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在课堂上同生共长

2024-03-24 11:27张春霞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江夏区共生前置

张春霞

为转变传统的以教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武汉市江夏区教学研究室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经过多年研究打造了“智学共生”课堂。

一、“智学共生”课堂的内涵及模型

“智学”之“智”是智慧、机智的意思,也含有“窍”或“巧”的意思;“学”是学习、效法的意思。“智学”一方面强调教师要智慧地教、学生要智慧地学;另一方面强调教师要有技巧、有方法、有策略地教,学生要有技巧、有方法、有策略地学。掌握了方法与策略,教与学的效率会更高。“共生”源于生物学术语,本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依生存并对彼此均有利的生活方式。课堂也是一个生态圈,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学生、课程、技术、资源、环境等。这些因素应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最终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总而言之,“智学共生”课堂就是借助智慧手段,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课堂。

“智学共生”课堂追求的是同生共长,既包括师生的成长,也包括课堂诸因素的“同生共长”。只有这些因素协同发力,相互促进,课堂的效率才可能在互促的过程中提高,各因素才会在这个过程中相互碰撞,不断产生新的“产品”。

“共生”的前提是平等,所有的课堂因素都像是同一个圆上不同的点,它们在圆周上循环往复,互相促进,最终达到“共生”的目的。圆心指向各种课堂因素是互相作用的手段,即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各种课堂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是师生共同成长即“同生共长”。其模型如下图。

二、“智学共生”课堂的基本流程

“智学共生”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他因素通过作用于学习过程而发挥作用,最终在各因素的互相促进过程中,教的效率和学的质量得以提高,教师与学生获得进步。

1.教學预设体现先学后教

“智学共生”课堂上的学习行为是自主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学习内容的解读工作,从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和学情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教学预设,特别是前置性学习单的设计。先学后教理念要求学生在前置学习单的指导下,利用课外书籍、网络媒介、社会实践等资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则需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困惑,并做好问题的收集、整理、应对工作。

前置性学习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实际设计前置性学习单,并利用前置性学习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此,教师则可依据学生学习单的完成情况了解学情,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起点或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前置性学习单时,要将当下所学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关联起来,练习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分层,又要重视对当下所学知识的探究与拓展,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评在学前,评在教前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智学共生”课堂倡导评在学前、评在教前,旨在通过评价手段检查学生前置性学习成效。这就要求教师提前设计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自我检查学习单的完成情况。各学习小组组长把组内各成员自查自纠的整体情况汇总后交给教师,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情况和疑难问题重新设计教学流程、环节,设计课堂学习单和教案。

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江夏区教学研究室归纳出以下几个实施步骤:第一步,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梳理出学生前置性学习的共性问题,找出学生学习的困惑点;第二步,教师梳理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确定学习目标;第三步,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单中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通过同桌互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教师适时予以点拨、引导。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各小组合作学习时梳理、整合的问题,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以及学习的困惑点。在此基础上,从“学什么”出发,逆向设计“如何学会”的教学活动。

3.合作学习,助力疑难问题解决

学习问题应该来自学生,而非教师。教师的作用是从学生的学习困惑出发,为学生提供解决学习困惑的方法,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前置性学习情况和教师提供的方法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堂学习单。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决,在“智学共生”课堂上,教师不再一一引导解决,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行解决:组长带领组员将疑难问题细化为若干个小问题,组员分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进行分享交流。为此,江夏区教学研究室为各学科设计了合作学习单,合作学习单从学习内容、学习问题、学习时间、交流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在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参与进来,根据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指导,针对学生合作学习中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顺学而教。

4.敢于放手,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在合作学习的汇报阶段,各学习小组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汇报方式,指派一名代表分享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在听取学生汇报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追问、点拨、补充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组与组之间也可以就分享的成果进行质疑、补充,以达到各组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不能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在具体操作中,一些教师习惯于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走。为此,江夏区教学研究室要求教师顺学而引、顺学而导。如学生在汇报《匆匆》一课时,教师这样处理:

①再现问题: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哪个组来分享?

②敏锐捕捉:第一自然段就只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吗?

③及时追问:这一自然段还有哪些没被我们发现的表达情感的妙招?

④总结交流:文章还用了一连串的追问,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惋惜之情。

课后,教师应该梳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成的资料,总结自己的生长点,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达到与学生“同生共长”的目的。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江夏区共生前置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掠影
扶好“素质”管好“规范”—— 武汉市江夏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