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早籼稻新品种‘金早645’在东阳市的试种表现分析

2024-03-05 02:31赵永良邓飞周建霞陆爱国王孔俭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东阳市大田分蘖

赵永良 邓飞 周建霞 陆爱国 王孔俭

(1 东阳市永良家庭农场,东阳 322109;2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 321051)

‘金早645’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金华三才种业公司以高产抗病常规早籼稻品种‘金早09’为母本、早熟抗病常规品系‘Z73-34’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选育而成的迟熟常规早籼稻新品种,2021年4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21002)。该品于2019年和2020年参加浙江省早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382 t/hm2和7.346 t/hm2,分别比对照‘中早39’增产4.0%和5.0%(增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020年同时参加浙江省早籼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706 t/hm2,比对照‘中早39’增产8.4%。

为鉴定常规早籼稻新品种‘金早645’在浙江省东阳市种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笔者于2022年进行了‘金早645’在东阳市的试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以期为该品种在东阳市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东阳市巍山镇台盘村进行。试验田土质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为中上水平,前茬为冬闲田。育苗手工移栽栽培方式的秧田面积约为333.4 m2,移栽田面积为686.4 m2(长度为28.6 m,宽度为24.0 m);直播栽培田的面积为5.0 hm2。移栽田和直播栽培田均排灌便捷,且水稻均为连片种植。

1.2 水稻品种

试种水稻品种为‘金早645’(由金华三才种业公司提供)。对照水稻品种为‘中早39’(由市场购得),该品种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熟常规早籼稻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09039),2012年通过原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2015),2013年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常规早籼超级稻品种[1-2],当前为浙江省早籼稻主导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种试验分为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试验和直播栽培试验。其中,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试验的参试品种为‘金早645’和‘中早39’,设1 个品种为1 个处理,以‘中早39’为对照品种。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13.2 m2(长度为6.6 m,宽度为2.0 m),完全随机排列。重复之间保留宽度为40.0 cm 的操作道,小区之间保留宽度为30.0 cm 的操作道,小区四周设相同品种作保护行,且保护行不少于4行。

直播栽培试验的参试品种为‘金早645’,不设对照。采用全田均匀撒播的种植方式,直播栽培试验田面积为5.0 hm2。

1.4 种植经过

1.4.1 播种与移栽

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试验:参试水稻品种于3月28日用SC-800 恒温增氧式种子催芽器(由郑州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下同)进行恒温(32 ℃)增氧浸种48 h,浸种后进行沥干催芽48 h,待种子破胸露白后播种。播种前精做秧板,板面宽度为1.2 m,秧板四周排水沟宽度为30.0 cm。采用塑料薄膜低拱架覆盖育秧,4月1日播种,播种量为375.0 kg/hm2。4月26日手工移栽,秧龄为25 d,移栽株行距为16.5 cm×19.8 cm,每穴栽种3~5 粒稻谷。

直播栽培试验:大田入春后深耕晒田。播种前,大田灌水并进行机器翻耕耙平,待泥浆沉淀后排干田水、开沟作畦,要求畦面平整、畦面宽度约为4.0 m、沟宽度约为30.0 cm,作畦后每块田四周均开好排水沟。直播栽培的水稻种子分装于专用浸种袋,每袋约为25.0 kg,于4月5日用SC-800 恒温增氧式种子催芽器进行恒温(32 ℃)增氧浸种48 h,浸种后进行沥干催芽(催芽温度为25~30 ℃),待种子破胸露白后混匀种子,继续摊晾控温至芽长半粒谷。4月10日人工将催芽成功的种子均匀撒播于大田,播种量为112.5 kg/hm2。

1.4.2 施肥与水分管理

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试验:秧田不施底肥;4月17日秧田施46%尿素187.5 kg/hm2;4月24日秧田施46%尿素120.0 kg/hm2作送嫁肥;4月25日移栽田施46%六国复合肥(N∶P2O5∶K2O=20%∶10%∶16%,质量分数,下同)450.0 kg/hm2作底肥;5月4日移栽田施46%尿素262.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作分蘖肥。秧苗移栽后,大田保持寸水促返青;分蘖期田间保持浅水促分蘖;6月2日大田挖沟搁田;6月7日复水;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浆结实期至成熟期田间以干湿为主;收获前7 d 断水晒田。

直播栽培试验:大田不施底肥;4月24日(水稻2 叶1 心期)施46%六国复合肥300.0 kg/hm2作断奶肥;5月11日(水稻5 叶期)施46%六国复合肥450.0 kg/hm2作分蘖肥;大田不施穗肥。秧苗2叶期前,大田保持沟中有水、畦面不上水,之后干湿交替灌溉促分蘖;6月4日排水搁田;6月11日大田复水;抽穗期坚持浅水灌溉;灌浆结实期田间保持干湿交替;收获前5~7 d 断水晒田。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大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顺应时代潮流,高职外贸函电教学必须积极探索,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教无定法,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之上的多模态教学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模态及模态组合,构建多模态课堂,在教学中给学习者在感官上大量和多样的刺激,提高教学效果。

1.4.3 草害防除

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试验:4月3日揭膜后,秧田用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675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除草,用药后重新覆膜育秧;5月4日,移栽田用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900 g/hm2拌肥均匀撒施封闭除草。

