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运用益气升阳散寒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验

2021-03-27 02:46陈许平杨淑荣谢强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鼻窍散寒升阳

★ 陈许平 杨淑荣 谢强(.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谢强教授认为变应性鼻炎证以虚寒证居多,在防治上当以固护阳气为重中之重,故以益气升阳、散寒通窍之法为统帅;在此基础上,因其肺、脾、肾三脏常有不足,当重视调补肺脾肾,以助阳气生化,宜补肺气、护卫阳,健脾气、升清阳,纳肾气、益肾阳;鼻为清窍,用药宜轻,提倡针药结合,互补共进。

1 益气升阳散寒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1.1 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认识益气升阳散寒通窍法 虚寒型变应性鼻炎主要临床特征为鼻塞、清水样鼻涕,属中医“鼻鼽”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虚寒至鼽”[1],内因肺、脾、肾阳气羸弱[2]。肺为娇脏,生气之主,肺气虚亏,表气不固,腠理松散,风寒邪滞鼻窍,发为鼻鼽。如《诸病源候论》所言:“肺气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脾为后天之主,生气之源,脾气薄弱,运化无力,鼻窍失养,肺气不生,风寒停滞鼻窍,发为鼻鼽,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言“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肾为后天之主,生气之根,肾阳不足,纳气无权,肺气失助,温煦失司,腠理鼻窍失于温养,风寒滞留鼻窍,发为鼻鼽。如《医法圆通·卷一》所述:“肾络通于肺,肾阳衰而阴寒内生,不能收束津液,而清涕亦出。”可见鼻鼽为病脏气虚寒为本,阴邪外侵为标,脏气虚寒宜以阳气温养,阴邪外邪宜以阳气抵御驱除,随证立法治当益气升阳固其本,散寒通窍去其标。卫气即为卫阳,分属阳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御线。《灵枢·本藏》记载:“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卫气源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依靠肺宣发于人体周身,依赖肾阳的充养。且脾、肺、肾三脏母子相依,相互影响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共同为病,故在治疗中重视调补肺脾肾以助阳气化生。综上,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治疗上当以固护阳气为核心,益气升阳散寒通窍法为治疗原则,补肺气、护卫阳,健脾气、升清阳,纳肾气、益肾阳,则肺、脾、肾三脏健旺,阳气充足,鼻窍通利,实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1.2 从西医角度探讨益气升阳散寒通窍法 变应性鼻炎是接触变应原后,由Ig 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症[3]。Th1与Th2细胞失衡是业界公认的变应性鼻炎发作机制问题之一, Th2 分泌的IL-4促进Ig E生成,而Th1 分泌的IFN-γ拮抗Ig E生成,Th1与Th2细胞之间的比例失衡,Th2细胞占主导,分泌产生较多Ig E进而诱发变应性鼻炎。与此相关,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IL-12可促进Th细胞向Th1分化,抑制其向Th2分化[4],平衡Th1与Th2细胞比例,消除Th2细胞优势,从而中止变应性鼻炎发作。Th细胞由骨髓多功能造血细胞经胸腺分化而来,单核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分化发展而成,经由血液达到肺、脾、肝发育成巨噬细胞[4]。依据中医取象比类理论,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细胞位于脊柱,处于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上风池、百会二穴,风寒之邪易由此入,益气温督脉之阳气,散风池、百会积聚之寒,阳气推动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单核细胞,同时单核细胞入血后在肺脾肝发育成巨噬细胞,Th细胞在胸腺的分化,二者均依赖于脏腑之阳气推动,又有肾生髓,且相关研究提示,虚寒型变应性鼻炎IL-4与 IFN-γ比值高于正常组[5],可见恢复Th1与Th2细胞平衡需要阳气及肺、脾、肾三脏之气的推动。综上,防治虚寒型变应性鼻炎应当固护阳气,宜以益气升阳,散寒通窍为法,并调补肺、脾、肾。

2 益气升阳散寒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2.1 内治法 温鼻通窍饮是谢强治疗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经典验方,全方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三焦同调,巧用轻药以治上起下[6]。以黄芪补肺气,防风固表,护卫上焦;以白术健脾气,稳固中焦,并借葛根鼓舞中、下焦阳气[7],借辛夷引清阳上达鼻窍;以覆盆子益肾固精,补益下焦;以生麻黄轻清上行宣肺气、开腠理,合桂枝发散风寒、通阳和营;以薄荷、蝉衣轻透利窍祛邪;同时炙甘草补脾润肺, 调和诸药,共同发挥益气温阳、散寒通窍的功效。肺气虚寒甚者,可加细辛温肺散寒,五味子酸收敛肺、益气生津;若脾气虚甚者,可加党参、陈皮益气行气健脾;若肾阳不足者,可加附子温阳。

