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

2021-10-26 04:15林朝章海南省屯昌县人民医院海南三亚5716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9期
关键词:射血内径左室

林朝章 海南省屯昌县人民医院 (海南 三亚 5716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运用心脏彩超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30例,同期选取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30例,作为观察对象。把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人员记作心衰组,把健康体检的人员记作对照组,对比两组人员检查结果。结果: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平均数值、舒张末期内径平均数值、左室射血分数平均数值、房瓣早期阶段血流频谱E值,前三项指标较对照组人员大、最后一项指标较对照组人员小,P<0.05;心衰组人员收缩压数值与舒张压数值均比较高,t=20.8423,P<0.05。结论:运用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疾病进行诊断存在一定价值,可为高效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条件。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类型疾病,归属心血管内科的范畴,患者可能伴随重要器官的功能损伤症状,威胁患者身体健康。最近几年,高血压患者数量逐步增加,对应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发生率也在升高。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往往表现出心律失常病症,治愈难度大,预后效果不够理想,不利于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1]。所以要尽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疾病诊断,采取科学的手段控制患者病情,使得患者生命质量得以提高。医疗实践中,心脏彩超可动态化的呈现人体心腔内部结构与血液流动现象,基本上不会对人体带来损伤,广泛地应用在多种疾病诊断中。选取某阶段内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同期选取同等数量的健康人员进行对照,获得下列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确定为2019年10月~2020年6月,把3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范畴,所有患者均达到疾病诊断条件,对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存在肿瘤疾病与外周血管疾病的相关患者进行排除。同期对健康体检的人员30例进行对照研究。分别记作心衰组与对照组。其中心衰组男性18例患者、女性12例患者,年龄40~80岁,平均(46.32±4.20)岁,对照组男性20例人员、女性10例人员,年龄38~76岁,平均(44.07±2.22)岁。这些患者中属于原发性血压疾病的有5例、伴随糖尿病的患者有7例、伴随肥厚性疾病的患者有8例、伴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有4例,剩余患者均伴随脑血管疾病;对于心功能分级方面:Ⅰ级患者有10例、Ⅱ级患者有12例、Ⅲ级患者有8例[2]。对比对照组与心衰组人员,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备可比条件,(P>0.05)。

1.2 方法

通过彩色超声诊断仪,确定型号是GEE8,把探头频率设置成3.5MHz,对所有人员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安排患者保持左卧位,把探头放入在受检者心尖位置,测量多项指标,包含左心室收缩、射血分数与舒张末期内径等。分别通过双平面法记录受检者左室射血分数,接下来通过心尖四腔切面和两腔切面得到舒张期征象对应的双峰层血流频谱,准确统计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和晚期流速,分析左房室瓣在早期阶段最大运动速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人员左室房瓣早期阶段的血流频谱E值、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评估两组人员收缩压数值与舒张压数值的不同[3]。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比较两组人员多项指标

心衰组人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平均数值(51.78±5.63)mm、舒张末期内径平均数值(7.04±3.33)mm、左室射血分数平均数值(256.60±5.21)%、房瓣早期阶段血流频谱E值平均数值(54.29±9.98)%,前三项指标较对照组人员大、最后一项指标较对照组人员小,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员多项指标统计 (n=30,±s)

表1. 两组人员多项指标统计 (n=30,±s)

组别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舒张末期内径(mm)左室射血分数(%)房瓣早期阶段血流频谱E值(%)心衰组 51.78±5.63 27.04±3.33 56.60±5.21 54.29±9.98对照组 48.93±3.88 22.74±1.70 52.19±3.94 79.30±8.34 t 2.5013 5.6210 3.5411 11.7541 P P<0.05 P<0.05 P<0.05 P<0.05

2.2 比较两组人员收缩压与舒张压

心衰组人员收缩压数值与舒张压数值均比较高,心衰组人员收缩压平均数值(147.33±5.40)mmHg、对照组人员收缩压平均数值(126.42±5.57)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5.0750,P<0.05);心衰组人员舒张压平均数值(110.54±4.36)mmHg、对照组人员舒张压平均数值(81.04±2.96)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8423,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循环类型疾病,若患者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阶段,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体血流动力,使得心脏负荷得以增加,造成患者左心室肥厚,在肥厚的心肌不能对心脏功能起到代偿作用时,可能引起患者左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运动耐力降低。运动量不断增加情况下会产生呼吸困难,制约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命指数[4]。早期诊断与治疗成为帮助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预后的有效思路,通常而言,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疾病判断的金标准,然而价格比较昂贵,且属于有创检查的范畴,无法真正提高疾病早期诊断质量。但是心脏超声仪器可显著显示人体心脏结构与血流动态,具备较强的安全性与无辐射性,是心脏疾病诊断的可靠工具[5]。

本次研究中,通过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诊断结果与健康受检人员诊断结果,结果表明:心衰组人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平均数值(51.78±5.63)mm、舒张末期内径平均数值(7.04±3.33)mm、左室射血分数平均数值(256.60±5.21)%、房瓣早期阶段血流频谱E值平均(54.29±9.98)%,前三项指标较对照组人员大、最后一项指标较对照组人员小,P<0.05;心衰组人员收缩压数值与舒张压数值均比较高,心衰组人员收缩压平均数值(147.33±5.40)mmHg、对照组人员收缩压平均数值(126.42±5.57)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5.0750,P<0.05);心衰组人员舒张压平均数值(110.54±4.36)mmHg、对照组人员舒张压平均数值(81.04±2.96)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8423,P<0.05)。将人体多个部位的数据信息转为二维图像,能够确切地判定心肌收缩力度,给予临床治疗带来参考依据。基于此,对于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可采取心脏彩超诊断方式,积极影响患者预后和治疗。

猜你喜欢
射血内径左室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