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方法研究分析与调查

2020-09-27 13:13彭嫦枝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6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功能障碍

彭嫦枝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1800)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压力常常如影随形。很多时候,在不知不觉中疾病危险因素日益累计,一点紧张的情绪波动都会成为严重健康问题导火索,比如最常见的脑卒中,越来越频繁发作在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动怒情况下[1]。现如今,脑卒中的“魔爪”渐渐波及到了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劳动力人群。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组织得不到氧气和营养供给而出现损伤的疾病。此文为了调查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情况,分析有效康复护理的方法,详文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取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入院诊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年龄54~87岁,平均(71.4±7.6)岁,病程7~20天,平均(9.2±2.7)天。康复组年龄56~87岁,平均(71.4±7.6)岁,病程7~20天,平均(9.2±2.2)天。对比对照组和康复组的年龄和病程,差异较小,无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内科护理,康复组加用康复护理,主要内容见下:(1)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多数都存在偏瘫、失语等情况,生活无法自理,患者心情非常沉闷,长期的卧床生活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进行一对一的情绪疏导,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康复信心。(2)肢体康复护理。患者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经常会出现四肢僵化、痉挛,所以要定期给患者讲解基础康复知识,在护理人员和家人的陪伴下,保护患者的四肢状态和功能位,尤其是对患者头部和肩关节的保护,避免长期偏瘫给患者带来的肢体僵化。①当患者呈仰卧位时,需要给患者瘫痪上肢用枕头垫于肩下及手臂下,枕头要厚度适当,不宜太厚,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手指伸直屈曲畸形;对瘫痪下肢用垫子垫于脚底,使脚背勾起与小腿正位成直角,预防跟腱缩短和足下垂;②对脑卒中偏瘫严重患者需要及时翻身,每2-4小时翻一次身,为病人翻身改变体位时,减少长时间卧床不动造成的褥疮,在翻身时勿拖拽病人的肩关节,应将病人的下肢屈曲,拖住病人的背部及屁股往一侧翻;③如果患者侧卧位时,就是单侧瘫痪时,需要在患者后背垫三角垫,将患侧肩膀往外托,勿使其受压。(3)专科康复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身体机能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在让患者身心得以恢复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自理训练,让患者尝试自主进食,慢慢地去适应生活,让患者树立回归生活的信心[2]。

1.3 疗效判定

对比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对比。

1.4 观察指标

运用简式运动量表Fugl~Meyer(FMA),可在护理后3个月以及半年对患者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定:100分表示功能正常;轻度的运动障碍为96~99分;中度运动障碍为85~95分;50~84分表示有明显的运动障碍,低于50分表示有严重的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thel评分表,可在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以及半年后对患者进行评价Bathel,评分的分数为六十一到九十九分之间表示轻度功能障碍,评分在四十一分到六十分之间表示中度功能障碍,评分在二十分到四十分之间表示重度功能障碍,评分在零到二十分之间表示极严重功能障碍。100分=ADL自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护理效率、评分数据采用均数表示,其他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

经过相同时间护理后,康复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 对比康复组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FMA)评分

具体调查见表1。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半年的FMA评分显著要高。比较差异后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

调查研究结果见表2。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半年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要高,比较差异具有 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康复组与对照组护理效率比较分析[n(%)]

表1 2组患者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患者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比较(±s,分)

?

表2 2组患者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患者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比较(±s,分)

?

3 讨 论

脑卒中不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更多的的高昂的治疗费和后遗症康复费带来的负面影响[3]。所以发生脑卒中后,如果病人是清楚的,一定要保持镇静,切勿慌张,不要哭喊或摇晃患者,注意安慰患者,避免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 在经过诊断治疗后,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通过有效的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肢体护理,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在本次研究中,康复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康复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经过相同康复时间后,对比护理后3个月、半年后的康复组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康复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要高出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后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在进行内科护理时加用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适应及应对能力,降低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患病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偏瘫功能障碍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