2.2 外治法 鼻窍清阳交会、经脉汇集,鼻为气血经转之地,变应性鼻炎的病灶在鼻窍,累及肺、脾、肾。谢强教授认为针药结合可“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如此内外同治,局部与整体同调,取效良佳。谢氏特色针灸八法中常将上补下泻针灸法、通经接气针灸法、升阳驱霾针灸法结合应用于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如运用“温督驱霾针灸方”升阳散寒、温通鼻窍[8];首先针刺下部合谷,予以中强度刺激、泻法,间隔行针3次,为“下泻”之意;针尖朝上,引手阳明大肠经经气上行通向迎香穴,为“通经接气”之意;后针刺鼻部周围腧穴,百会、印堂、风池(双)、迎香(双),予以弱刺激、补法,中间不再行针,为“上补”之意。针刺留针30 min,针刺后以热敏灸法先灸命门,探寻得到热敏灸感后,再依法灸大椎、印堂,用时约30 min,以经气感传消失或皮肤出现灼热为度,此法至下而上升提督脉阳气上奉,振奋周身之阳气,为“通经接气”“升阳祛霾霾”之意。此外,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可依据证型选择适合的针灸法[9]:肺气虚寒型选用通经接气针法,脾气虚弱型选用运动针法,肾阳不足型选用升阳驱霾针法,肺经伏热型选用醍醐灌顶针法。

2.3 调护法 在日常调护上,谢强教授提倡“远邪”“护阳”与“扶正”三方面。“远邪”需规避变应原,少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减少接触尘螨、花粉等常见变应原;“护阳”要防寒保暖,夏季忌贪凉,冬季避风寒,穿戴围巾与帽子能有效护住阳气;“扶正”应适量运动,比如慢跑20 min来提高身体免疫力,亦可按摩迎香穴,增强鼻的防御功能。

3 典型病案

吕某,女,21岁,学生,2020年6月20日初诊。主诉:反复鼻塞、流清涕3年余。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伴鼻痒、喷嚏频发,遇寒或刺激性气体时加重,服用孟鲁司特纳后可缓解。近来吹空调后鼻塞加重,清涕不止,鼻痒喷嚏。平素畏风怕冷、食少便溏,易疲劳,易感冒,面色苍白。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双下鼻甲肿胀,鼻腔见大量水样分泌物。舌质淡,苔薄白,脉弱。中医诊断:鼻鼽病,脾肺虚寒证。宜用益气升阳、散寒通窍法,选用温鼻通窍饮:炙黄芪15 g、粉葛15 g 、桂枝10 g、麻黄6 g、白术12 g、辛夷花10 g、防风10 g、薄荷6 g 、蝉蜕6 g、炙甘草6 g,加入党参10 g、五味子6 g、细辛3 g,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温督驱霾针灸方”,隔日1次。治疗进行2周后,患者诸症消除,查体:鼻黏膜微红,下鼻甲收缩,无水样分泌物。

按语:本案乃肺脾虚寒,外感风寒所致鼻鼽。患者平素畏风怕冷易感冒为肺气虚寒之象,食少便溏易疲劳为脾气虚弱之征,舌淡,苔薄白,脉弱暗示里气虚,吹空调感受风寒之邪后症状加重,里虚外邪盛,故选用温鼻通窍饮,求益气温阳,散寒通窍之效,加用党参健运脾气,五味子聚敛肺气,细辛暖肺散寒。配合 “温督驱霾针灸方”,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针药配合,以此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4 总结

旴医谢强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追求标本同治,以益气升阳之法治其本,以散寒通窍之法兼治其标;治本看重固护阳气,通过调补肺、脾、肾助阳气化生;治标喜用轻药上达散邪通窍;提倡针药结合,调和整体与局部。其谢氏特色针法,上补下泻针灸法为“上下接通”平衡之法,通经接气针灸法为引经气至病所之法,升阳驱霾针灸法为温督升阳祛霾利窍之法,可对证灵巧选用。

猜你喜欢
鼻窍散寒升阳
益肺强身摩鼻窍
过敏性鼻炎的推拿治疗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过敏性鼻炎,重在治肺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疏风升阳治失眠
胃泰灵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