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人迹罕至的路,但是我爱这条路;如果它荆棘丛生,我们就披荆斩棘;如果它寂寞荒凉,我们就结伴前行。
——王浩泽
中国航天
2024年12月17日,在轨工作近50天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们完成了他们在空间站的首次太空出舱活动。这次任务意义非凡,不仅成功完成了空间站外设备安装、维修等重要操作,还以9小时的出舱时间打破了国际纪录。20余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本次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中有两位“90后”,他们的加入为中国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充满勇气与毅力的人生故事激励着青年学子的进取精神。
王浩泽于1990年出生在河北省滦平县,在众人眼中她是性格坚毅、踏实努力的学霸,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东南大学,主修能源与动力工程,而后攻读工程热物理的硕士研究生。王浩泽被很多熟悉她的人称为“铁姑娘”。这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体能训练上。研究生毕业后,王浩泽进入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从事新型动力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科技工作者。
2018年,她参加了第三批航天飞行工程师的选拔,并于2021年进入航天员大队正式成为一名航天员。作为第三批航天员中的唯一一名女性,王浩泽说:“训练中,我从未感到特殊,我觉得我有底气,也有实力,和大家站在同一平台上去竞争。”
王浩泽还记得走进航天员大队的情景。“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航天员,我是幸运的。同时,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祖国需要相结合——为国出征,我更是幸福的。”她如此记录那日心情,更暗下决心:“一定要对得起‘航天员’这三个字。”从航天科技工作者到具备飞行能力的航天员,王浩泽认为身上的使命责任更多,更要尽全力去干,回报国家的信任。同时,她也将利用专业所长,发挥好航天飞行工程师在乘组中的作用。
航天员只有两种状态——飞行和准备飞行。在航天员大队,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时刻准备着飞向太空。不管是飞过一次还是多次,他们载誉归来后便迅速清零,重新投入新一轮的学习和训练中,刻苦备战,等待下一次飞行。
王浩泽曾在日记里写道: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人迹罕至的路,但是我爱这条路;如果它荆棘丛生,我们就披荆斩棘;如果它寂寞荒凉,我们就结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