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是市场的重要主体,其财政税收工作不仅对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具有重要影响,也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改革非常必要,通过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可以规范税收工作,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管理质量和水平,进而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文章从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现状出发,分析深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实践举措,为相关事业单位进行财税工作改革提供参考。
深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改革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税收制度完善的要求,事业单位作为服务社会大众的非营利性组织,其财政税收工作直接影响财政收支的合规性,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实际的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要认识到进行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推进单位财税工作改革的新路径,直面财税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奠定基础。
深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重要性
规范财政税收工作,提高财税工作质量和效率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变革新时期,经济的发展转型促使事业单位也进行财政税收工作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首先能够促进财税工作的规范化和合法化,事业单位在开展财税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讲普及,能够提升单位内部人员对财税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推动财政税收工作的合法合规建设。此外,事业单位深化财政税收工作改革能够推动财税管理工作的变革,进一步加强财税信息的数据分析和管理,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社会责任以及诚信建设 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深化财政税收工作改革需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手段,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财政税收工作体系,借助财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优势,能够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此外,事业单位在深化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过程中秉持着“守法诚信”的理念,能够不断强化其社会责任和诚信意识。
事业单位深化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问题
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缺乏重视度 现阶段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税收工作时缺乏对其的重视度,认为财税工作繁琐,在进行税收征收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规范,出现譬如财务管理缺乏规范,纳税义务混乱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内部领导层和管理层相关人员对财税工作的改革也缺乏重视,导致无法及时把握和适应国家相关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进而导致财税工作缺乏执行力,影响财税工作的质效。
财政税收体制运行漏洞 财政税收体制是影响事业单位深化财税工作改革的基础,财政税收工作体制存在漏洞不仅对改革不利,还可能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例如,部分事业单位的财税体制无法满足社会合理分配的要求,预算编制存在盲目性、随意性,预算管理的效果不理想,财税体制的运行有效性不足。此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互通协调,在进行财税信息收集时难以做到科学准确,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预算管理执行能力不足 深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改革,预算管理是其重要方面,财税体制的改革离不开有效预算管理方案的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案能够极大降低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风险。然而现阶段,仍有许多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贯彻执行存在困难。首先,预算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工作标准和制度依据,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的质效较低。其次,预算管理中存在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也影响着财税预算管理的效率。最后,部分事业单位员工缺乏对财税工作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在开展工作时仍采取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导致财税工作改革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以取得预期效果。
缺乏健全完善的财政税收工作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确保财政税收工作合法合规的关键,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仍有许多事业单位尚未认识到监督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强有力的内部监督,导致工作过程中存在以权谋私或渎职现象。监督体制的不健全导致财税工作改革缺乏全过程的跟踪管理,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出现资源浪费问题。此外,财政税收工作改革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应与单位内部所有部门进行联系,然而,监督机制的缺失会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弱化,延缓财税工作改革进程。监督制度的不健全影响着财税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财税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高 财政税收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财务、税收、审计、法律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相关人员需要具备极强的专业素养。但是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在财税工作人员岗位安排上存在不合理现象,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缺乏,往往无法胜任财税工作改革新方案,导致改革效果不佳。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的财税工作往往由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导致一人多职现象,且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政与税收工作缺乏全面把握,进而影响着改革工作的整体效果。更有部分事业单位进行财税工作缺乏工作流程规范,导致财税信息传递不及时,财税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时存在滞后性,影响着财税改革的实效性。
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缺乏严格规范 财政税收工作具有复杂性,随着经济发展和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以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财政税收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执行过程中的难度也不断扩大,因而加强对财税工作流程的规范具有必要性。然而,当前许多事业单位仍缺乏对工作流程的严格规范,导致相关人员在执行财税工作时缺乏严谨意识,导致财税风险增加。例如,财税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影响财税工作整体质量的关键,但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财政税收票据的严格管理,导致财税票据遗漏或重复,进而导致实际工作过程中财税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足,影响了整体财税工作质量。
深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实践举措
加强对财政税收改革工作的重视 深化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改革,加强重视程度至关重要,事业单位要提高全体员工对财税工作改革的重视程度。相关人员财税改革意识的增强是有效推进改革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和学习,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对财政税收工作的了解和重视度。其次,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相关人员对财税工作改革的积极性,通过激励政策、奖励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人员参与财税工作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感,促使财税工作改革的有序开展。最后,财税工作改革过程中需要健全完善评估与反馈制度,评估财税工作改革的具体效果,借助问卷调查或座谈会的形式了解相关人员对财税工作的反馈意见或建议,同时完善评估体制,加强对财税工作的评估考核,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提高财税工作改革的效率。
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 财政税收管理体系的建立是财税工作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健全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财税工作的改革提供制度保障。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确各项财税工作职责和权限,规范事业单位资金的收支程序。其次,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建立信息化的财税管理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财税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误率,提高财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后,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财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财税工作的开展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事业单位需要健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在单位内部划定特定的部门,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提高预算控制、审计监督、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一步增强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有效性。
提升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财政税收工作改革需要相关人员具备综合素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人员素质是影响财税工作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相关财税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聘请专家开展讲座,组织财税人员参加学习,了解最新的财税政策法规,学习最新的财税工作经验技能。其次,实际的财税工作开展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设立业务指导机构,对于财税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指导,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加强财税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以及风险应对能力的培育,财税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风险问题,相关人员要具备潜在风险捕捉能力,加强对财税风险、漏洞的洞察,及时发现与解决财税风险隐患,提升财税工作的质量。
加强财税工作的监督和流程规范 在事业单位财税工作改革中,加强财税工作的监督和流程规范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资金安全使用的关键措施。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财税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内部监督由财务部门负责,定期对财税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外部审计则邀请专业审计机构进行,确保财税工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其次,事业单位需要优化财税工作流程,针对以往财税流程中存在的繁琐、低效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通过简化审批程序、明确岗位职责、加强信息共享等措施,实现了财税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进一步促进财税工作改革的有序开展。
事业单位财税工作作为国家财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促进社会服务职能的优化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事业单位深化财税工作改革具有必要性,不仅能够规范财政税收工作,提高财税工作质量,还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社会责任以及诚信建设。通过深化财税工作改革,事业单位能够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