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我国立足于世界并站稳脚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我国的传统故事就像是一名记录者,描绘着历史的痕迹。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动画电影的创新也更加大胆,传统故事与国风动画的碰撞在故事改编、视觉风格、技术革新等方面展现出东方美学的魅力。本文从动画技术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国风动画的数字新形态和IP动画的衍生新模式。
一、蜕演嬗变:国风动画的形式重构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中华文明恒久远,上下传承五千多年。中国传统故事可谓是源远流长,追溯到上古时期有迹可循。随着时代的变革与人们思维的开放拓展,“国潮”二字传遍大街小巷,且中国动画电影行业的兴起也为传统故事的表现形式增光添彩,通过运用不同的叙事手法、结构重组、运用蒙太奇等方法,将传统故事以动画电影的形式改编创作,宛如新生。
电影技术的逐步提升可以实现创作者更多的创新想法。2021年,黄家康导演在影片《白蛇2·青蛇劫起》中保留了原有故事的角色与核心,并且对其场景、剧情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编,使得影片的画面更有深意,人物设定更饱满。在影片中,就场景与剧情而言,古今穿越的情节被运用在影片中,凸显优势;人物的服装搭配与古今变换的场景相互映衬,博人眼球;创新的高科技道具与现代情节相结合,焕发活力。在电影中,修罗城是一个充满拉帮结派与厮杀的世界,留在修罗城中的人与小青一样,都留有执念,劫起劫落就好比修罗城的一呼一吸,暗示了人类内斗的结局,而执念或成或败,摆脱才能人生海阔。
二、融旧拓新:动画技术与产业链的途径发掘
如今中国的动画产业越发兴盛,“动画”一词也不再局限于会动的画面,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画的表现能力突飞猛进,新方式、新技术、新途径层出不穷,为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增光添彩,为观众画出了一张张妙趣横生的蓝图。
(一)国风动画之数字新形态
1.技术新形态的效果呈现
动画制作技术的提高与创新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如今的动画电影制作上,数字媒体技术走向成熟,使其表达方式与创新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大胆创新成为突破自我的途径,制作者在原有成熟的2D技术、3D主流技术的基础上,又发掘了将3D效果渲染成2D效果的方式,称之为“三渲二”。“三渲二”是一种真实化的渲染手法,它能使3D建模动画赋予2D如手绘般的质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动画影片中,如《我是江小白》《宝石之国》《蜘蛛侠:平行宇宙》等。相较于制作二维、三维动画而言,“三渲二”不仅能保留二维动画的美术风格及美感,还能有效地处理好三维动画在制作中出现的一些漏洞和崩坏的问题,从而实现更自由、更丰富的运镜的目的。例如,在国产动画《我是江小白》中,制作组坚持拓展更加具有独特风格的道路,很多画面运用了“三渲二”的技术,使清新自然的画面与其主题更加贴合。其中人物的动作是通过真人动作捕捉来实现的,这就让角色的表现更加自然,细到每个表情,大到每个场景,都能做到有急有缓,同时,影片的剪辑节奏和剧情的走向十分吸引观众的眼球,抓住观众的心理。技术的成熟为创新能力提供了根基,不再“想象”效果,而是“实现”效果。开拓更多的表现形式会为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增光添彩。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深海》,它的流体画面在动画电影《姜子牙》末尾的彩蛋中第一次映入观众眼帘,在影片长时间的激烈抗压剧情后,于平静的片尾出现,对比之下显得绚烂夺目。流光溢彩的超视觉动态流体片段,为《深海》的上映诞育了一颗种子。《深海》这部动画电影无论在故事题材、后期特效,还是镜头语言方面,都非常成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另外,该影片在视觉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优势也较为突出。
《深海》第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其剧情表达丰富多样,单凭直观的画面不能完全理解其内容与表达的含义,要将“现实”与“梦境”、“夸张”与“写实”四个层面结合起来理解。其中,“梦境”部分占有绝对的优势。该影片对于这部分的塑造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不再拘泥于单向度链型流程运转,而倾向于构造更为丰富的多层级设置。该影片将表现现实的黑暗单一的颜色与海底的明亮斑斓的颜色进行对比,不仅实现了主角人设背景的完美塑造,而且还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深海》第二个成功之处在于基于粒子系统的水墨技术的创新。水墨影像艺术的产生和形式变化都与媒体技术息息相关。粒子水墨技术是指计算机图形仿真学中的粒子系统。1982年,卢卡斯影业公司在电影燃烧效果制作处理时,威廉·里维斯及其团队利用分形生成景观的方法开发并命名了“粒子系统”,其发掘是为了建立火、云、水雾等模糊物体的模型。使用粒子技术的动画影片浩如烟海,如《深海》这部动画影片正是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水墨风格进行了创作。在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之后,《深海》又一次将东方韵味的“水墨感”影片呈现给观众,其每一帧技术含量都很高。粒子系统被赋予一定的参数后再配合着“快速流动”和“混合重叠”效应,再与合适的音乐以及剧情节奏的走向进行搭配,效果迷人且牵动影片的整体节奏,从而打造更优秀的动画电影。水墨粒子的“飘逸感”与粒子之间的空隙在透过光线后让整个画面有一种透亮的“呼吸感”,伴随着水墨的“流动感”,这无疑是一场“技术”与“国风”的有机结合。粒子水墨技术应用于海洋画面的效果可以说美得无与伦比,伴随着明艳的色彩搭配、变换的篇幅画面、流动的视觉体验,每一帧都让观众惊叹。这些效果好似在纸上用水绘出的绚丽多彩的水墨画,它们使得观众感到震撼,这源于中国人对水墨画的欣赏与热爱,从而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此外,“动态漫”也是一种新趋势,相较于大制作的建模、渲染等,“动态漫”由“静态漫”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动态效果使“阅读”变成了“观看”,而且制作成本低,产出量大,连载动漫效率更快,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国产动画中也出现了鲜有的赛博朋克风格,这也预示着国产动画将会有更多元化和工业化的风格。
2.动画新方式的文化内涵
