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吉林市龙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发展必须是、只能是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以“五高工程”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在推动吉林全面振兴新征程上贡献龙潭力量、展现龙潭担当。
一、转型升级壮根基,实施高质量经济发展工程
面对吉化检修产能下降等发展难题,坚持“以丰补歉”的工作思路,推动发展质效稳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吉林市龙潭区GDP增长速度达到新高,实现8.5%。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92.5亿元,占吉林市比重超五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48亿元,实现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指标稳定增长。树牢“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新签约的绿色甲醇与绿色航煤一体化示范、“等容量替代”热电联产、环保综合治理项目,投资额超100亿元,项目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总投资339亿元的吉化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强势推进,整体完成进度超七成;建龙25万吨高品质新能源电磁材料项目投产,填补了我省硅钢产品空白,累计产量14.7万吨,新增产值近12亿元。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美思德、铭鑫钢铁等4户企业实现升规入统,乾丰陶瓷、世纪农药等8户“双停”企业顺利盘活;龙潭区连续两年荣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标兵单位”称号,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科技与产业实现双向驱动,ABS无磷无糖工业化试验实现废水中磷“零”排放,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产品获准进入欧洲市场,企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路径更加坚实。
二、增进福祉暖民心,实施高标准民生保障工程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脚踏实地书写民生福祉提升新篇。统筹城市更新与生活提质,打造大同路、华丹大街示范街,依托江北公园、龙潭山公园建设“城市公园打卡地”,打造桦青园、中兴园等“街角公园”10个,维修路面约17万平方米,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城景一体”融合发展,擦亮“神秘满乡 雾凇仙境”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乌拉“三府”满族民俗展陈,举办第六届“乌拉满族过大年”等活动超70场,游客人次与旅游收入实现“双增长”,“流量”与“留量”节节攀升。突出抓好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实事,创建“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站53个,妇幼保健院完成新址搬迁并开诊,维修改造龙潭二实验小学校舍和江机中学等5所学校食堂,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同时,坚决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发放低保金、特困金、临时救助金超5700万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
三、绿色发展筑屏障,实施高水平生态环境工程
坚定生态与经济统筹兼顾、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的信心和决心,提升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异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采取清淤疏浚、两岸绿化、巡河管理等措施推动北大沟、天太河水体提升,全面排查整治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夯实“美丽龙潭”生态品牌。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进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吉化转型升级项目与吉林油田风光发电项目实现联动实施,“等容量替代”新建2×350MW燃煤热电联产项目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特点更加鲜明。新能源赛道强势起跑,围绕吉林市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的发展方向,在龙潭经济开发区规划打造氢能产业园,全流程服务保障市委“一号工程”绿色甲醇与绿色航煤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中化赛鼎生物质高附加值综合利用项目,谋划包装东旭集团氢能装备制造及氢能创新研究院、国科创投液态阳光产业等项目,全力推动绿电变绿氢、绿色航煤。
四、知重负重防风险,实施高效能安全稳定工程
以心系“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识准“五线谱”,守好安全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7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耕作1.3万亩,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从严从细抓好安全生产,突出抓好冶金、危化等重点领域,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整改隐患1500余处,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集中力量推动化工园区通过D级审核认定,成为吉林市首个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屏障,强化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和排查整治,针对汛期等重点时段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按照应急实战化标准配齐配足各项应急物资,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信访法治化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在“两会”、省委巡视等重要会事、敏感节点,实现既定“三个不发生”工作目标。
五、实干为要敢担当,实施高素质队伍建设工程
树立鲜明的“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努力锻造一支敢拼善为、改革攻坚的干部队伍。方向正确政治过硬,组织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常委会第一议题超50次,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宣讲活动150余场次,受众达3800人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发展。能力提升作风优良,开办乡村振兴、应急处突等专业化培训班6期1674人次,推动干部填知识空白、强能力弱项;着力整治形式主义,持续精文减会,压减“督检考”事项,为基层“松绑”。赏识用人导向明确,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更加注重在基层一线、关键岗位、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全区干部只争朝夕不懈怠、舍我其谁敢担当的昂扬斗志进一步激发,营造了风清气正、勤廉并重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作者:中共吉林市龙潭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姜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