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0-26 04:15辛宇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营口115007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9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辛宇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 (辽宁 营口 115007)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2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分成两组,≥72h组(n=64)在发病≥72h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72h组(n=64)在发病<72h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72h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7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7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组中转开腹率15.63%,<72h组中转开腹率1.56%,≥72h组患者中转开腹率高于<7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组、<72h组并发症发生率18.75%、3.13%,≥72h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7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确诊第一时间进行手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最佳的手术时机。

急性胆囊炎可能由于细菌感染和胆管阻塞引起,患者一般表现为右上腹绞痛,疼痛剧烈且有腹肌强直,有许多患者还会合并胆结石[1]。在该病的急性期,一般需要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手术方法,其较开腹手术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仍然需要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对患者有利[2]。本研究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效果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6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2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分成两组,≥72h组64例,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36~63岁,平均(48.8±5.3)岁,病程1~30h,平均(14.1±4.9)h;坏疽性胆囊炎患者11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19例,单纯性急性胆囊炎患者34例;<72h组64例,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35~63岁,平均(48.4±5.3)岁,病程1~29h,平均(13.7±4.8)h;坏疽性胆囊炎患者1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18例,单纯性急性胆囊炎患者36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72h组在发病≥72h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72h组在发病<72h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消毒铺巾,选择左侧仰卧位,垫高头部,全麻,行三孔法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情况,确定胆囊、胆总管位置,充分暴露胆囊管及动脉,夹闭,剥离胆囊,将其切除,检查是否有出血点,若无异常,关闭腹腔,术后给予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腹腔出血、胆管损伤、切口感染、胆汁漏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专业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

≥72h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7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7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n=64,±s)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n=64,±s)

术中出血量(mL)≥72h组 8.0±1.5 69.0±3.3 53.18±3.7 32.4±6.3 102.5±10.7<72h组 5.1±1.0 57.0±4.1 20.58±3.0 42.1±5.7 83.1±7.8 t 5.121 3.991 11.591 3.449 4.482 P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住院时间(d)手术时间(min)术后疼痛时间(h)术后排气时间(h)

2.2 两组中转开腹率

≥72h组中转开腹率15.63%(10/64),<72h组中转开腹率1.56%(1/64),≥72h组患者中转开腹率高于<7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6,P<0.05)。

2.3 两组并发症

≥72h组、<72h组并发症发生率18.75%、3.13%,≥72h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7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64,n/%)

3.讨论

急性胆囊炎常见于肝胆外科,该病病情发展极快,起病急,部分患者病情危重,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以往常用于该病治疗中的手术方法,但开腹胆囊切除术,仍然会造成较大的创伤,并且影响术后康复,而腹腔镜技术在运用于胆囊切除术中以来,受到了广大医生患者的青睐,其手术效果好,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优秀的急性胆囊炎治疗手术方式。但其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仍然需要把握手术时机[3,4]。

在胆囊炎的发病初期,一般胆管和胆囊内炎症反应较轻,局部组织也比较利于手术,此时水肿也比较轻,因此,一般在确诊胆囊炎后,需要在早期进行手术。笔者认为,急性胆囊炎经过确诊以后,应在评估患者病情后第一时间进行手术[5]。当患者发病时间超过3d后,会出现明显的炎症加重情况,有时甚至出现水肿,坏疽化脓。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手术会大大地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手术视野,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也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相对较大。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中转开腹率更低。证实了在确诊后第一时间手术对手术效果有积极影响,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也证实了选择合理手术时机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