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苣苔叶插繁殖试验研究

2024-04-12 03:17张应祥
云南农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两段式弥勒三段式

张应祥

(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农业和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马龙 655103)

弥勒苣苔(Paraisometrum mileense W.T.Wang),苦苣苔科,弥勒苣苔属植物,是云南特有珍惜植物一个很特殊的单种属。弥勒苣苔一般生长在海拔2 000~2 600 m的石灰岩林内石壁上,仅分布于滇东南弥勒市及石林县,被发现于石林县石灰岩山植物区系,是100年来首次在野外发现的该种活体植株。弥勒苣苔野外居群被再次发现,对于云南喀斯特地区物种多样性、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起源与分化、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将有重要研究和参考价值。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药用历史悠久,目前国内苦苣苔科植物研究基本上侧重科研价值,如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系统进化、植物分类学等方面,其实用价值的应用仍为野生挖掘用作药材,对该类植物具有观赏价值等方面研究甚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挑选成熟、健壮、无病斑的弥勒苣苔叶片,轻轻从叶柄基部取下,叶片切割方式用全叶插、两段式切段和三段式切段3种。记录成活率、生根所需时间、出现子株所需时间、每种叶段产生子株数及子株叶片数5方面的数据。

1.1.1 扦插叶片切割方式试验

叶片切割方式包括全叶插、两段式切割和三段式切割,目的是筛选扦插最适合的叶片切割方式。

1.1.2 不同扦插基质试验

选择扦插常用的草炭、蛭石和珍珠岩3种基质,混合为5种不同配比,筛选扦插最适基质。结合研究结果,寻找弥勒苣苔繁殖系数最高的扦插叶片切割方式和基质组合。

1.2 试验过程

1.2.1 扦插叶片切割方式

(1)全叶插。即将完整叶片的叶柄插入基质约2 cm。扦插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体积比为1∶1∶1,分3组,每组15个插穗。

(2)两段式切段。即将叶片自中间1/2处切开得到2段插穗,将留有叶柄的部分叶柄插入基质1~2 cm,叶片约45°角斜立;无叶柄部分将叶下部插入相同基质1~2 cm。上段、下段各分3组作为重复,每组15个插穗。

(3)三段式切段。即将叶片切为3段,带叶柄部分的下段叶片将叶柄完全插入基质中,无叶柄部分(中、上段)将叶片下端插入基质1~2 cm。扦插基质同上。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15盆。

1.2.2 扦插基质

将刚采摘下的叶片自中间1/2处切断,然后将留有叶柄的部分叶柄完全插入基质,叶片斜立,无叶柄部分将叶片下端插入基质1~2 cm。以河沙为对照,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各15盆。5个处理基质配置比例(见表1)。扦插后第2周开始记录成活率[100%×(成活株数/扦插株数)]、生根所需时间、出现子株所需时间、不同叶段产生子株数及子株叶片数等数据。

表1 弥勒苣苔不同扦插基质试验处理方案

1.3 扦插管理

1.3.1 管理内容

所有扦插容器均为直径6 cm的花盆,按照随机区组排列放入保湿育苗盒(62.5 cm×35 cm×24 cm)中,贴上标签做好标记。每盆浇透水后喷施0.2%多菌灵溶液消毒,盖上育苗盒盖子保湿。每次浇水使用育苗温室喷雾系统,确保每个盆湿度相同,温室内应严格控制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即可,注意通风,防止根系腐烂,湿度保持75%~95%。管理过程中注意病虫害的发生,扦插管理时要保证基质排水和湿度,扦插过程维持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适当通风防止腐烂。

1.3.2 调查方法

扦插后第2周开始每天观察记录扦插生根和出苗情况。扦插结束时分离并记录子株数,子株定植于120 mm花盆。

2 结果与分析

2.1 弥勒苣苔组培扩繁

对石林县采集的弥勒苣苔种子采用无菌萌发,再用无菌小苗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具体过程如下:

