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直播售卖“名家书画”骗局

2025-02-13 00:00:00赵玉国
中国收藏 2025年2期
关键词:直播间书画消费者

“ 接下来这位大师是谁呢?我相信所有人都认识他。”

随着主播卖出的这个关子,视频画面中出现了一幅水墨游虾作品。紧接着,主播举起手机,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齐白石”的个人简介。

这看似平常的直播场景,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骗局。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曝光的王女士在直播平台购买名家书画被骗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直播间主播自称是某拍卖公司董事长兼某博物馆馆长,声称为粉丝“谋福利”低价出售名家字画。王女士花了几万元买了多幅“名家书画”,收货后经鉴定均为伪作,与客服联系后对方拒赔。书画市场向来鱼龙混杂,在直播带货日益火爆的当下,消费者稍有不慎便会掉入精心设计的陷阱。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近日,《中国收藏》杂志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人士,试图进一步揭开直播售假书画背后的重重迷雾。

货从哪里来

书画直播售假绝非偶然现象,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产业链与花样翻新的行骗手段令人咋舌。

曾于2023年在某视频直播平台售卖书画作品的宋晓龙,在开播前经人介绍,前往河南郑州一家直播间“ 取经”。当他踏入存放书画作品的库房,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数百平方米的库房里,摆满了层层叠叠的货架,货架上一卷卷的书画堆得满满当当。”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道,“这些作品随手展开一幅,都是打着近现代书画大师名号的作品,再环顾四周,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大师之作,存货数量多得超乎想象。”而当他来到直播场地,看到的场景更是令人大跌眼镜。主播们挂画的动作极为随意,丝毫不在意画是否平整,画面展示是否完整,仿佛这些“大师作品”只是普通纸张。“细看那些画,笔墨低劣,色彩俗艳,笔触粗糙,毫无大师作品应有的韵味与水准,完全是对艺术的亵渎。”

从画作来源的角度看,在北方某古玩城经营书画生意近3 0年的肖然(化名)向本刊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奥秘”。据他介绍,一方面,一些美院学生为了勤工俭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售卖自己的临摹作品。这些学生中,不乏画技较为出色的,他们的作品往往会吸引那些做假画生意的人的目光。这些商贩会与学生达成协议,让他们按照特定的要求作画,比如模仿某位大师的风格、题材等。另一方面,有的村子俨然成了假画的“生产基地”。“村里会有懂绘画的人开班授徒,开设作坊。在这些作坊里,年轻且心灵手巧的人在他人的点拨下,逐渐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能够画出看似像模像样的作品。”

据肖然介绍,很多地方都是着重于一类题材去创作,有点“熟能生巧”的意味。“河南的一些作坊擅长画老虎、牡丹等,河北的则在人物画方面有专长。”他还透露,这些所谓的“ 行活”,成本低得惊人。“一般的写意画,像模仿齐白石画虾之类的成本也就几十元。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更为低廉的印刷品也充斥其中,一张印刷作品的成本只要几元钱。这些画作完成后,会经过简单的装裱工序,装裱成本一般在二三十元一件,常采用染酱油色等方式做旧,营造出一种年代感,然后便流入市场,等待着不知情的消费者上钩。”

玩的啥套路

“当下网络销售书画的模式,可靠性着实堪忧。那些售卖字画的卖家,大多来自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江湖画廊。”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董水荣一针见血地指出。据他了解,这些卖家心里清楚自己手中货物的真实来路,但他们却心存侥幸,明目张胆地在公开的电商平台上售卖。究其原因,正如董水荣所言,大部分普通买家并不具备专业的书画知识,几句天花乱坠的诱导话术,就能轻易让消费者深信不疑。

当这些伪作进入直播售卖环节,行骗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宋晓龙实地探访的那家直播间,据说是几位“海归”创办的。“他们向直播间观众讲述自己在国外的种种经历,暗示观众他们的家庭很有‘背景’,以此获取信任。而当有观众留言问为何这些书画如此廉价时,他们会说这种作品家里收藏很多,在这里与大家交个朋友之类。”据北京开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书画部专家任泽君观察,直播间往往会通过编造各种极具诱惑性的故事来诱导消费者。“ 书画艺术品与普通商品不同,其价值没有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价格可高可低,这就给了卖家可乘之机。”他进一步介绍道,“ 行业内常有的是根据作品编造一些荒诞不经的作品来源故事,而网络直播甚至连故事都懒得讲。为了让消费者更加信服,他们直接拿出伪造的证书,制作一些看似正规的鉴定报告,上面盖着各种伪造的印章,让消费者误以为这些作品是经过权威认证的真品。”

另据了解,为了逃避平台的监管,一些卖家还会想出更为隐蔽的手段。他们会私下联系消费者,以各种理由,如节省手续费、给予额外优惠等,诱导消费者取消直播平台的订单,通过线下转账的方式进行交易。这就像央视曝光案例中的王女士,被客服以节省手续费为由,诱导线下转账购买字画。然而,当王女士收到货后,发现所购字画与直播间宣传的相差甚远,想要维权时,却遭遇了重重困难。由于没有平台的交易记录作为保障,卖家态度强硬,拒绝退款,王女士陷入了维权困境。

权益咋维护

面对如此骗局,消费者究竟该如何练就“火眼金睛”,准确判断书画的真伪,从而避免上当受骗呢?有十余年书画收藏经历的师帅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认为,普通爱好者由于缺乏专业的鉴赏能力,很容易被直播间不专业的讲解和充满诱导性的销售方式所误导。“在市场上齐白石的作品价格动辄数百万元甚至上亿元,如果在直播间里看到价格与之相差悬殊的所谓‘齐白石作品’难道会是真迹?”

