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开发的一款桥隧病害检测滚动吸附式爬壁机器人,首创滚动吸附技术,研制出新型黏附柔性耐磨履带,可以携带各种检测仪器在多种复杂桥隧壁面攀爬检测,并实现病害精准识别与定位;江苏大学“光印随形”团队依托学校激光研究平台,历经五年研发突破50J、100J高能激光放大器,打破国际封锁,项目填补国产高能激光放大器空白,促进地区经济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江苏科技大学“蓝盾科技”团队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镀产业污染严重的问题,基于7项知识产权,成功开发出一种全球领先的环保型复合涂层,采用无氰镀液替代传统电镀体系,大幅提升了防护涂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关键性能……
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一大批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来自全国高校的1947个项目团队回应时代发展所需,以“挑战”开眼界、以“挑战”赋能力、以“挑战”筑平台,让“科创先行,强国有我”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如今已发展成为每届吸引2000多所高校、200多万名大学生参与的“大舞台”,“挑战杯”成为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竞赛的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等一批时代佼佼者都曾是“挑战杯”竞赛的获奖者。
“挑战杯”系列竞赛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实践课堂。“挑战杯”已经形成了从学校、省级到国家的三级赛制,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业创新教育、科研报国精神、“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贯穿其中,既有价值观的引导,又有能力上的锻炼。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学生坦陈,备赛补齐了团队成员面对挫折的一课,使大家开始不断面对不同的观点、建议和批评,并在过程中坚定自己的信心;路演补齐了表达和说服的一课,教会了自己如何换位思考;起草商业计划书补齐了逻辑的一课,使每个人都开始思考价值产生和分配的链路……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科技创业等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从赛场到市场转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后半篇文章”,更是让青年学生从项目出发,真正了解时代、认识社会。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宣传片以“星火长明”为主题,穿梭时空,聚焦时代青年挑战自我、不懈奋斗的壮丽画卷。历史长河中,万点星火璀璨,每代青年皆如灯塔照亮前路、引领后辈。他们以青创报国践行青春梦想,以实际行动诠释时代担当,奔赴“挑战”的步伐永不停歇,奋斗不止,星火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