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 习近平致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的贺信
    值此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之际,我向中新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祝贺!70年来,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为新的起点,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2022年9月23日

    传媒 2022年19期2022-11-05

  • 薪传七秩谱新篇 ——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专题
    平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这封贺信既是对中新社70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中新社未来的国际传播事业指明了方向。70年来,中新社从47个人开始的“创业”,到境内外拥有52个分社、2000余名员工、24小时不间断发稿的全球三地信息发布系统;从骑车到电报大楼发稿,到形成报、网、端、号的立体传播矩阵,覆盖全球几亿用户,用数与网架起沟通、团结华侨的桥梁。70年,穿越漫长的历史风云,中新社从“海棠院”出发,立足中国、走向世界、服务全球华侨华人,在守正与创新中栉

    传媒 2022年19期2022-11-05

  • 中新社70周年:薪火传承 共向未来
    秉德在庆祝中国新闻社成立70周年之际,我看了中新社70年间的老照片,读了老同志们为社庆70周年写的《我们走过的路》(纪念文章),再一次回忆起老一辈革命家对中新社的深切关怀,再一次回忆起一代代中新人勠力同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前不久,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70年来,中新社不忘初心使命,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对外讲述中国

    传媒 2022年19期2022-11-05

  • 一家通讯社的坚守与蝶变 ——写在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之际
    ,出席建立中国新闻社的筹备会议,战火硝烟中曾担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发表讲话,宣告了新中国的另一家通讯社的诞生。当时,参加中新社筹备工作的,共有47人。因此,这篇讲话就被命名为《从47个开始》。17天后,10月1日,数十家海外华文报纸通过广播收到中国新闻社的第一篇新闻稿《首都纪念国庆节举行隆重阅兵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国庆节典礼,本日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式极为隆重……”中国新闻社就此诞生了。寄往海外的“家书”沿着70年的时间坐标回望,中新社从诞生

    传媒 2022年19期2022-11-04

  • 中新社70年:应势而生,因变而不同
    上午,庆祝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摄影/中新社记者 富田9月23日上午,北京西城区,一场引人瞩目的庆祝大会正在举行,大会持续了一个小时,现场简朴而又热烈。这是庆祝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大会。从1952年到2022年,这家以服务侨胞为出发点的通讯社已经走过了70年,从成立之初的47人,发展为在境内外拥有52个分社、有一支2000多人的专业人才队伍、在海内外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通讯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发来贺信。他肯定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7期2022-10-24

  • 中国新闻社: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探索者
    精神力量。中国新闻社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重点对外传播媒体,始终坚持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与中国有联系的外国人为报道对象,以海外华文媒体为服务对象,坚持不同于其他中央媒体的差异化定位,探索具有鲜明中新风格的独特话语体系,打造多元化的全媒体融合传播矩阵,站在新时代高度传播中国、影响世界,努力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做出新贡献。定位的差异化:构建“中新出品”的辨识度中国新闻社始终致力于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

    传媒 2021年22期2021-12-13

  • 中国新闻社对外报道的四大特色
    玲霞摘要:中国新闻社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以对外报道为核心业务、服务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和与之联系的外国人为定位。经过60年的发展,中新社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报道的“桥头堡”。近年来,中新社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报道策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国际化的报道格局,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中新社对外报道成功特色的研究,对明确国内新闻媒体对外报道的建设方向,提高中国媒体对外报道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国新

    传媒 2021年12期2021-07-14

  • 杭州·浙江展览馆 恰是风华正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特展
    王永昌致辞中国新闻社副社长王旻致辞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主持开幕式“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指导,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浙江画院、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共同主办的“恰是风华正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特展”,于6月5日上午在浙江展览馆开幕。本次特展分为“文心胆气”“大地峥嵘”“人民江山”“风华正茂”四大版块,展出作品近200件,涵盖

    中国画画刊 2021年2期2021-02-21

  • 影响力2019寻找引领时代的力量
    益心。正如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夏春平所言:他们汇聚在一起,就是寒冬里的暖流,就是能够引领时代浪潮的中坚力量。“做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记录者,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我们将保持那份见证者的骄傲,也保持那份记录者的谦卑。”《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陈晓萍用一份《二十岁宣言》为活动作结。面对更加复杂也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本杂志也将带着鲜明的态度,去面对下一个20年。原国务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 右三) 等嘉宾在荣誉盛典现场。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48期2019-01-06

  • 影响力的高光时刻
    掌声。正如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社长夏春平在致辞中说的那样,在大时代、大格局下,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汇碰撞,建构了中国故事,也成就了榜样力量。“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荣誉盛典虽然结束,但是它所触碰的时代脉动,才刚刚开始。出席“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的嘉宾在贵宾室交流。荣誉盛典主持人张泽群(左)、梁婧。“影响中国”2018年度演艺人物“火箭少女101”成员杨超越录制签到视频。“影响中国”2018年度文化人物故宫博物院院长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48期2018-01-10

  • 刘北宪 中新社原社长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
    检组通报了中国新闻社原党委书记、社长刘北宪的立案审查结果:已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并移送司法机关。刘北宪于今年8月16日被宣布调查。其问题通报显示:经查,刘北宪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违规出差乘坐飞机头等舱、收取礼金等;严重违反组织纪律,滥用职权,为民营企业谋取巨额利益,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违反廉洁纪律,收受他人钱款、贵重物品。现年62岁的刘北宪是湖南安乡人,公开资料显示,他1983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毕业后,进入中国

