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影与造像(简评)

2025-02-18 00:00:00赵亚东
星星·散文诗 2025年1期
关键词:醉花诗画意境

打开梅一梵《醉花阴》的时候,哈尔滨的雨已经断断续续下了半月有余。雨声隔开了人与这个世界,街区里偶尔有披着雨衣的行人,一闪而过。该开的花还没有开,雨却迟迟不散去。半月来,一直在读中国画史,我在古人的意境中留恋、徘徊,把自己想象成山中浪子或是对弈的隐逸之士。循着笔墨,我们可以暂时栖居于山水之中,而自得其乐,当然也能升华境界,超然物外。

《醉花阴》让我从山水意境又进入诗歌情境,即感觉穿越时空,又感觉进入了自然的细部。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梅一梵所写的六种植物,构建起了她独特的内心世界,从枝枝叶叶到心绪种种,既有情感的交织缠绕,又有哲学上的深思。

细细体会中国艺术,诗、书、画、乐等等体裁都讲究的是意境。自王维始,中国出现文人画,把诗画同源、同生阐释得淋漓尽致。“诗情”与“画意”结合,“感觉”和“思考”结合,每个细节都体现“文人意识”,表现出创作者真实独特的生命感受。那么,梅一梵作为诗人,她以其朴素而又精致的语言构建了自己融合了古典与现代性的独特语境,塑造了中国画风的诗意卷轴,呈现了清雅而又古韵弥漫的诗画意境。“一船薄雾,由桥洞的胸口侧身穿过。熹微的鳞光,漾出你粉白的刘海儿”(《杏花》)。诗人的语言极其节制,寥寥几笔,就写出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江南诗意图。这古典的意境映现了淡淡的哀愁,又缓慢地进行了精神的超脱。诗人力求表现的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境界。

无论是画,还是诗,都要映现作者自己“真实生命感觉”的影子,抒写真实的心灵体会和生命经验。如果说绘画是“为造化留影”,那么写诗则是“为生命造像”,工具虽然不同,但是表达的本质是相同的。绘画是造型艺术,需要表现一定的空间形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需要建设语言深处的精神世界。物理空间与心灵世界交相辉映,实现真正的艺术超越,通过“留影”和“造像”表现真实的生命,传达心灵的经验。“一朵露珠的小月亮,栖在我经过的篱边。 //犹如宛在,葫芦瓢里的洁白信,将无字的书页,一滴一滴朗读”(《栀子花》)。由静而动,由表入里,由浅入深,诗人用简练的笔触摹写了此“诗中意”,又凝聚了彼“画中情”。孤独感和漂泊感,是中国文人骨头深处的精神征象,而“归去来兮”又是永恒的主题之一,诗人看似写的是心灵的离愁,却更深刻地写出了科技主义所操控的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的无依感,而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无依,更是精神上归乡的渴望。

“黄昏还是忍不住,提前落了,竟这样,把我的红蜻蜓打碎。是你。//幸好还有一孔竹笛,用来伤怀。幸好,我又重新回到桥上”(《荷花》)。本已打碎的红蜻蜓,本已伤怀的心绪,在簌簌落下的黄昏中,弥漫着感伤。诗人从自然意象中创造了声音的效果,又精于使用视觉意象表现心灵感受,视觉与听觉的“交响”形成了其作品独特的语感,描摹了生动而又鲜明的画卷。如果把《醉花阴》散文诗组章的六篇短制以中国文人画的视角来阅读,那么就会深刻理解诗人借用六种植物所深刻表达的精神意绪和生命经验,这种独特的抒写源于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妙的“留影”与“造像”能力。

猜你喜欢
醉花诗画意境
天鹅湖
扬子江(2021年6期)2021-11-15 11:40:29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戏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1:16
乐谱:醉花阴
北方音乐(2019年20期)2019-12-04 04:07:14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醉花阴·海狮
宝藏(2017年1期)2017-02-11 09:58:09
诗画
散文诗(2016年14期)2016-11-11 03:23:31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
诗画话
读书(2004年12期)2004-07-15 01: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