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宁静的乡村,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一切的喧嚣与活力,正是源自那10万只叽叽喳喳的鹌鹑。在临汾市翼城县南唐乡原村,小小的鹌鹑为村民们开辟出了一条特色养殖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走进养殖场,《科学导报》记者看到,养殖户们正忙碌着给饲料机上料,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期待。一排排整齐的笼架内,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白色的鹌鹑,它们或低头觅食或仰头喝水或相互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当有人靠近时,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便会发出“啾啾”的叫声,仿佛在欢迎每一位来访的客人。
收蛋器内,一颗颗拇指大小的鹌鹑蛋静静地躺在那里,圆润光滑、色泽诱人,让人不禁想要伸手触摸。这些鹌鹑蛋不仅是村民们辛勤劳动的结晶,更是他们走向富裕生活的希望所在。
村委会主任杨鹏站在养殖场一角,目光深邃而坚定。他向记者介绍起鹌鹑养殖的诸多优势:“鹌鹑养殖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鹌鹑的生长周期非常短,繁殖速度也特别快。这就意味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益。这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他们可以更快地实现资金回笼,从而降低市场风险,让日子过得更加踏实。”
“其次,鹌鹑对养殖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它们不需要大规模的场地和复杂的设施,这对于资源相对有限的乡村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无论是闲置的农舍还是简易的棚圈,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适宜鹌鹑生长的场所。这样一来,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杨鹏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鹌鹑养殖产业的自豪与期待。他深知,这项产业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管理人员王浩然也忍不住插话道:“是啊!咱现在棚里面都安装了恒温设备,这些设备保证了产蛋量。棚内通风也很关键,鹌鹑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长得健康、多下蛋。”
据了解,原村养殖场现有4个生产棚,一个棚大概是8万只鹌鹑,日产量能达到750~800公斤呢!一茬下来,每年能给村里带来20万元左右的利润。“这日子啊,是越过越有奔头了!”王浩然说。
随着鹌鹑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村民们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不仅细分了育雏舍、成年舍等养殖区域,还配套了加高养殖笼、沿用了先进的5G+智慧养殖技术。自动饮水系统、智能喂料系统、精准环境控制设施等一应俱全,为鹌鹑打造了一个既舒适又高效的生长环境。
在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助力下,鹌鹑们的生长状况越来越好,产蛋量也稳步提升。看着这一只只活泼可爱的鹌鹑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鹌鹑蛋,村民们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与此同时,鹌鹑养殖也吸纳了越来越多周边村民前来就业。
特色养殖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途径之一。而鹌鹑蛋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被誉为“动物中的人参”,是适宜常食的滋补食疗佳品。市场上对鹌鹑蛋的需求一直较高,销路也十分顺畅。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们也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他们通过建立线上销售平台、开展电商直播等方式,将自家的鹌鹑蛋销往全国各地。这不仅极大地拓宽了销售渠道,还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今,原村的鹌鹑蛋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一张亮丽名片,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鹌鹑养殖产业的带动下,原村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