    中国经贸聚焦 2017年12期2017-12-20

  • “拥抱低碳+”,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正式指导,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谭天星,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陈建明,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宣传司司长许玉明,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夏春平,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国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23期2016-10-27

  • 读天下
    诉讼。(据中国新闻社消息)上海博物馆东馆选址确定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近日宣布,上海博物馆东馆已确认选址上海科技馆西侧,与上海科技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浦东又一重要的文化地标。上博东馆建筑面积至少为现在上海博物馆的两倍,计划于2016年开工,2020年建成开放。(据中国新闻社消息)埃及计划重现亚历山大古城遗迹埃及计划在亚历山大修建一座水下博物馆,重现包括亚历山大灯塔、沉没古城卡诺珀斯和埃及艳后宫殿等遗迹。目前世界上建成或将建至少4座水

    大众考古 2016年2期2016-09-10

  • 四十岁下海
    毕业就进了中国新闻社,那里寄予着我的青春与梦想,我也付出了无数汗水。中新社传统业务是文字通稿、图片通稿,我率领团队创立了第三个通稿业务——视频新闻,当时被互联网同行誉为最领先的视频新闻。2010年,我决定离开,许多好友劝阻我:“你老大不小的,别折腾了!再说你那个位置还不错。”我说:“中新社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前辈,他们退休时可能对自己的人生有遗憾,我不想重复他们的路!”在体制内的无数个难眠之夜,我曾扪心自问:这是我想要的快乐、自由的人生吗?当我真的走出中新社那

    爱你 2015年4期2015-11-15

  • 四十岁下海
    毕业就进了中国新闻社,那里寄予着我的青春与梦想,我也付出了无数汗水。中新社传统业务是文字通稿、图片通稿,我率领团队创立了第三个通稿业务——视频新闻,当时被互联网同行誉为最领先的视频新闻。2010年,我决定离开,许多好友劝阻我:“你老大不小的,别折腾了!再说你那个位置还不错。”我说:“中新社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前辈,他们退休时可能对自己的人生有遗憾,我不想重復他们的路!”在体制内的无数个难眠之夜,我曾扪心自问:这是我想要的快乐、自由的人生吗?当我真的走出中新社那

    爱你·健康读本 2015年2期2015-04-09

  • 中英媒体热议两国相互理解
    球时报社和中国新闻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英媒体论坛”邀请了中英两国约20位媒体界高层人士参加讨论。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英国文化媒体部国务部长维济也参加论坛并致辞。 在9日全天进行的讨论中,中英两国媒体界人士就“中英媒体看中英关系”、“媒体角色新定位——如何报道全球重大议题”、“社交媒体与主流媒体——应对受众分化”,“中英媒体合作——机遇及障碍”等四个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表示,英国媒体很发达,有众多的新闻产品和媒体品牌

    环球时报 2014-01-102014-01-10

  • 《中国新闻周刊》英国版出版发行
    周兆军中国新闻社旗下的《中国新闻周刊》日前在英国正式推出英语月刊《中国报道》(《China Report》),这是中国新闻类杂志首次进入英国。至此,《中国新闻周刊》已经形成在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版的多语种集群。《中国新闻周刊》英国版当天在英国国会大厦举办创刊酒会。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临时代办丛培武宣读了刘晓明大使的书面讲话。刘晓明在书面讲话中表示,近年来,中英文化、媒体等领域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中国新闻周刊》英国版问世为中英两国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25期2013-05-14

  • 中国新闻社60周年庆
    发起组织的中国新闻社在北京成立。云蒸霞蔚,岁月荏苒,转眼已是一个甲子。中国新闻社从最初的一个业务单一的传统通讯社一路走来,已发展成为中国的两家国家通讯社之一,拥有全媒体、各领域的多种业务平台,在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沟通中外交流、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事业中,做出了巨大贡献。1952年,为了冲破西方对中国的舆论封锁,向世界特别是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传送中国的信息,由廖承志等新闻大家和侨界人士倡议,经刘少奇同志定名,在早年的国际新闻社基础上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34期2012-05-14

  • 中新风格 中国声音
    60年来,中国新闻社始终坚持这“十六字箴言”般的传播方针,不曾改变。“官话民说、硬话软说、长话短说、空话不说”。8月31日,在中国新闻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新闻文风改革暨‘中新风格学术研讨会”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提到这十六个字,依然掷地有声。作为以对外报道为主要业务的中央媒体,60年来,中国新闻社始终坚持这“十六字箴言”般的传播方针,不曾改变。当天的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学术精英,就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新闻文风,提升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34期2012-05-14

  • 历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开。论坛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作为主要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多元化服务的通讯社,中国新闻社成功地搭建起这个开放性、国际性、高层次的平台,为世界各地的各类华文媒体探讨自身在海外的生存发展,促进海外华文媒体之间及它们与中国大陆传媒界的沟通和交流,提升海外华文媒体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表达海外华文媒体的心声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场所。“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华文媒体“首脑峰会”,参会的海外华文媒体达130余家,人数达140余人,遍及5

    重庆与世界 2011年16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