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期防治及生物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2024-04-14 12:28陈小馨覃有盛杨健育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物农药病虫害防治水稻

陈小馨 覃有盛 杨健育

摘 要:防治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种植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加大对生物农药的应用力度,可以达到少用药、少污染的防治效果,切实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并显著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文章简要论述水稻病虫害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应用价值,重点阐述害虫幼龄期、危险生育期、天敌敏感期三大重点时期的病虫害防治要点,同时分析生物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用量与科学方法,旨在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适期防治;生物农药;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是贯穿于水稻种植栽培全过程的关键技术,重在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为水稻的高产、稳产、优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推动水稻种植业健康、稳定发展。而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理念落后,防治技术水平偏低,倾向于在病虫害发生后使用化学药剂减轻病虫害带来的危害。此种防治方法较为滞后,并且存在农药使用次数高、用量大、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而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防治以科学的理念为支撑,通过适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以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以减少农药用量,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显著提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如何将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运用到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1水稻病蟲害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概念及其应用价值

1.1适期防治及其应用价值

虽然水稻在种植栽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但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程度不同,每一类型的病虫害都有其防治适期,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把握好常见病虫害危害的最佳时期,适期用药,即为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要求对病虫害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及早处理。适期防治以水稻病虫害的监测、预测为基础,采用系统调查、大田普查等方式全面摸清水稻种植区域内常见病虫害的类型及其发生情况,判断病虫害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确定不同类型水稻病虫害的最佳防治适期。针对未出现病虫害的水稻种植区域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已发生病虫害的水稻种植区域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措施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避免水稻病虫害扩散蔓延,并且节省资源、减轻防治工作负担。

1.2生物农药及其应用价值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活体的代谢产物以杀灭、抑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制剂。在我国水稻种植中常用的生物农药主要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其中植物源农药,如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等易于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微生物源农药用途广泛、产量较高。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来源、杀虫防病机理等与化学农药有着本质的区别。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市面上可供选择的生物农药种类十分丰富,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精准防治,对非靶标生物,如人类、牲畜、害虫天敌等的危害性较小,能够被日光、植物以及土壤内的微生物快速分解,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水稻种植业的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农药通常采用以菌治菌、以菌治虫等绿色环保的方式杀虫防病,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当年当代发生的有害生物,而且可以抑制有害生物的后代或翌年有害生物种群,可以增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适期防治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要点

2.1害虫幼龄期防治要点

广西地区水稻种植中的常见虫害主要为二化螟、稻飞虱等。通常情况下,水稻虫害的防治适期为害虫3龄之前的幼龄期,主要原因在于幼龄期害虫体壁较薄,体壁上附着微毛,利用农药防治水稻虫害时药液更容易穿透体壁而进入害虫体内。同时,幼龄期害虫取食量少、活动范围小、抗药性较低,钻蛀性害虫在幼龄期尚未进入水稻植株之内,此时通过人工捕杀、药剂防治等方式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水稻害虫幼龄期的防治需要以色板监测为起点,在水稻吐口初期于水稻田间适宜位置、适宜高度粘贴色板,定期检查色板上是否有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对水稻害虫做到早期发现、及早控制。在虫害检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水稻虫害的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进一步确定每一种虫害的防治适期:

水稻二化螟的最佳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一方面要综合考虑二化螟的产卵等生物学特性与习性,在田间悬挂黑光灯以诱杀二化螟,也可以在二化螟产卵高峰前适度降低田间水位,于二化螟产卵后提高田间水位以杀灭虫卵;另一方面,每亩地可以使用20%杀虫双水剂150~200克或20%三唑磷乳油100~150毫升,在施药前将田间水位保持在3~5厘米,施入药剂后保持3天,保证药效充分发挥。

稻飞虱的最佳防治适期为若虫发生期,就广西地区而言,一般为每年5月上旬。防治时优先采用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措施,通过选用抗虫品种、合理开展肥水管理、适时播种等方式减少稻飞虱数量。同时使用吡虫啉、烯啶虫胺、吡蚜酮等药剂,每亩地兑水45~60千克,采用喷雾机或喷雾器对水稻基部喷雾,也可以每亩用120~150毫升80%敌敌畏乳油,用少量水稀释药剂后与细土混合均匀并撒施在稻株基部。