近些年,国潮动画一经映入大众视野就获得一致好评,因为动画电影本身就是科技与艺术的创新展现形式,而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动画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可以打造独特的风格。2023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就是一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佳作。第一,从制作方面来讲,《长安三万里》堪称是大制作动画电影,是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该影片极力复刻出生动有趣的古文人形象,从衣服的款式、人物的体态到发型设计,都尽力实现大唐风采。该影片大量运用了3D技术,优化了场景与人物的细节,从建模到动画无一不流畅。动画的整体配色是以碧绿为主色调,由无数明艳繁昳的色彩堆叠组合的。每一帧都饱含色彩与光影的视觉碰撞,宏大的场面、精致的细节,展现给观众一个充满立体感与真实感的画面,可谓是“国潮动画”的又一次伟大创作。第二,从故事方面来讲,《长安三万里》的选题本身就是一种突破性的尝试,它抛开神话传说而选择谈论历史,并对故事进行了开拓式的创作,使每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该影片以高适的视角来展现李白的一生,故事较为丰富,其中,高适的境遇与李白的浪漫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影片以“诗”为贯穿整部电影的主线,不仅将诗人作诗的场景和心境还原出来,还增添了许多矛盾点。通过李白的生平,该影片侧面展现了大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中国观众一定对“李白”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大家从幼时起就不断跟大名鼎鼎的李白“打交道”,学习其诗句的内容,随着阅历的增加才能读懂其中真正的含义。这也是《长安三万里》这部动画电影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受众人群不受限制,小到不明世事的儿童,大到历经万千的老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从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被唤醒的回忆随之而来,或是少年时期意气风发,不识愁滋味,或是感叹生活中的选择与遗憾,或是体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释怀之情,这都激发了中国人的“血脉觉醒”。国风动画不单单是观看乐趣,更是东方之美的极力展现。而诗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中的浪漫,是坚定的文脉不熄,风骨不灭的爱国主义情怀的颂歌,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千古绝唱,是中华儿女内心世界闪耀的万丈光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傲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洒脱豪气,李白与高适的改编故事牵动心弦,让观众意犹未尽,轻舟已过,青山仍在原地,人终究是要前行。这正是,再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璀璨。
(二)“IP动画”之衍生新模式
谈论到我国的动画电影,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技术的发展,均可谓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步沉淀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动画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打开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更广阔途径,也打造了独特的国风IP。随着IP的逐渐成熟以及国家对于版权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发觉衍生产业的收入可以直接提升变现的营收率,除了票房外,衍生产业链的研发也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动画电影的衍生品不是单纯地随着影片而销售产品,而是对动画电影的另一种开发与延续,也是整个电影产业链中促进盈利空间发挥的重要部分。衍生设计不是对影片内容的随意复制,也不是将影片角色进行简单的提取,更不是将某些产品进行影片的标注。设计者要利用相关影片元素,保留动画电影原有的属性,打造更适宜的、生动有趣的、具有丰富交互性的衍生品。这能促使动画电影IP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走向更长远的未来。如今,衍生品行业在我国仍处于萌芽期,其研发仍需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便更好地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输出具有认同价值的衍生产品,从而促进其行业发展。关于衍生模式,除了常见的角色周边、服饰服装、日用品外,还有许多更好的选择,如主题舞台剧、线下互动平台、IP联名等。电影出品方要注重衍生产业的市场开发,做好充足调研,关注市场需求,建立IP授权与产品标准体系,在衍生品的制作上也要精致入微,坚持杜绝盗版,以形成自己的衍生模式,将“电影票房产业”成功转向“电影文化产业”。
三、古今联动:传统故事融于国风动画的价值意蕴
国风动画电影是中国动画电影的转折点,它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它唤醒了东方血脉的觉醒,是中国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千年文脉浩如烟”,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传世之作。沉淀数年,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我们敬畏、研究、传承、创新,世世代代为了弘扬我国文化而不断努力着。中国动画电影要注重个性化的设计,将现代性和传统性相融合,拒绝模仿性与乏味性,要增添趣味性,打造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具有文化辨识度的动画电影。
国风动画电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都在为其发展奠基扎实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而它们的成功离不开其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的潜力。它们能够满足观众对于文化认同和创意表达的需求,一次又一次的创作让传统文化不断新生,通过每个传统故事所表达的含义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完善正确的价值观,跨越了时空的隔阂,过好每个人的精彩人生。这正是国风印记的魅力所在,印在时代的进程里,印在人们广阔内心的深处,印在伟大历史时刻的记录中。
中华传统美德标记了古今中国人民勤劳、善良、勇敢、正义等优良品格,而传统故事中记录了敢作敢当、机智明理、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形象。动画电影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国人的审美倾向和道德情操。未来的动画电影产业将不断扩大、进步,发展“内在美”并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抒发国家情怀,让东方面孔出色地面向国际市场。
本文系2024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合作课题“全媒体背景下辽宁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lslqnhzkt-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