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马兰开花》藏着最高国家机密

2025-02-14 00:00:00石榴云
文萃报·周五版 2025年4期
关键词:罗布泊马兰核试验

1964 年10 月16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位于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

《马兰开花》传遍大江南北

此后,一首童谣《马兰开花》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21,256,257,282931……”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这首童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年参与核试验的人员为了庆祝试验的成功,但是又要做好保密工作,故而将使用的密语加入到童谣中。谁也想不到,这个当时最高级别的国家秘密就隐藏在童谣中传唱全国,后来才被一一解密。

童谣中的“小皮球”指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因其外形似球形故而称为小皮球,“球”和“邱”谐音,于是它也被称为“老邱”或“邱小姐”。“架脚踢”指的是罗布泊试验场上的一座102 米高的铁塔,第一颗原子弹就是放置在这座铁塔上进行塔爆试验。

马兰指的是位于新疆的马兰基地,当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第21 试验训练基地,“马兰开花”指在马兰基地“开花”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而“21”指的就是第21 试验训练基地。为了确保核武器研究绝对机密性,基地及周边部队都用代号和特殊邮箱进行通信。

马兰,一个诗意的名字

“马兰开花”的故事要从20 世纪50 年代说起,新疆马兰最终被选为核试验基地,也是经历了重重波折。

当时我国频频受到核大国的核讹诈,中央决定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1958 年4 月,中央军委批准组建原子靶场和原子仓库。同年8 月,国防部发出通知,决定组建中国核试验基地,并开始勘察选场。

当时勘察了青海西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等地,专家建议定于敦煌西北地区。但时任核武器试验靶场主任张蕴钰却认为敦煌并不适合,在此处试验爆炸当量规模太小,且易破坏古迹,并将意见上报中央。1958 年12 月24 日,张蕴钰率勘察队自敦煌出发,经玉门关向西赴罗布泊,继续寻找。

勘察队住帐篷、吃干菜、喝苦水,最终在罗布泊西北100多公里处选定试验区。这里地势平坦,施工筑路就地取材便利,长年西风向,下风方向东至敦煌420 公里之间无居民、无耕地、无牧场,还未发现有价值的矿藏,并远离地震带。

选定了试验区,还要选址科研区和生活区。1959 年4月,勘察大队继续在南疆公路沿线的库米什、乌什塔拉等地选址,最后选定在乌什塔拉以南5 公里处的一片盐碱滩。

该地离试验中心区300 多公里,位于天山脚下,靠近博斯腾湖,紧邻南疆公路,而且不在地震带上,地下水位低不易被核污染,还有一条天然水沟从中流过,水沟两旁长满了马兰草。1959 年5 月,正值马兰花盛开,张蕴钰就给这里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马兰。

从朝鲜战场光荣归来的数万大军,在物资极为短缺的情况下来到马兰。初到马兰,官兵住的大多是帐篷,遇上大风,帐篷常常被风掀沙掩,甚至撕成碎片。没有住房,官兵就自己动手挖地窖;缺少粮食,就采野菜充饥;缺少建材,就脱胚烧砖……

1963 年,名字还没出现在地图上的马兰,迎来了大批青年才俊,这一年是马兰基地大规模接收地方大学毕业生的第一年。清华大学等高校的100 多名核物理专业毕业生,听了周总理《向科学进军》的报告后热血沸腾,来到这里。

由于国际上的技术封锁,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面对重重困难,年轻人们依然迸发出勇于创新的工作热情,从零开始,开展了艰苦的技术攻关。

位于马兰生活区西侧的烈士陵园里,长眠着包括基地首任司令张蕴钰将军、“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院士、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在内的400 余位为核试验和基地建设献身的科学家、军人、职工和家属。

后来有人这样解读马兰精神:“风不要说云不要说,我们在大漠默默地拼搏,苦也不说累也不说,我们在戈壁默默地生活。捧一轮创造的太阳,点一簇中华的圣火,当大地发出滚滚的雷鸣,那就是我们献给祖国的歌。”

( 摘自《新疆日报》2024.10.18 石榴云/文)

猜你喜欢
罗布泊马兰核试验
大国核试验对太平洋地区的环境影响——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的核试验为例
堡中堡
三千年前新疆罗布泊的神秘部落
军事文摘(2022年8期)2022-05-25 13:28:52
平度马兰油桃美名扬
农业知识(2021年19期)2021-10-16 10:14:18
传奇罗布泊
公民与法治(2020年3期)2020-05-30 12:30:02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农资(2019年44期)2019-12-03 03:10:58
遥远的罗布泊
当代音乐(2019年4期)2019-06-11 14:54:47
我帮爷爷放绵羊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反转王M. Night Shyamalan(M·奈特·沙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