种子用75%乙醇消毒30 s后用0.1%升汞浸泡5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种子播种在含有0.5%活性炭MS的基本培养基上,条件设定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20μmol/m2·s、光照时间12 h/d。20 d后种子开始萌发,萌发幼苗经过19周生长,叶片用来做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 + NAA 0.1 mg/L + 6-BA 2 mg/L。选择分化出的不定芽高约1 cm、生长健壮的苗接种至生根培养基(0.5 MS + 0.5%活性炭)上,1周后可见叶片明显增大且有根发生。6周后生根率达90%以上。将生根组培苗打开瓶盖在瓶中过度3~5 d后,小心从培养器皿中取出,用水洗净根部残留的培养基,栽入盛有不同基质配比的基质盆中,放入育苗箱中。放置在实验室中,注意温湿度管理。后期浇1/2霍格兰营养液促进生长。

2.2 扦插叶片切割方式试验

2.2.1 全叶插和两段式试验

本研究选用弥勒苣苔为试材,挑选成熟、健壮、无病斑的弥勒苣苔叶片,设全叶扦插、两段式切段扦插和三段式切段扦插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10片叶子。栽培基质采用原生地石灰土、草炭、珍珠岩体积比2∶1∶1,半个月后全叶插成活率100%,两段式上段成活率73.3%,下段成活率100%。各处理生根特性(见表2),幼苗生长特性(见表3)。不带叶柄的叶片上段扦插生根和子株出土所需要时间均短于带叶柄的叶片下段或全叶插;叶片切割方式影响子株产生,不带叶柄叶片切口大,生成子株较多。上半叶扦插生根时间明显短于带叶柄的下半叶和全叶插,出现子株的时间也明显缩短,说明不带叶柄有利于生根和出苗。全叶插出苗相对较慢但幼苗较肥大。

表2 全叶插和两段式试验生根特性比较

表3 全叶插和两段式试验幼苗生长特性比较

2.2.2 三段式叶插试验

三段式叶插各10片叶,1个月后统计,上段和中段生根时间短于下段,但生根数量和最大根长均小于下段(见表4)。上段成活率76.2%,中段成活率85.7%,下段成活率100%。出现子株所需时间中段最短、下段最长。中段生成子株数较多,下段子株叶片数为3.2片,最大叶宽9.12 mm,在3种扦插方式中达到最大值,子株最大(见表5)。

表4 三段式试验生根特性比较

表5 三段式试验幼苗生长特性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3.1 试验存在问题

(1)栽培环境温度过高,湿度低,出现烧叶现象。叶片生根数少,吸水慢,有些基质透水性差,造成烂根及叶片腐烂,出现飞虫。

(2)队员缺少试验操作能力,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试验误差。

(3)试验过程中没有勤浇水,导致植株萎蔫或部分致死。

(4)试验数据收集不够,降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经验,开展试验前要充分考虑试验需要测定的项目,为降低误差、估算误差、提高精确度,试验设计时要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管理中要适当遮阴、通风,喷水雾提高空气湿度。

3.2 讨 论

通过叶片切割扦插试验,初步探索珍稀濒危植物弥勒苣苔的繁殖方法,以无菌种子萌发组培苗叶片切割扦插试验,研究3种叶片切割处理方式对其子株产生数量的影响。叶插繁殖成苗时间短,开花时间早,较其他方法易操作实施、成本较低,易实现定量生产,并可以保持品种的遗传稳定性,目前该方法已经成为唇柱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植物最佳商业化快速繁殖方式。因此,在弥勒苣苔繁殖栽培中,可以利用两段式或三段式叶插方法进行繁殖,本试验结果将对弥勒苣苔的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3.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带叶柄的叶片上段或中段由于切口大,扦插生根和子株出土所需要时间均短于带叶柄的叶片下段或全叶插,生成子株数也多,说明不带叶柄有利于生根和出苗。扦插繁殖以叶片切段为好,根据叶片长短可两段式切割扦插或三段式切割扦插,每段5 cm左右,可得到最佳扦插结果。结合以上试验结果,弥勒苣苔繁殖采用两段或三段式叶片切割扦插,繁殖系数最高,扦插苗质量最佳。

猜你喜欢
两段式弥勒三段式
独一无二的弥勒
论宋杂剧结构并无三段式
氧气纯度对两段式煤粉气化炉气化特性的影响
三段式后桥壳环焊工艺分析及改进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大足石刻弥勒信仰下的两处“启门图”
“两段式”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三段式多学科整合改革
水旱两段式育苗技术对烤烟成苗素质的影响
云南省弥勒市投入1200万元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