2.2水稻危险生育期防治要点

水稻危险生育期是指易感病与感虫的生育期。广西地区早稻生育期一般为125~130天,中、晚稻生育期在120天左右,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内容易感染的病虫害类型不同,如水稻在幼苗期易感染立枯病与绵腐病,返青分蘖期时间较长,一般为40~50天,容易感染钻心虫与纹枯病。在拔节孕穗期,水稻植株分蘖逐渐停止,各类营养器官迅速发展,容易感染水稻螟虫、稻瘟病和纹枯病。抽穗结实期是水稻抽穗到成熟的关键时期,容易感染穗颈稻瘟、纹枯病、螟虫、飞虱等。在针对水稻害虫进行适期防治的同时,要抓住水稻危险生育期的病害防治,积极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水稻在幼苗期容易感染立枯病、绵腐病,水稻立枯病、绵腐病的发生与温度、土壤理化性质、光照等因素有关,染病植株会出现茎基部腐烂的症状,严重时全株死亡。在水稻幼苗期防治立枯病、绵腐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环境管控,关注气候变化,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0~30℃,温度过高时及时通风,促进稻苗健康生长,提升稻苗对立枯病、绵腐病的抵御能力。同时,在秧苗生长到一叶期后向田间喷施瑞苗清水剂,用量以1毫升/平方米为宜,可以有效预防水稻立枯病与绵腐病。移栽前可以喷施苯甲·丙环唑、三环唑,以预防苗期病害。

在水稻返青分蘖期需要合理灌水,秧苗移栽后灌水并在田间保持1厘米浅水层。在水稻分蘖期浅水勤灌,起到促进根系生长与分蘖发生的作用。在分蘖后期则需要排水晒田,增强水稻植株长势并减少病虫害。同时,根据稻田土壤供肥能力、水稻生长需要科学施肥,在秧苗移栽后7~10天追施分蘖肥,以尿素、速效氮肥为主。此外,水稻返青分蘖期主要病害为纹枯病、叶瘟。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适期为分蘖盛期到分蘖末期,当发病株率达到10%时,可以按照200克/30千克水的标准喷施35%井·蜡芽,可以起到杀死气生菌丝的作用,以此有效避免纹枯病的扩散。水稻叶瘟的防治适期为田间开始发生叶瘟病斑,每亩地可以使用20%三环唑100克或30%富士一号稻瘟灵15毫升,将药剂与45千克水混合均匀后喷雾,每隔5~7天用药一次,连续施药2~3次。

水稻抽穗结实期要及时喷施叶面肥,运用间歇灌溉技术方法,通过农业防治措施有效降低水稻抽穗结实期病害的发生概率。水稻抽穗结实期容易感染穗颈稻瘟、纹枯病。穗颈稻瘟的最佳防治适期为抽穗扬花期,可以使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预防穗颈稻瘟,每亩用量以30~40克为宜,每亩兑水45~60千克后喷雾。穗颈稻瘟发生后可以使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80~100克,兑水后喷雾。水稻抽穗结实期纹枯病的防治与返青分蘖期不同,可以使用37%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一次用药防治多种病害。

2.3天敌敏感期防治要点

天敌敏感期是指天敌对药剂反应较为敏感的时期。利用天敌是防治水稻虫害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天敌对害虫的寄生、捕食等作用可以有效压缩害虫的虫口密度。在利用天敌防治水稻虫害时,要避开天敌敏感期,如赤眼蜂为卵寄生天敌,通常在水稻螟虫产卵始盛期向田间释放赤眼蜂,赤眼蜂会寄生在水稻螟虫卵内,受到虫卵膜的保护,药剂对赤眼蜂的毒害性较小,所以在赤眼蜂的释放时期可以使用农药。与此同时,蜘蛛如草间小黑蛛、拟水狼蛛等可以捕食稻田内的稻飞虱、水稻螟虫、蚜虫等害虫,在利用蜘蛛防治水稻虫害时要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如呋喃丹颗粒、杀虫双等,并且改进施药方法,积极利用喷雾机、植草无人机,使用先进科学的施药技术以减少农药用量,让药液喷施均匀,在增强害虫防治效果的同时保护蜘蛛受到杀伤。同时,在水稻田埂种植大豆等作物,在吸引蜘蛛的同时为蜘蛛的繁殖提供场所,再通过人工助迁适度加大蜘蛛种群密度,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

