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吴伟仁在2024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演讲,在面向未来的人类太空科技发展环节,提到“研制太空电梯,实现天地往返新方式;开发太空旅行,构建太空经济新业态”的构想,引起参会嘉宾的广泛兴趣。
2012年,日本建筑公司大林组提出建造太空电梯的具体方案:在赤道海面上建立“地球港”基地,通过碳纳米管材料制成的线缆,连接位于不同轨道高度的太空设施。其建设方法为:首先,在高度300公里处组装建造太空电梯用的宇宙飞船,然后将宇宙飞船移动到地球静止轨道,从宇宙飞船向下释放碳纳米管线缆,与地面连接并固定,之后在线缆上安装升降机。升降机在地面和太空之间穿梭运输材料,建设空间站等设施。设定目标2025年开工,2050年完成。
2022年,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彼得·斯旺也在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未来人类建设火星村、月球村,需要发射大量物资到太空,星际旅行也备受期待,太空电梯非常具有商业竞争力;并且随着缆绳加长、轿厢攀爬速度加快,预计8天可到达地球同步轨道,14天可到达月球。
但是,太空电梯的线缆并非将多根碳纳米管组合以增加强度,而是需要制作长度达到9.6万公里、分子与分子之间相连的单根碳纳米管。相关负责人在2024年6月举行的东京国际信息技术展览会上透露,目前只能制造出不到1厘米符合相关要求的碳纳米管,离开工建设仍有距离。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太空电梯仍不失为伟大的科学探索。正如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