任泽君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警惕自己的“ 捡漏”心理。“一些人受到民间流传的捡漏故事的影响,总是幻想自己能够通过购买低价艺术品,在未来获取高额回报。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这种侥幸心理只会让他们更容易陷入骗局。”此外,他还揭露了一种“知假买假”的行为:“这类人购买假画是为了送礼,他们明知画是假的,却认为收礼者可能不懂,凭借画作的名人效应送礼会有面子。这不仅助长了制假售假的风气,也可能会在某些场合给自己带来尴尬。”

那么,如果不幸上当受骗,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北京市汉威(深圳)律师事务所周建辉律师详细解读了相关法律知识和维权途径,他表示:“假冒仿造名人字画并以真画名义出售的行为,毫无疑问属于诈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商家在任何平台进行销售,都必须进行实名登记注册,这一信息消费者可通过平台进行核查。当消费者遭遇此类诈骗时,应第一时间在当地派出所报警,公安机关会依据购买平台的交易记录展开全面细致的调查。”同时,他提醒道:“若涉案数额超过立案标准,一般情况下为3000元以上,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差异,这一标准会有所不同,具体要依据案件发生地的相关规定而定。一旦达到立案标准,将以诈骗罪立案侦查,司法机关会根据销售金额的大小,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而涉案数额未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消费者也并非束手无策。据周建辉介绍,消费者可通过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消费者协会会依据相关规定,协助消费者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促使商家返还消费者所支付的金额。“消费者还可以采取民事诉讼的途径,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在此种情况下,商家应按购买物品价格的3倍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众多消费者针对同一商家进行举报,累计涉案金额超过3000元,同样可按诈骗罪立案处理。另外,记者查询了相关法律诉讼时效,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而刑事案件的时效则需根据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的刑期来确定,其规则较为复杂。此外,如果涉事公司注销,股东、法定代表人以及直接负责的相关人员,如财务人员等,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应该去哪买

对于那些真正热爱书画艺术,渴望拥有心仪艺术品的消费者来说,究竟该如何甄别作品质量,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艺术品呢?

董水荣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认为购买真正的名家作品,首先要找到正规的渠道。“选择信誉良好、口碑较高的正规画廊、拍卖行购买字画,是保障作品质量的重要途径。这些正规机构在艺术品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声誉,他们在征集作品时,往往会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鉴定流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售字画的真伪和品质。”任泽君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强调购买艺术品最好选择大型拍卖公司。“ 消费者可以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的官网查询认证的正规拍卖行,优先考虑每年纳税额排在前20名的拍卖公司,这些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公信力,相对来说更有保障。”同时他提醒广大消费者,“即便选择在网络上购买,也应选择正规拍卖行开通的网络直播拍卖。”

师帅就经常通过知名拍卖公司的线上拍卖行收藏作品,他深知这些公司在艺术品审核方面极为严格,从初步判断一件作品是否符合上拍要求,到最终确定能否进入图录,整个过程有着严谨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的鉴定团队会对作品的真伪、艺术价值、历史背景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鉴定,只有经过层层筛选的作品,才能最终呈现在拍卖会上。”同时,他还会结合自身喜好,对自己重点关注的艺术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他对这些作品的风格、特点、技法等了如指掌。在购买作品时,他会利用自身接触的资源,积极请教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或已故艺术家后人,听取他们的专业意见,从而做出最终的判断与选择。

在购买心态方面,肖然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书画本身就是供人在茶余饭后消遣、欣赏的物品,它考验的是购买者的学识和眼力。“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花个百八十块钱买个物件儿,纯粹是出于个人喜好。如果喜欢就挂在墙上,不喜欢扔了也无妨,这都是很正常的消费行为。但千万不要轻信那些忽悠人的话术,幻想花小钱能一夜暴富,或者将其作为传家宝留给儿孙,让他们从此衣食无忧。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毕竟在字画市场中,真正能够保值增值的作品,往往是那些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稀缺性的精品,而这些作品的获取并非易事。”师帅也强调,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心态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不能因为是通过直播渠道购买,就一概认定都是假货,从而错过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但也不能盲目相信低价就能买到珍品,要始终保持理性和谨慎。”

猜你喜欢
直播间书画消费者
“羲和号”开直播间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我们的直播间
小鬼进军直播间
进军营直播间
知识付费消费者
小小书画廓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书画
天津教育(2009年6期)2009-07-22 0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