直播栽培试验:4月12日大田用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675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除草;4月21日(秧苗2 叶1 心期)大田用36%苄·二氯可湿性粉剂75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除草;5月8日大田用10%噁唑酰草胺乳油900 mL/hm2+二甲·灭草松可溶液剂2 100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除草。值得注意的是,为提高除草效果,在用药前需排干田水,且用药后24 h 需复水并保水5 d 以上。

1.4.4 病虫害防治

水稻种子在浸种时用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750倍液浸泡48 h预防恶苗病[3]。播种时,用35%丁硫克百威3 375 g/hm2均匀拌种防治鸟害、鼠害。育苗手工移栽的秧田于4月25日用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450 mL/hm2兑水60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做到带药移栽。育苗手工移栽和直播栽培的大田均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预报,并结合田间虫情调查,采用高效、对口的生物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其中要重点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和水稻纹枯病等[4]。具体防治措施为:5月20日用10%阿维·甲虫肼悬浮剂750 mL/hm2兑水60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5月28日用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225 g/hm2+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 mL/hm2兑水600 kg/hm2均匀喷雾补治水稻二化螟;6月24日用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450 mL/hm2+50% 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 g/hm2+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225 mL/hm2兑水60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水稻纹枯病。值得注意的是,为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用药后田间需保水5 d 以上。

1.5 调查项目与方法

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试验:试验期间调查“金早645”生育进程和抗逆性。每小区以第3 纵行第3丛为起点,选定连续10 丛植株作为观测点,在移栽返青后调查基本苗数,在分蘖盛期调查高峰苗数,在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和株高,并在观测点内随机选取连续3 丛植株进行室内考种。成熟收获期每小区单收单晒去杂测定实际产量。

直播栽培试验:试验期间调查“金早645”的生育进程和抗逆性。大田随机选取3 块具有代表性的田块,每个田块选定3个观测点,各观测点的位置布设呈三角形,每个观测点的面积为0.25 m2。在3叶期调查基本苗数,在分蘖盛期调查高峰苗数,在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和株高,并对观测点内所有水稻植株进行室内考种。成熟收获期由东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进程

由表1 可知,‘金早645’在东阳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栽培方式,4月1日播种,4月26日移栽,移栽时秧龄为25 d;6月17日始穗,播种到始穗的时间为77 d;6月21日齐穗,7月23日成熟,齐穗到成熟的时间为32 d,全生育期为113 d,比对照‘中早39’提早1 d。‘金早645’在东阳市采用直播栽培方式,4月10日播种,6月21日始穗,播种到始穗的时间为72 d;6月24日齐穗,7月25日成熟,齐穗到成熟的时间为31 d,全生育期为106 d。

表1 ‘金早645’在东阳市试种的生育进程

2.2 分蘖特性和株高

由表2 可知,‘金早645’在东阳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栽培方式,其基本苗数为120.00 万苗/hm2,高峰苗数为351.00 万苗/hm2,分蘖率为192.50%,有效穗数为285.00 万穗/hm2,成穗率为81.20%,分蘖率和成穗率均与对照‘中早39’相仿;株高为93.2 cm。‘金早645’在东阳市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其基本苗数为295.50 万苗/hm2,高峰苗数为523.65万苗/hm2,分蘖率为77.21%,有效穗数为376.20万穗/hm2,成穗率为71.84%,株高为87.1 cm。

2.3 产量和产量构成

由表3 可知,‘金早645’在东阳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栽培方式,其穗长为19.0 cm,比对照‘中早39’长2.4 cm;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分别为161.6 粒和126.1 粒,分别比对照‘中早39’减少4.3粒和6.3粒;结实率为78.0%,比对照‘中早39’低1.8 个百分点;千粒质量为26.0 g,比对照‘中早39’高1.0 g;实际产量为8.835 t/hm2,比对照‘中早39’增产3.76%。‘金早645’在东阳市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其穗长为17.4 cm,每穗总粒数为104.7粒,每穗实粒数为81.2粒,结实率为77.6%,千粒质量为26.1 g,实际产量为7.563 t/hm2。

表3 ‘金早645’在东阳市试种的产量和产量构成

2.4 抗逆性

据田间调查发现,‘金早645’在东阳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方式或直播栽培方式,田间均未发生稻瘟病、白叶枯病,且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轻,抗倒性好。与之相对应的是,对照‘中早39’在东阳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方式,穗颈瘟和水稻纹枯病均为轻发生。

3 结论与讨论

试种结果表明,‘金早645’在东阳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方式或直播栽培方式,均表现为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生育期适中、分蘖能力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熟期转色佳、青秆黄熟、谷色黄亮、田间未发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轻、抗倒性好,故该品种适宜在东阳市进行推广种植。

‘金早645’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在2019—2020年进行抗性鉴定,表现为中抗稻瘟病,且该品种在东阳市试种,田间未发生稻瘟病,说明该品种满足了东阳市对抗稻瘟病早稻品种的需求。

鉴于‘金早645’发芽好、成苗率高、分蘖能力较强、穗较大、抗倒性好,需对其适宜播种量、施肥方法等进行进一步研究,以充分挖掘其高产潜力。

猜你喜欢
东阳市大田分蘖
东阳市海峡艺术学校
东阳市海峡艺术学校简介
东阳市社区教育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东阳市天力磁电有限公司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