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书法家们在高铁站的大厅摆开长桌,写挥春送福。一位老书法家在红纸上写好自创的“蛇福”一体字,递到一位旅客手中,开心地说:“把福接住喽。”旅客深鞠一躬,笑盈盈地回应:“接住啦!”转身乘扶梯往楼上候车厅走。
这一幕让我的心倏忽一动。每逢春节,节前写春联,变着花样写福字、送祝福、贴福字,红红火火的好戏不断上演。过节期间,大家嘴上说的、耳朵听到的、手机收发的、视频里播的,也是各种祝福语,热热闹闹,甚至陌生人相遇,也会毫不吝啬地送上微笑和祝福,亲亲热热。更有意思的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每一天都各有说法,祝福里蕴藏着孝、亲、敬、勤、善、恩等与“福”相关的内容。喜庆的话不嫌多,送福者充满真诚,接福者充满喜悦。
春节就是这么喜庆、诗意、智慧和美好。想当年,老人家教育我要与人为善,说你打电话、发信息送祝福的人越多,说明你过去得到的帮助越多,福气就越多。如果收到的祝福多,也说明你为人处世还行,日子过得不错。
新年一开始,我们就置身于“福”的海洋,心念、口说、书写、手做一起来,都有接福的机会,关键看你怎么接住它。
我们要把握好送福与接福的辩证关系。试想,一个人平时从不送“福”出去,过年只等着接“福”到手,换句话说,一个人从不想着付出,只想着获取,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接到“福”的核心不是坐等,也不是索取,而是先行善、多帮人、重修行,即乐于送“福”。
接福的多少,取决于送福、行善的数量和质量,因为福是行善之后回馈的幸福体验。新春来临,愿我们继续保持好心态,多行善举,乐于助人,“福”气爆棚。
(摘自《广州日报》陈启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