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优势及具体内容论述

2024-04-14 18:20昝立亚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病虫害

昝立亚

摘 要:我国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进步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地加强对农业经济的合理性管理与控制,主要实施方法是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对农业生产不同阶段内容的合理重视,以此有助于改善以往我国在农业种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制约性因素。也正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本文有针对性地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以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应用与分析等三个角度展开了较详细的研究与分析,以期带动我国农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植技术;病虫害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各个时期的农业产量都是比较丰富的,这样就在一定的层面上为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基础与帮助。但是,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种植工作仍然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制约现象。尽可能地加强对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段的应用,以便于有效提高我国现阶段的玉米和大豆的产量,真正在我国农业种植技术手段的丰富与创新层面上,奠定更加完善且有效的基础条件,更是将我国农产品的整体占有率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1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由传统玉米—大豆间套作模式发展而来的,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扩种大豆的关键之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段的全面推进不是单纯的一行玉米一行大豆的种植方式。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技术手段应用主要体现在试点试验当中,主要采用两行玉米与二到四行大豆进行带状复合种植,这样能够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玉米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空间,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年际间交替轮作,同时满足玉米、大豆两种作物的生长需求。这种新时代科学技术下的全新产物,在单位面积范围内,能够有效提升大豆和玉米的整体产量,解决玉米大豆争地问题,真正实现一季双收,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到目前為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已经在多地试点成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大豆的需求呈现出了大幅增加的现象。在这样的大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地加强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段的使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农业产量的提升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保障[1]。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

2.1提高农田利用效率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合理运用,需要相关种植人员把玉米和大豆进行间隙种植、相互交叉种植,这在极大层面上将农田内部的资源价值发挥到了极限,同时为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全面且有效性地获取,奠定了更为完善的基础支撑与帮助。从更加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真正掌握新型科学技术手段的升级与创新,为以往农业种植与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指导,这也就最大限度地为我国玉米与大豆种植产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相对完善的技术手段支持。在实际的种植与生产过程中,玉米的生长对大豆有着前所未有的遮盖作用,这也就帮助大豆避免受到虫害的问题,将其产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上。在更加完善的生长模式与工作节奏引导下,玉米大豆带状结构的独特性也真正促进了农业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户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经济效益的充分获取[2]。

2.2营养供给充足

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地,在一定的层面上有着比较强大的种植价值与优势。由于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生物固氮作物,这也就为其之后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帮助。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内部的营养成分与含量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这也就为之后大豆根茎在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元素提供了帮助。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一定的层面上也能为大豆的生长提供更加充足的营养物质,即为农作物所需矿物质提供养分。同时,充足营养物质的供应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作物的种植与养护产量,更能大幅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经济实力。

2.3经济效益互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段的全面且有效使用大幅促进了作物生产的效率,显著提高了作物的产量,有利于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为科学种植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指导与帮助,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各项经济实力的提升。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农业种植方式,在很大的层面上可以将大豆和玉米的整体产量翻倍,这对于之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的充分获取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帮助。大豆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元素,这也在一定的层面上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对大豆和玉米的生长效能提升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现阶段这种科学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有利于实现以地养地的理念,在降低种植成本的前提条件下,为农户经济效益的充分获取提供了基础支撑与帮助。同时,这也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增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3]。

2.4顺应农作物生长特点

玉米和大豆都是比较喜欢温凉季节的植物,这也就需要在实际的种植工作中,将二者的特点与生长习性进行相对完善的整合,为之后玉米和大豆增产增收工作的有效实现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撑。经过以往多次的实验证明与分析,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段,可以很好地将土地资源内部的营养价值进行充分吸收,减少以往种植过程中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长期应用这种相对完善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增强大豆和玉米植株的生长效能。

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应用与分析

3.1品种选择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段的使用,主要就是通过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的生物性差异,构建更加科学的生物空间布局,同时保证两种农作物在同一环境下生长。在具体的品种选择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可能地保证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段的充分体现,相关的农业种植人员应该通过缩短玉米种植间距的方式,进一步确保单位亩数范围内玉米植株数量的不变、亩产量目标不变,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后续一地双收的生产需求。在品种选择上,玉米应该尽可能地选择紧凑或者半紧凑品种,同时大豆也应该尽量选择抗倒伏、耐密、耐阴等特点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也能降低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玉米对大豆的隐蔽作用。

在完善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段的应用工作中,也应该针对玉米与大豆的遗传性特点和生活习性,对之后复合种植工作采取更加详细的治理与养护手段,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在种植领域的发展。从更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了解到玉米作为喜光、不耐阴的植物,比较适宜在22~30℃的环境下生长,种子的发芽温度也应该控制在6~10℃,在更加良好的光合能力作用下,玉米的生长情况也将会得到更加良好的体现,所以在具体的带状复合种植工作中,也应该针对地区范围内的气候环境等,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玉米种植工作的整体效率与最终种植产量[4]。大豆主要适合在20~25℃的环境下生长,因此,在大豆实际种植工作中,种植人员也应该尽可能地加强对于相关温度的合理把控,一旦外界的温度过高,大豆植株的生长就会提前结束。

