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

2020-09-27 13:12杨照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6期
关键词:鼓室外耳道鼓膜

杨照勇

(江苏省张家港澳洋医院,江苏 苏州 2156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显微镜已被临床广泛用于儿外科手术治疗中。在经显微镜进行耳外科手术时,临床可结合患者不同而不疾病予以适宜术式,但受以往显微镜清晰度及手术医生经验等因素影响,其并未发挥出较大作用,仍需临床医生在行病灶切除时,为彻底清除病灶而行较大手术切口,因此并不利于患者恢复。近年来,随着耳内镜清晰度的提高,耳内镜技术越来越为临床医生所接受并广泛用于耳外科手术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为进一步探明耳内镜的优势,本文以我院2015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44例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患者为例,按照患者具体病情采取Ⅰ型、Ⅱ型、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并分析其疗效,以供临床参考,现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44例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经CT扫描等确诊存在耳部病变情况,并伴有听力降低情况,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且均存在鼓膜穿孔情况,并已排除颞骨内感染、急性期感染、恶性肿瘤、血管瘤、全身性疾病等患者。其中,有24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6.07±12.96)岁;按照患者具体病情采取Ⅰ型、Ⅱ型、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其中29例Ⅰ型,15例Ⅱ型;15例鼓室硬化症,1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5例中耳胆脂瘤。

1.2 方法

按照患者具体病情采取Ⅰ型、Ⅱ型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即:(1)术前准备:入院后,全面了解患者病史,予以患者纯音测听,掌握患者听力,行耳内镜探查,明确鼓膜颜色、标志、穿孔位置、穿孔大小及积液、肉芽生长、硬化灶情况,并行中耳CT检查,掌握听骨链、咽鼓管开放情况。术前1日,将耳廓周围5~7 cm距离内头发清理干净,洗头,将外耳道分泌物清理干净,消毒。(2)手术方法:使患者呈仰卧头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后,做横切口于耳屏,移植物为耳屏软骨,平铺、晾干。将小直角钩针于耳内镜下自穿孔边缘慢慢置入鼓室,将残余鼓膜边缘上皮彻底清除形成新鲜创面;结合术前CT检查结果,行耳内切口于24耳,行耳内切口于7耳外耳道大、直患者。将鼓外耳道皮瓣掀开,将耳内镜慢慢置入,将病变组织予以清除,经0°镜行鼓室、咽鼓管鼓口部位探查,经30°镜行听骨链、上鼓室前隐窝、面隐窝、后鼓室等处探查。针对鼓膜紧张部中央部穿孔、听骨链完整、两窗结构正常者予以鼓室成形术Ⅰ型,将组织片植入,行鼓膜修复,使鼓室恢复正常。针对鼓膜紧张部穿孔,部分锤骨、砧骨坏死、两窗结构正常者予以鼓室成形术Ⅱ型,于鼓膜移植物、镫骨颈间置入自体骨打磨材料。将外耳道皮肤-骨膜瓣复位后,用明胶海绵于外耳道行填充固定处理,于外耳道口置入凡士林纱布,将切口缝合、包扎即可。(3)术后处理:行抗生素防治,并定期行外敷料更换,7日后拆线,7~14 d行凡士林纱条拆除。期间,应及时予以患者外耳道分泌物清理,并叮嘱患者确保术耳干燥,且不可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患者术后鼓膜愈合情况及术后3个月时气骨导差、气导听阈值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x2,计量资料为t,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鼓膜愈合情况分析

本研究中4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42例鼓膜愈合(95.45%),所有患者术后鼓膜Ⅰ期完全愈合,3例患者因术后严重感冒、咳嗽等引发鼓膜小穿孔,经耳内镜局部创缘搔刮治疗后均完全愈合。术后3个月时,所有患者鼓膜均愈合。

2.2 听力恢复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术后3个月,Ⅰ型、Ⅱ型患者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值均比术前低,P<0.05,比较有差异性。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耳内镜的广泛应用,临床已广泛应用耳内镜行鼓室成形手术治疗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硬化、局限于鼓室内的中耳胆脂瘤等病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耳内镜手术治疗局限于鼓室内的中耳胆脂瘤可使耳内镜自耳道入路进行治疗,创伤更小,且可使胆脂瘤复发可能降低,因此更为安全有效;经耳内镜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可使其不可逆性病变去除,使患者听力重建,从而达到修复骨膜、恢复传音机制的目的,因此疗效也较为理想。综上可见,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优势在于:耳内镜可清晰放大耳部病变,更利于手术医生探查内部组织结构、病变部位;此外,临床可经耳内镜从不同角度探查耳内病变情况,利于医生将病变组织彻底清除,降低术后复发可能[1]。同时,该术式无需行较大切口,可保留外耳道骨壁完整性,不会引发鼓膜内陷,也更利于患者预后恢复。除此以外,耳内镜鼓室成形术费用较低,且手术资料易于保存成视频,除了可为患者所广泛接受外,更可为临床教学保存资料。

表1 听力恢复情况分析(±s,dB)

表1 听力恢复情况分析(±s,dB)

?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感染期患者并不适用本术式,因手术并不利于患者骨膜愈合,且此时患者病灶出血较为严重,单手耳内镜手术操作难度过大,也会增加手术风险[2]。另外,伴有骨质缺损、中耳炎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也较易于术中大量出血而导致病灶无法充分暴露,进而无法彻底清除,因此也不建议行耳内镜手术,可在医生会诊后予以联合手术治疗[3]。在进行鼓室硬化症治疗时,更应使上鼓室充分暴露,明确硬化灶范围后再行手术,方可彻底将病灶清除。

综上所述,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利于患者术后鼓膜Ⅰ期愈合率提高,可极大提高患者听力,可予以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鼓室外耳道鼓膜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鼓膜穿孔会影响听力吗?
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