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5-02-20 00:00:00游艺
青年文学家 2025年2期
关键词:东南地区土家土家族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具备着较强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可帮助人们通过音乐对民族的现状和历史进行认知和理解,是民族的重要代表,展现出和其他民族音乐有所区别的独有品格。至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们需正确地认识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元化的举措和路径进行保护,为音乐的良好发展赋能。

一、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的概述及文化特质

(一)概述

在渝东南武陵山中流淌着两条清幽的河流,分别是酉水河和乌江。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着淳朴和勤劳的土家儿女,他们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由于受到大山的阻隔,在现阶段土家人已经逐渐和汉族融合在一起,但很多土家独有的风俗却被保留下来,比如喝油茶汤、住吊脚楼、唱土家的山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在这独特的文化中,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则极为丰富,是土家族诸多文化样式的重要代表。例如,即兴创作、高亢激越,可随时随地演唱的土家族民歌,自制乐器“咚咚喹”那曲调欢快、优美活泼、音色柔和的旋律,旋律独特、音韵优美、结构规整的傩戏音乐,催人泪下、内涵丰富的“哭嫁歌”等,都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当前,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将更多的关注点放置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如何避免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失,如何对土家族传统音乐进行保护和传承,使之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发展,如何推动土家族这一璀璨的民族艺术在人们的精神领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本文重点关注的话题。

(二)文化特质

和其他的传统音乐相比较,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价值是别无二致的。但普适性文化价值中却蕴含着土家族独有的文化特质。首先,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文化是由地区土家民众在成百上千年创造、传承、发展而来的,其内容和载体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民族文化,展现出民族的鲜明个性,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基因,是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土家族人民生活在渝东南的武陵山区,和其他家族逐渐地构成“小聚居,大杂居”的态势。至此,土家族传统音乐也具备着多层次、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征,为音乐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切入点。最后,土家族传统音乐是对渝东南地区土家居民自我个性、审美心理的一种体现,其中的音乐语汇、节奏律动、旋律旋法都是土家人审美心理所赋予的,其中注重对个体加强人文关怀,这也是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明显特质。

二、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保护与发展现状分析

(一)保护及发展方式

在传统模式下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进行保护及发展的过程中,大多倚重口耳相传的方式。由于渝东南地区土家居民生活空间是较为闭塞的,再加上传统音乐将民族功用作为基础,传统文化只是在内部环境进行传播。这样的传播、保护及发展方式是将生产关系及生产力的稳定作为核心,当核心发生变化时,传统音乐的属性也会随之消失,这样的保护及发展方式的局限性是非常强的。和口耳相传的方式相比较,乐谱传播的稳定性更强,但对于文化的保护则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发展方式是比较传统和单一的。

(二)保护及发展理念

尽管传统文化的传播及保护方式较为传统,但并未完全影响传统音乐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在重构、传承、保护及发掘的巨大呼声中,土家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关怀”被时代所关注,传播、保护及发展的新理念得到建立。“经济搭台+文化唱戏”、非遗保护、抢救性记录保护等多项措施的积极采取,在无形中对传统音乐的传播及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其中很多传统音乐,以及与传统音乐相关的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的项目被逐渐地列入国家级、市级、区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上。政府持续性的加强传承及营造全民保护意识,助推了传统音乐多样化的活动开展,如特色演出比赛及巡演,文化艺术节的举办,非遗传习所的建立,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方式对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传统音乐进行广泛传播。同时,为了使土家族传统音乐得到继承和发展,我们也要积极地借助高校课程设置,使音乐文化的传播渠道得到持续性的延伸和拓展。

(三)保护及发展误区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的传播、保护及传承主要依托传统的文化产业,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开发虽然获取到一定的经济收益,但经常忽视传播规律、音乐发展等系列问题。在此模式下,传统文化在传播、保护及发展中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弊端,刚开始会带给群众较强的新鲜感,但对土家族传统音乐的原真性产生了严重的损害。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误读、误解,违背保护及发展初衷,导致传统形象遭受非常大的损害,最终的保护及发展效果适得其反。

三、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

(一)挖掘音乐内涵,实行有效分类

要想使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得到良好的保护及发展,我们就需要对其深刻内涵进行解析,这样才能将其价值和魅力最大化地展现出来,避免在传播、保护及发展中处在形式主义上。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积极地进行分类,以此作为土家族传统音乐保护及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例如,人们常常说土家人如果不能曲起即舞、听音就唱,会遭到其他人的笑话。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涉及非常多的主题,如爱情、生活、劳动等。渝东南地区土家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在生活中即兴而歌、触景生情、自编自创,如他们经常将案头生活、田间劳作创编成各种各样的唱词,然后“摆龙门阵”,你来我往,营造非常热闹的景象。在形式上,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可以有效地划分为盘歌、对歌、号子、山歌、小调、大调,以及薅草锣鼓等;在内容上,其可以划分为情歌、劳动歌、时政歌、祭祀歌、仪式歌,以及神歌等;在风格上,其具有旋律优美、情感真挚、音韵和谐、形象生动的特点。土家人经常出口成歌、即兴创作,在音乐中经常性地采取谐音、双关、夸张、借代、拟人、比兴等修辞手法,具有精巧构思的特点,有较强的传承、保护及发展价值。至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的内在价值及内涵进行持续性的挖掘,以此为后续保护及发展工作的开展奠定有效基础。