3.2间距与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是保证玉米种植宽行和窄行适度,还要确保玉米与大豆的间距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想要在具体的复合种植工作中,保證玉米与大豆的整体产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就应该精准掌握与合理设计种植间距,确保玉米的宽行间距为1.6m左右,窄行宽度为0.4m左右,这样也就能够为之后各项种植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较完善的基础与前提条件。通过长期科学技术手段的引导与帮助,玉米和大豆种植间距的合理拓展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大豆和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还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有效发挥,同时也能够保证田间作业工作的稳定推进。

3.3种肥同播

在具体的播种工作中,如果想要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价值的全面体现,就应该加强对种肥同播工作的合理把控。在播种工作开始之前,农户需要及时加强对玉米和大豆种子的提前处理,这样也就能够避免因为种子质量不达标而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安全问题。为保证大豆播种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拌种,以提升大豆的抗旱管理与抗倒伏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大豆的抗旱管理与抗倒伏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在玉米播种工作中,相关种植人员也应该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个种穴内播种1~2粒种子,确保播种工作的准确性及合格率。

3.4田间除草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中,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地保证除草工作全面稳定发展,就应该对其种植与养护进行更加详细的管理。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大豆是双子叶植物,在实际的复合种植工作中,玉米与大豆的除草工作并不能够很好兼容,这也正是现阶段田间除草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播种工作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应该对播种工作时间进行把控。玉米适合早播种,大豆则适合晚播种,这种播种方式可以缩短大豆和玉米的共生周期,能够很好地为除草工作提供较为有效的便利渠道。不仅如此,选择适宜的除草时机也能够科学合理地提升二者的生长效率与质量。种植人员需要在大豆播种前和出苗后分别进行除草工作,这样可以很好地提升大豆和玉米的生长效率。

最后,在更加科学且系统化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工作中,也应该尽可能地改善以往化学药物的使用方式,这样也就有利于避免大豆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药物的危害。如果上一个季节种植的农作物田间杂草相对较多,就需要在播种工作开始之前,加强对草铵膦的喷施,将已经出苗的杂草及时消灭,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杂草对玉米和大豆营养成分的过度吸收。针对现阶段杂草治理工作的实际发展情况,大豆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也将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与进步。

3.5水肥管理

玉米施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定的层面上需要农户进一步加强对底肥的合理施撒。在这一工作的实践中,氮肥、过磷酸钙、氯化钾作为比较常见的底肥组成部分,应该针对种植范围的实际亩数,加强对水肥管理工作的详细把控,为后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段的健康与稳定发展,提供高效合理的保障。在大豆施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尽可能加强对磷酸钙、氯化钾的合理使用,这样有助于为其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提供高效率的水肥保障。对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的合理管理,主要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尽可能加强对浇水工作的合理管控,在播种工作完成之后,应该加强对机械开沟和降渍防涝工作的重视,以保证水肥管理工作的稳定与有效性推进。更加科学的滴灌式水肥一体化工作模式提供了更加良好且有效的基础支撑,在一定的层面上有利于之后追肥与施肥工作的合理性推进。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保证玉米与大豆植株生长效率、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选种与施肥工作的合理管控,这对于之后水肥管理工作的科学与有效推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5]。

3.6病虫害治理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模式的顺利开展,在很大的层面上也需要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对病虫害工作的治理与管控。病虫害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的情况下能够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种植工作的有效开展。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经常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玉米螟虫、纹枯病等,而大豆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根腐病、立枯病等,这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充分获取造成了极大程度上的阻碍与制约。为了能够彻底改善病虫害问题对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带来的阻碍作用,相关种植人员应该尽可能加强对田间通风、光照等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之后全面有效地开展病虫害治理工作,提供更加完善且有效的技术支撑与帮助。

玉米和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粮食来源,其产量高低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加玉米和大豆的种植产量和种植收益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发展与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加强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合理运用,进一步促进大豆、玉米协同发展,能够有效改善以往工作中的制约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其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提高了耕地地力水平,全面实现了大豆、玉米作物之间的生长互补,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另外,本文有针对性地从品种选择、间距与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种肥同播、田间除草、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治理等几个角度展开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的开展能够将单位种植面积内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地位。

参考文献:

[1]赵秀兰.大豆玉米带状机械化复合种植技术体系的推广及效益探讨[J].农机市场,2023(10):41-43.

[2]张旭,陈维娟,全雯珺,等.鲜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筛选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23(05):76-79.

[3]周宗萍,郝林军,甘立奎,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化学除草剂的田间试验效果[J].陕西农业科学,2023,69(09):71-74.

[4]姚建民,马俊奎,王忠祥,等.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3,25(09):178-185.

[5]焦恩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应用分析及发展前景[J].河北农机,2023(06):121-123.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葡萄采收后 病虫害防治莫忽视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