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什么样的尺度来观察,决定了我们看待大自然运作的方式。微观或宏观尺度下,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物理现象截然不同。即使我们的研究已经下至微观、上达天体,但对于我们生活其中的自然界的复杂性却知之甚少。
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俯瞰山川大地,是否曾思考过这浩渺宇宙与微观世界之间的奇妙关联?科学的真谛在于创建可以预测未来的理论,然而,《大自然如何运作:关于自组织临界性的科学》(以下简称《大自然如何运作》)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的视角。
《大自然如何运作》的作者丹麦物理学家帕·巴克(Per Bak)首次提出了“自组织临界性”的概念。自组织临界性,听起来就让人感到神秘。它解释了自然中许多看似无序、复杂的现象背后的有序性和自组织性。从岩层与地貌的形成,到河网与海湾的结构,再到地震、火山爆发、物种灭绝、市场波动……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现象,在自组织临界性的框架下,竟然呈现出惊人的共通性。
在书中,巴克详细介绍了发现“自组织临界性”的研究进程,并且介绍了这一规律在自然界现象(社会现象)中广泛的存在。作者通过简单沙堆模型的计算,展现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每一次的计算结果都不同,仿佛出现了若干平行宇宙,让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为了了解大自然的复杂性是如何产生的,作者进行了一系列论证和思考。他将有巨大变化的系统称为复杂系统,分析了简单物理定律与复杂大自然(系统)之间的鸿沟,通过对崩塌事件(因微小扰动产生的各种不同大小的响应)的稳态(实验中采用类似耦合扭摆的网络系统)建模计算,发现这一系统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自组织发展到一个临界点。在这个点上,各种大小的崩塌均能出现。“一旦达到这种均衡态,这种‘临界性’就和核链式反应中的临界性类似。”作者如是说。
实验证明,朝着这种临界态演化与这种临界态的建立,仅仅是因为系统中的各个元素间的动力学相互作用,因而是自组织的。作者进一步指出,自组织临界性是目前所知道的产生复杂性的唯一普遍机制。在这个意义,或者说在这种观察尺度下,作者解释了大自然的复杂性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为什么是复杂的。
《大自然如何运作》是巴克教授关于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重要著作。它的写法与众不同,不是纯粹围绕着公式原理等谈理论,而是生动讲述了一群科学家如何创立一座宏伟的科学大厦,以及它如何解释了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乃至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和人类思维现象。本书英文原文出版于1996年,中文版由李炜、蔡勖翻译,出版于2001年。近期经修订后再版。
尽管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大自然如何运作》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相信只要我们对科学保持兴趣,就会慢慢地在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然界中找到规律,感受到它的美丽与神奇。
霍金曾经说过,21世纪是“复杂性”的世纪,自组织临界理论为我们理解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框架,读完这本书,你将获得一把打开宇宙万物之门的万能钥匙。让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俯瞰自然界的纷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