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计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2025-02-20 00:00:00黄兰
中国经贸 2025年2期
关键词:资产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财务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于提升行政效能、保障资金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审计视角出发,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阐述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坚守的重要原则,并提出在审计视域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途径,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随着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审计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监督手段,其作用也日益凸显。审计不仅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推动财务管理的持续优化。因此,加强审计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其作为国家机关的特殊性质,也反映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特殊需求。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政策性。由于承担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其财务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另一方面,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财政拨款、收费收入、项目经费等多个方面,因此其财务管理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强调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防范财务风险。

审计视角下财务管理的主要原则

在审计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遵循一系列核心原则,这些原则不仅指导着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也确保了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一,合法合规原则。这是财务管理的基石,所有财务活动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财政政策,确保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部门在审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违反法规的行为,并提出整改建议。

第二,真实准确原则。财务管理必须确保所有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虚假记账、误导性报告等行为。审计部门应加强对财务数据的核查,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第三,公开透明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审计部门应推动财务管理的公开化,确保公众对财务信息的知情权,同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和形象。

第四,效益优化原则。财务管理应追求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审计部门应评估资金使用的效益,提出优化资金配置的建议,促进财务管理的持续改进。

第五,风险防控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可能影响单位财务状况的风险,确保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稳健性。并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细致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应对难度等方面,为后续的风险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审计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优化途径

加强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对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及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首先,一套全面细致的资产管理制度是优化资产管理的基础。在单位内部,需要制定明确的资产管理流程、细则和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应尽可能地细化处理,包括资产购买、出售、报废等所有环节责任精确到个人,并定期进行制度审查和更新,确保与最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持一致。

其次,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类资产的数量、价值、购入日期、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记录存档,以此提高日常资产管理效率。由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维护工作小组,定期对机械设备类的资产进行检修和维护,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产损失。

最后,对现有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也是提高其使用效益的关键。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现有资产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了解各项资产的性质、数量和使用情况;其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确保资产配置符合单位的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接着,优化资产使用方式,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完善预算编制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更能保障公共资金的安全和高效利用。在完善预算编制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职能规划预算使用、相应的额度以及编制方法。

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不仅关乎单位的稳定运行,还对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与保障有着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确保单位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和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细化。该项制度应与单位的基础业务和职能相结合,工作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内容的细分,让此制度更加细致化,避免由于制度模糊而失去实效性。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明确各工作环节的权责分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复杂多样,其财务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因此领导层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为每一流程设置负责人并给予其一定的处置权,有利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控制工作失误。

构建外部审计监督机制 构建外部审计监督机制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外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能够对财务管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监督,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强化风险识别防控管理 在审计的视角下,为了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采取一项关键性的措施,那就是强化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防控。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单位能够预见并应对可能威胁财务状况的风险,确保财政稳定,并维护公共资源的完整性。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尽快完善自身风险识别机制。此机制需贯穿于所有内部财务工作之中。

积极引进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辅助工作人员完成大量的数据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准确找出潜在的财务风险。

第二,强化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单位应根据风险识别结果,由专业人士制定风险控制策略,针对常见风险因素,还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同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在风险防控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财务管理团队建设 首先,选拔和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行政事业单位构建高效团队的基石。在选拔过程中,可以采用笔试、面试、背景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候选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其次,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更具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职能和主要业务,培训内容可以涵盖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实务操作技能、政策法规等方面,通过培训学习,使团队成员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素养。鼓励团队成员参加行业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拓宽视野,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最后,单位领导还应鼓励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思维的碰撞,提升整体团队的创新力和执行力。建立公平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履行职责,同时注重团队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加强资产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加大财务管理监督力度、构建外部审计监督机制以及强化风险识别防控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可以全面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重视财务管理团队建设,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广州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

猜你喜欢
资产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行政论坛(2022年5期)2022-10-25 04:47:00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4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0-26 03:31:24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能源(2017年7期)2018-01-19 05:05:02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车迷(2015年12期)2015-08-23 01:30:48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