖。

光照管理:病虫害的发生与光照条件密切相关。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在淮山的生长阶段中,可以利用遮阳网、棚架等方式调节光照强度。同时,合理调整光照时间,如避免在晚间照明或延长光照时间,有助于阻止某些病虫害的活动和繁殖。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直接杀灭、阻断或清除病虫害。例如,利用粘虫板、黄板等黏性材料吸引和捕捉害虫;使用陷阱、捕捉网等装置捕捉昆虫;通过人工捡拾、清除病虫害的卵、幼虫、成虫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水冲洗、火烧等方式清除病虫害。

化学防治:在淮山的病虫害化学防治中,选择合适的农药是关键。农民应该根据淮山受害的具体病虫害种类,选择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南宁市淮山种植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如表2所示。

通过淮山种植中的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相关研究可知,品种选育对于淮山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于淮山品种的研究和改良。栽培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淮山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此外,淮山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土壤的选择和调理以及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进一步探索淮山种植中的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以推动淮山产业的发展,并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种植指导。本研究能够为淮山种植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淮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伟,吴晓雪,李茜.淮山种植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1): 1-5.

[2]潘俊,张超,张晓燕,等.淮山种植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5): 1-4.

[3]翟明智,董明,何华,等.淮山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3): 1-5.

[4]胡军良,郭俊斌,邓静,等.淮山种植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8): 1-5.

[5]陈伟,何鹏,王茜茜,等.淮山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9): 1-5.

猜你喜欢
品种选育淮山栽培技术
阳春淮山卖高价 种植户喜笑颜开
小厨师成长记
一根小淮山 致富大产业
鄂西多花木蓝的栽培利用及推广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现状及展望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南丰蜜桔高糖优株“ZZL—03”及未来品种选育方向
金田淮山标准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