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单季稻适宜氮肥施用量筛选试验初报

2024-03-05 02:31张清嫦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屏南县氮量施用量

张清嫦

(屏南县农业技术和农村产业发展中心,宁德 352300)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属高山地区农业县,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全年平均气温为13~18℃,全年平均降水量达1 842.3 mm。有研究表明,当氮素供应过多时,水稻抗病性减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1]。例如,陈新红等[2]研究发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文平兰等[3]、吴健强等[4]的研究表明,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施5%氮肥时,水稻实际产量显著提高,但增施10%以上氮肥时,水稻实际产量反而下降;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减施5%氮肥时,水稻实际产量略有下降,当减施10%以上氮肥时,水稻实际产量明显下降。为明确屏南县单季稻生产的氮肥适宜施用量,笔者于2022年开展了单季稻适宜氮肥施用量筛选试验,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单季稻生长生育、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屏南县水稻生产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1地点位于屏南县甘棠乡巴地村,试验2地点位于屏南县路下乡门里村,两地的土壤类型均为灰黄泥田,成土母质为坡积物,土壤质地均为中壤土,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见表1。

表1 供试土壤的主要养分状况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杂交水稻组合‘明1优臻占’‘野香优676’。供试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

1.3 试验设计

依据水稻种植品种不同设试验1(供试水稻品种为‘明1 优臻占’)、试验2(供试水稻品种为‘野香优676’)两个试验。两个试验均依据水稻全生育期施氮量不同设4个处理:(1)不施氮肥区;(2)少量优化施氮量区(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为6.7 kg);(3)适量优化施氮量区(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为9.5 kg);(4)过量优化施氮量区(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为12.4 kg)。每处理重复3 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为20 m2。各小区排灌水采用单排单灌,且均使用塑料薄膜包裹田埂,以防肥料渗透。

具体肥料运筹:各处理均每667 m2施五氧化二磷3.8 kg、氧化钾6.7 kg。各处理氮肥按照基肥纯氮用量∶分蘖肥纯氮用量∶穗肥纯氮用量=40%∶45%∶15%(质量分数,下同)的比例进行施用,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按基肥氧化钾用量∶分蘖肥氧化钾用量∶穗肥氧化钾用量=45%∶45%∶10%的比例进行施用。

1.4 栽培经过

试验1、试验2 分别于2022年4月24日和4月20日播种、6月1日和5月22日插秧、6月8日和5月29日施分蘖肥、7月19日和7月10日施穗肥、9月26日和9月1日实割测产。水稻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在各处理中均保持一致,且统一按照当地水稻常规生产管理措施执行。

1.5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水稻成熟期,采集水稻植株样品,调查各处理水稻的农艺性状、产量,分析氮肥施用量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测算水稻生产经济效益。试验数据采用Excel 和SPSS 25 进行统计与分析[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施氮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有效穗数、晒干率,其中,处理(3)水稻在两个试验中的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均较好。在试验1中,各处理的千粒质量无明显差异;处理(3)的水稻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均为各处理中最高;处理(1)的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667 m2有效穗数均为各处理中最低;除了株高、千粒质量、晒干率之外,处理(4)的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均高于处理(2)。在试验2 中,处理(3)的株高、每667 m2有效穗数均为各处理中最高,且处理(3)的其他农艺性状表现也较好;处理(1)的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每667 m2有效穗数均为各处理中最低;除了每穗总粒数、每667 m2有效穗数、晒干率之外,处理(4)的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均高于处理(2)。

表2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实际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施氮量会显著影响水稻实际产量。在试验1 中,处理(3)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30.0 kg,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4)增产13.0%、8.0%、5.9%,其中,处理(3)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处理(2)、显著高于处理(4)[6]。在试验2 中,处理(3)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83.4 kg,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4)增产14.8%、4.6%、5.3%,其中,处理(3)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1)、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4)。

表3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实际产量的影响

2.3 施氮量与产量的线性关系

将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与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建立函数关系,结果见图1、图2。由图1、图2 可知,在试验1、试验2 中水稻产量均随着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7-8]。试验1 中水稻实际产量与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的函数关系为y=0.400 5x2+8.179 3x+468.21,当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为10.21 kg时,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为509.97 kg;试验2 中水稻实际产量与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的函数关系为y=0.857 7x2+14.914x+505.56,当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为8.69 kg 时,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为570.39 kg。由两个函数方程得出的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均与处理(3)的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较为接近。

图1 试验1 每667 m2 纯氮总施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图2 试验2 每667 m2 纯氮总施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2.4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4 可知,试验1、试验2 均以处理(3)的每667 m2收益最高。在试验1 中,处理(3)的每667 m2收益分别较处理(1)、处理(2)、处理(4)增收159.2、132.2、142.6 元;在试验2 中,处理(3)的每667 m2收益分别较处理(1)、处理(2)、处理(4)增收218.4、78.6、141.8 元。

表4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3 讨 论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氮肥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较大,适时、适量地施用氮肥可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稻米品质[9]。潘家君等[7]研究表明,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在土壤氮含量较低时,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千粒质量、结实率、产量等生物性状;当氮肥施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株高、千粒质量、结实率、产量等指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反而逐渐降低。本试验结果表明,当施氮量在优化氮肥用量以下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株高、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等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当施氮量在优化氮肥用量以上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株高、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等无明显变化规律。两个试验均以处理(3)的水稻产量最高,试验1、试验2 中处理(3)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分别为530.0、583.4 kg,但超过处理(3)的施氮量(即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超过9.5 kg),水稻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氮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增施氮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当氮肥施用量超过一定阈值时,氮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则呈负相关关系,这与张满利等[5]、缪辰等[10]的研究结果相同。

4 结 论

氮肥施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在两个试验中,水稻产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均是处理(3)的水稻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表现好于其他处理,试验1、试验2 中处理(3)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分别为530.0、583.4 kg。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屏南县单季稻的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宜为9.5 kg,在此施氮水平下,水稻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屏南县氮量施用量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屏南县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屏南县低海拔地区绿竹施肥对比试验
屏南县扶贫小额信贷的创新与启示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槟榔芋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三料磷不同施用量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