(二)重视数据收集,凸显文化特质

建立数据库是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进行保护及发展非常重要且关键的手段。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无论借助怎样的传播介质、传播渠道对其中的基础因素加以提取,都需要将音乐中的“原生性”展现出来。在信息提取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出现不完整、不全面的问题,避免文化的流失;否则,会导致土家人民的认同大打折扣,导致传统音乐的独特文化特征逐渐消失。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将民俗作为重要的基础,如果民俗逐渐消失,那么音乐的功能及内涵也会逐步削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哭嫁歌”就是以土家族独特的婚嫁习俗为基础创作的,但在现代背景下婚嫁习俗已经不需要“哭嫁歌”了。至此,土家族传统音乐中的很多民俗逐渐面临着消亡的风险,但这都并未对传统音乐本身的文化特质产生影响。至此,为了使土家族传统音乐得到保护及发展,我们需要借助大数据对其数据进行收集,建立起数据库,对信息进行永久性的保存和处理,使其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的文化特质有继续发展及发酵的可能性。数据库的构建能使珍贵的传统音乐保留下来,成为门户和信息窗口,吸引更多人投入其中对土家族传统音乐进行深刻的感知和体验。

(三)推进形态创新,深化受众体验

以往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地域环境是非常闭塞的,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的历程中多多少少也对外来元素进行了融合,致使土家族传统音乐在传播、继承和保护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性,一直处在不断更新、创作中。至此,在保护及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土家族传统音乐的独有特质和标签进行有效保留,在此基础上再对其形态进行创新,以此达到传播、保护和发展的目的。

土家族传统音乐并非一成不变的,我们可在传播学的角度上对其形态积极地进行创新。例如,在保留特质的基础上,我们可将土家族传统音乐中大众喜闻乐见的素材有效地提取出来,并且融合符合当下的审美元素;我们可对舞蹈语言丰富、但旋律性稍差的音乐进行创新的二次创作和加工,以使其更加符合新时代大众普遍的审美心理,更好地达到理想中的传播、保护及发展效果。为了更好地使土家族传统音乐得到发展,我们需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对年轻的受众进行培养,可积极地在新媒体、电视和广播等平台积极争取音乐听众,争取到更多的受众和话语权,让更多的群体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心理。对传统音乐进行适当性的改造并不意味着对原本音乐特质的破坏和亵渎,而是在保留原本特质的基础上加强和现代音乐形态的积极融合,使原本不符合现代审美的音乐也能重获新生,得到更多层次的能量补给。

(四)强化文化自信,实现广泛传播

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其中也包含一定的巴文化、楚文化、汉文化等,其蕴含的文化元素是非常深厚的。但由于受到现代音乐的影响和冲击,土家族传统音乐的受众空间变得狭窄。在现阶段,土家族传统文化也并未构建完善的传播体系,导致在文化自信方面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这对于传统音乐的保护及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至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文化的相互融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持续推动和强化文化自信,使传播的维度和广度得到持续性的拓展和延伸。

例如,在现阶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及发展,我们需积极地抓住机遇和挑战,明确后续的保护及发展方向。虽然现阶段传统文化在转型发展和信息收集层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但传播渠道已逐步地建立起模型。我们可对坚实的监管体系积极地进行构建,在数据分析及信息回收中对受众喜爱的、可接受的音乐元素进行明确,使音乐在二次创作时获取到更多的保障和依据。另外,我们可对原有的数据进行对应的补充及更新。现阶段,我们还需要积极地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以新媒体(小红书、快手、抖音、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实现全方位传播的目的。如此一来,人们便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去了解和感知土家族传统音乐,从而使传播的空间得到持续性的拓展和延伸。此外,在线下,政府也需要将自身的顶层设计的作用和价值展现出来,积极牵头,充分地借助民间、社区、教育资源,尝试对独特的传统音乐品牌进行打造,逐渐地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对话体系,在保护及发展的基础上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赋能,促使土家族传统文化在传播、继承、保护及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开辟全新的天地,获取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渠道,将自身的魅力和文化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出来。

总之,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瑰宝。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借助多样化的措施推进土家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及发展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我们要持续性地拓展土家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渠道,最大化地避免其文化特质的消逝,使其在时代的浪潮中生生不息,获取到更好的发展。后续,我们需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及发展持续深耕,对其中的精髓和内涵有效地保留,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在时代的浪潮中展现更多的璀璨芳华,展现独特的文化价值及作用。

本文系2024年重庆市艺术科学一般规划课题“渝东南民间传统音乐与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WL24YB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东南地区土家土家族
第18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高一)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0
土家族情歌
第16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中等数学(2020年1期)2020-08-24 07:57:44
第17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中等数学(2020年10期)2020-04-13 05:52:28
土家摆起来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4
土家摔碗酒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0
第15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中等数学(2019年2期)2019-05-20 09:57:14
土家族
土家摔碗酒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