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巴黎协定》签署,全球承诺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但2023 年全球气温多次突破这一临界值,引发对目标可行性的质疑。为应对气候变化,多种“稳定气候”策略被提出,其中直接空气捕获(DAC)技术备受瞩目。
DAC 技术能从空气中高效去除二氧化碳,被视为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与在排放源处捕获二氧化碳的点源捕集技术不同,DAC 技术旨在移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该技术具有两大优势:可直接检测和验证移除的碳量,且结合地质储存能永久隔离二氧化碳。
近年来,DAC技术吸引了大量投资。据投资银行杰富瑞集团称,自2018 年以来,相关公司已筹集超过50 亿美元。尽管市场普遍认为DAC 领域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但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仍仅占人类排放量的极小部分。即便扩建数百座工厂,去除量也远不足以抵消年度排放量的1%。
DAC 技术面临四大核心挑战。首先,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极低,需处理巨量空气,要求巨型设备,实现亿吨级部署的可能性高度不确定。其次,能耗巨大,每去除1吨二氧化碳至少需要1.2 兆瓦时电力,且需清洁电力,否则违背减碳初衷。此外,选址需靠近低碳能源和储存设施,要求昂贵且复杂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成本高昂,每去除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远超当前预测的100 至200 美元。
尽管DAC 技术在降温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需克服诸多挑战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从而有效应对全球变暖。
(据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