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年味渐浓。1月14日,《科学导报》新春走基层记者走进太原市晋源区都市农场鱼果混养大棚内,只见四个大型鱼池里,肥硕的大西洋鲑自由游弋。紧挨鱼池的加工车间里,工作人员动作娴熟地进行切片和分装。鲜艳的橙红色肉质裹着新鲜的油脂,分外诱人。“大西洋鲑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备受赞誉的高品质三文鱼,我们引进丹麦大西洋鲑进行养殖,改变了市场的海鲜供应格局,填补了太原市场空白。”养殖基地负责人刘源说。
一条重6公斤、长约65~70厘米的丹麦大西洋鲑,经过刮鳞、切片、“挑刺”、去皮等步骤,需一个小时,处理好的鱼头、鱼腹等分别包装,再通过低温静置两小时排除其体内乳酸,就可以从基地直达老百姓的餐桌。“三文鱼各个部位都可以食用,鱼头鱼骨可以入汤;肚腩和腹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口感柔软绵密,最适合原汁原味的生食;背部肌肉更加紧实,更适合加热食用。”已有15年从业经验的操作员程健介绍道。
据介绍,为了保证三文鱼的品质和安全,养殖基地采用了全自动化数字管理。大棚内的水温始终保持在三文鱼适宜生存的8℃~18℃,同时,水体中的各项指标也得到了严格控制。水源采用冷泉水,水体中总氮、溶解氧、钙、盐等7~8种指标最为关键,总氮保持在0.01μmol/dm3,溶解氧要保持在7~8mg/L,并添加优质海盐和贝壳等,保障大西洋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滤水需经过转鼓仓、过滤仓、净水仓三重工序,并经紫外线杀菌,k3过滤片吸附硝化菌去除水含氨有毒物等,确保了水质的清澈,杜绝了外来污染。同时,喂养的饲料也是富含优质鱼粉的进口饲料,为三文鱼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此外,该基地还养殖了黄金、单顶、大正三色、红白、绯写、火鲤等10余种锦鲤。这些锦鲤因为北方水质的特点而花色更鲜亮、品相更好,备受市场青睐。基地年预计收获各种锦鲤16500公斤,实现收入2600万元。
依托资源互补共生技术,晋源区将传统渔业循环养殖和果蔬种植有机结合,将鱼类排泄物转化成果蔬的“营养液”,实现了养殖尾水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节水、节地、环保等优势,可达到一棚双收、一水两用的绿色农业循环。
“鱼果综合种养模式是‘鱼菜混养’‘鱼花混养’的升级版,鱼的粪便中富含鱼蛋白,这是果蔬种植中非常需要的一种养料,用上养殖尾水后首先省去了这一笔支出,另外优质的有机肥水也能让水果的品质和口感更好。随着春节临近,订单激增,基地已经备货2500公斤大西洋鲑,下一步还将开辟新的大棚养殖深海大黄鱼,进一步满足市场供应并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刘源对“鱼果混养”模式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