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新疆

2025-02-20 00:00:00惠潇
青年文学家 2025年2期
关键词:刘亮程阿勒泰李娟

我曾有过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经历,朝夕相处的第一书记毕业于石河子大学。他不止一次念叨自己人生最有意义的两个阶段,一是大学期间在新疆的喀什支教,二是此刻驻村工作。

那时我还没去过新疆,对那片新的疆域充满好奇。不仅仅是地理概念里的各种地貌、植被,从高原盆地到雪山沙漠,从绿洲湖泊到草原牧场,更有神秘的楼兰、尼雅……我都不得而知。闲暇时,我开始读李娟、刘亮程的作品,从不同视角了解166.49万平方公里的新疆。

驻村第一年秋天,村里开始打坝平整耕地。我们两个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每天到坝上查看进度,在挖掘机中间穿梭。柔软的尘土从空中落下,歇在头发上,汗水与尘土裹在一起,连梳子都梳不开。我们办公室在平房的二楼,楼下是小镇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最治愈人的地方。早晨,十里八乡的村民陆续前来摆摊。我从热闹的市井声息中起床,推开窗户,擦拭桌椅上薄薄的那层黄土。窗外叫卖声、聊天儿声不绝于耳……打坝进展很快,第二年春雨过后,村民们便忙着播种了。雨后泥土的清香从鼻尖拂过,似乎空气都是甜的。

当我读到李娟在《我的阿勒泰》中这样描写她们家在新疆的小卖部时,“每天柜台上抹不完的土。吃饭时,不一会儿,菜上也是一层土。我妈坐在缝纫机前干活,眉毛上也是一层白白的土。我大声地取笑她,笑完后,一照镜子,自己的眉毛上也是白的……”我感到亲切又好笑。我们这里的黄土同样无处不在,久而久之,习惯了与它沉默友好的相处。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庄稼人的淳朴、耐性,都离不开黄土,这可以沉潜又可以随意飘扬的东西。

而刘亮程在谈到小说《捎话》时,是这样说的:“我经历的落土天气太多。风刮起的土,人和牲口踩起的土,几乎弥漫一生。落土是这部小说的氛围,战争和忙碌使大地上尘土飞扬,扬到天上的土迟早会落下,但永远不会尘埃落定。”读《捎话》时,我仿佛置身梦境,又好像是在经历好多个我熟悉的属于沙尘的日子,我第一次觉得尘土可以如此诗意,而作家通过文字,文字又负载着土地上沧海桑田的漫长故事,将人类普遍的苦难、悲欢、沉重娓娓道来。我在陕北的村庄,也是在任何一个中国的村庄,我们共同体味着生命的真实,在远山、树木和天空中汲取精神的养料,也常常被村民的勤劳坚韧、热情好客、诚信本真等品性所感动。

驻村工作结束后,我有机会踏上那片向往已久的新疆之旅,看到了草原、雪山、湖泊……所有可以想见的美景深深印刻在了记忆里。离开之后,也许很难再有机会前往,但新疆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已内化为我的心灵版图,那些作者笔下的新疆元素总是让人深有所感,不由得感慨新疆是文学的富矿。特别是随着刘亮程的《本巴》荣获茅盾文学奖,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改编电视剧,很多人将目光投注到新疆,新疆成了许多想要逃离都市的人们未曾谋面的故乡。

猜你喜欢
刘亮程阿勒泰李娟
潜在的共鸣与对话——论雍措与刘亮程的乡土书写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1:04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medications for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its effect on serum BMP-2 and OPG levels
冬天,与刘亮程有约
中学语文(2019年2期)2019-01-30 06:49:39
印象·阿勒泰
宝藏(2019年9期)2019-01-15 02:01:16
Analysis on 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 by Oct.2016
商情(2017年26期)2017-07-28 12:30:30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阿勒泰水电站“以阀代井”研究
睡眠酒店
刘亮程作品时间意象研究
阿勒泰考古之行
大众考古(2015年7期)2015-06-26 08: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