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生,可用“凄凉”一词来概括。
她红透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天空,可命运却似乎对她过于残酷:她身世迷茫,情路坎坷。
因为敬重她,一直以来我都不敢提笔写她,怕自己拙劣的文字不小心拨动她那根敏感的神经,触动她满腹的心事,勾起她内心最温柔、最悲凄的回忆,以致她会悲痛难抑。可最近读了有关她的几篇文章,还是忍不住提笔写了有关她的几句话。
一说起“天涯歌女”,也许很多人就会想起她—周璇。周璇原名苏璞,出生于江苏常州一户苏姓人家,小名义官。三岁时,周璇被她的舅舅拐卖到江苏省金坛市(今金坛区)一带,后被一户姓王的人家收养,最终在北京东路一户周姓人家落了户,改名周小红。周璇在给《万象》杂志写的文章中这样说:“我自幼爱听人家唱歌,耳音也好,常常跟着哼,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就能上口了,在学校里,我唱歌的成绩总是第一名。”
1932年,十二岁的周璇经人介绍加入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团习艺。周璇和伙伴们在舞台上演出救国进步歌剧《野玫瑰》,在终场时,高唱主题曲《民族之光》。黎锦晖笑着鼓励她:“小红,你这一句‘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唱得真好。你正好姓周,以后就改名叫周璇吧!”此后演艺圈里的人们常常喊她“璇子”。
周璇是因着《马路天使》一举成名的。剧中,周璇演绎的那个乐观开朗、俏皮可爱的歌女小红和她所演唱的《天涯歌女》《四季歌》成了几代人共同的回忆。她的歌声,传遍了大街小巷。然而在周璇的内心世界里,她却是孤独的。她在《我的所以出走》一文中这样写着:“我首先要告诉诸位的就是我是一个畸零的女子,我不知道我的诞生之地,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是的,生前,她不知道自己是谁家的女孩。身后,她的次子周伟经过多方查找,才确认了自己的母亲为江苏常州人。
关于周璇的后半生,我实在不愿意提起。因为她的情路可谓是“一把辛酸泪”,其中的辛酸恐怕只有她本人才体会得到。
女作家萧红曾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也许在女人的天空里,男人是太阳,能带来温暖;但有时男人也是风暴,能带来灾难。
一直以来,都有人追问周璇的长子周民的父亲是谁。为此事,周璇在给香港友人的信中说:“要大哭一场才好……”彼时,谁能懂得她内心的苦和累?
有人说,对于女人而言,人生经历越简单就越幸福。可周璇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情感与心灵的磨难。灯光璀璨的舞台上,她出演别人的故事,游刃有余地塑造着角色,哭也尽情,笑也尽情。凄风苦雨的台下,她演自己的故事,流言蜚语凭空而起,爱也无奈,恨也无奈。她的单纯、轻信和善良,造成了她一生彻骨的荒凉。
1951年,在拍《和平鸽》的时候,剧情刺激到周璇,她顿时失声痛哭,言语不能自已。长期的生活压力压垮了周璇敏感的神经,从此,她与两个儿子隔离,一人住进了疗养院。
有人曾对周璇的际遇作过这样的总结:当时代发生大变迁,当遭遇的人和事不如她想象得那么美好时,那些给过她无穷创造力的艺术气息就会伤害她、败坏她,让她终于无法拥有宁静。
“自古红颜多薄命,有情总被无情伤!”
1957年9月22日,周璇在上海病逝,安葬于万国公墓。
聪慧、美貌和金钱并没有给周璇带来好运。她在最美丽最辉煌的时候,撒手人寰,将无尽的遗憾留给后人。
仅为一个苦难的灵魂着想,我希望周璇回到常州,因为那里有她的亲人,有她日夜想念的故土。从此,她将魂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