3生物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3.1以菌治虫

以菌治虫是指利用微生物源农药抑制虫害的防治措施,具有无残留、无公害等显著优势,可以将以菌治虫与少量化学农药结合使用,既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又能够起到良好的水稻虫害防治效果。由于生物农药类型不同,对使用环境的要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使用微生物源农药时要保证环境温度在20~30℃之间,最大化发挥微生物源农药对水稻虫害的防治作用,并且要避免微生物源农药与杀菌剂混合使用。同时,在应用以菌治虫的水稻虫害防治措施时,尽量提前2~3天喷施微生物源农药,加强对水稻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的调查与监测,把握好不同类型水稻虫害的最佳防治适期,科学选择相应类型的微生物源农药。在防治水稻二化螟时,最佳的防治适期为虫卵孵化盛期,可以使用16000单位/毫克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100~200克。

3.2以菌治病

以菌治病是指使有害生物致病或利用能够抑制有害生物危害的微生物来控制病害的防治措施。生物农药对人、动物、环境无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对稻田生态产生负面影响。以菌治病中常用的生物农药主要包括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其中井冈·蜡芽菌可以防治多种水稻病害,其抑制病原菌的主要作用为竞争与拮抗,井冈·蜡芽菌所分泌的抗菌物质与降解酶可以分解病原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激活水稻自身的免疫系统,以此达到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在水稻病害防治中,井冈·蜡芽菌可以用在种子处理阶段与种子拌和均匀后消灭种子内部菌丝体并降低病害发生积累,针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可以采用叶片喷施的方式。枯草芽孢杆菌也可以起到抑制病原菌的作用,防治水稻葉瘟病时可以使用1000亿单位/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每亩施药10克。在防治穗颈稻瘟时,可以使用1000亿单位/毫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施药量以12克/亩为宜。

3.3农用抗生素

农用抗生素产生于微生物的生命过程之中,具有农药功能,可以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农用抗生素主要为井冈霉素和春雷霉素。其中井冈霉素属于低毒杀菌剂的范畴,是由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可以被菌体细胞吸收并且抑制菌体细胞的生长。井冈霉素主要用于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时,以抽穗前期为最佳防治适期,当田间发病率达到20%时,利用药物进行防治,选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每亩用量为100~150克,将药剂兑水后喷施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位,每隔7~15天喷施一次,连续施药2~3次。稻曲病的最佳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期,可以使用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用量为100~150毫升,兑水后喷雾。春雷霉素为农用杀虫剂,可以防治水稻稻瘟病,最佳防治适期为水稻抽穗期与灌浆期,可以选用6000单位/克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50克,将药剂与水混合均匀后喷施,在不影响水稻结实的情况下有效防治水稻病害。

3.4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源于植物所含有的稳定有效成分,其种类丰富、对环境友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得到高度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植物源农药主要为苦参碱、印楝素等。苦参茎叶中所含的苦参碱可以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也会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在防治水稻螟虫中具有重要价值。使用苦参碱防治水稻病虫害时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用药时天气晴朗,无风雨。苦参碱农药一般用于叶面喷雾,用量需要根据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来制定,叶面喷雾剂量不宜过大,避免妨碍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长,每亩以100~150克为宜。印楝的种子、叶片、枝条等多个部位都含有印楝素,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水稻大田移栽前可以用0.3%印楝素500倍液浇施土壤,可以预防水稻螟虫。在水稻分蘖期可以使用0.3%印楝素500~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可以有效防治稻飞虱、水稻螟虫。

4 结束语

水稻病虫害防治是水稻种植栽培中的关键环节,在防治水稻病虫害时需要把握好不同类型病虫害的最佳防治适期,通过适期用药、综合防治以增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同时要加大生物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力度,根据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程度等合理选择微生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与植物源农药,在保护稻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减轻病虫害,促进水稻的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张继文.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探讨[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4):66-68.

[2]梁婉桃.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6):170-172.

[3]孙晓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探析[J].种子科技,2023,41(17):142-144.

猜你喜欢
生物农药病虫害防治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金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生物农药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