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星:居民家庭视角的普惠金融发展

2025-02-08 00:00:00吴卫星
银行家 2025年1期
关键词:居民家庭普惠金融服务

先从国家对居民家庭财富积累的相关政策说起, 不管是党的二十大还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都强调要增加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到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这蕴含着要素价格需要进一步优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如何达成这些政策目标?发展普惠金融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金融系统是否能够达到这些目标呢?总体而言,经济学界既有对金融系统的批评,也有对其的正面评价。金融资源分配不平衡往往被认为是造成财富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普惠金融也被认为是解决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居民家庭来说,理想的普惠金融系统必须具备如下三个特征。

理想的普惠金融系统首先要关注的第一个特征是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问题。中国金融系统在很多方面走在

全球的前列,至少在金融可得性这一个指标上,我国相 对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此外,我国的人均银行账户数 目、个人金融服务可得性以及支付便捷性等多个指标都 位于世界的前列。金融服务不可得是金融系统最大的不 公正,在这一重要方面我国金融系统走在世界前列。 理想的普惠金融系统关注的第二个特征是足够的 透明度。透明度一般是指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所有信 息是否能够充分平等地对所有人公开,让所有市场参 与者都能够看到所有契约条款。但还不能仅止步于此, 透明度其实应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信息足够公 开,让客户知道真正的核心条款。但在实践中,比如 甚至保险行业的专业人士在购买保险时也经常不能仔细 阅读保险合约的每一个条款,往往仅阅读合约的主要条 款,没有注意其他次要条款。这一现象其实对金融服务 后续管理和持续服务带来了很多挑战,尽管实际上是金 融服务提供者公开了所有条款但还是让客户感觉和金融 机构之间存在不透明。所以透明度的第二层含义是在金 融服务过程中,金融消费者能够充分理解所有关键条 款。现实中,金融合约条款往往十分复杂,金融系统很 难达到透明度两层含义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显然要达到 理想透明度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理想的普惠金融系统的第三个特征是公正性。普 惠金融领域的公正并不仅仅是意味着,金融服务双方在 没有受他人影响的条件下达成了一个双方同意的协议, 而是进一步要求金融服务要平等互利,特别是要有利于 金融消费者财务目标的达成。假设金融消费者希望得到 风险管理产品或服务管理自己投资组合的金融风险,金 融机构是不是真的以合适成本给金融消费者提供合适 金融产品?这一服务能否达到金融消费者的财务管理目 标?这是很多居民家庭非常关注的问题。

总体来说,要完全达到这些要求是非常困难的。在推进普惠金融的实践中,金融机构往往面临着收入与成本、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问题。例如,金融机构如果为大型企业服务,往往单笔金额比较高,利润也较高, 银行投入大量成本做前期调研以及信息收集与处理是值得的,但为居民家庭提供金融服务就并非如此。然而,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金融体系能给更多的人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金融科技可能会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困境。在目前金融系统的发展情况下,仍有不少居民家庭在进行投融资活动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尽管存在大量金融机构,但他们还是不知道缺钱时找谁去借,有钱时也感觉缺合适投资的产品。

我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已使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变得更低,同时也更加便捷,但也可能会带来很多的风险。其中一个风险是一些金融服务提供者可能利用金融科技把客户进行分层,会把一些客户挡在门外,另外也可能会有价格歧视等相关的一些问题。居民家庭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低收入人群的问题,实际上高收入群体也会面临这个问题。低收入群体可能在金融决策方面的错误更多,但因其总体财富较少,所以总损失也会少一些。高收入群体在金融决策方面的错误可能更少,但由于他财富总量比较高,所以也会造成很多损失。这表明不同的人群面临不同的挑战。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和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杠杆率比较适中,但是增长速度非常快。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居民家庭杠杆率现在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总体来说,我国居民家庭债务水平是可持续的,但是怎么保持其稳健性, 是未来金融系统面临的挑战。相对来说,过去商业银行给居民家庭发放的贷款是一类优质贷款,因为我们居民家庭总体来说杠杆率不高。但是随着杠杆率逐步提高, 金融机构就要去思考更为精准地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发放适当额度的贷款,要花更多的功夫去对不同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前瞻性分析,要从为客户财务状况长期健康服务视角来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2008年的次贷危机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美国金融机构过多贷款给了信用评分比较低的居民家庭,然后再用证券化手段来将风险转移,转移过程中风险在金融系统不断放大,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的金融系统,特别是为居民家庭提供的金融服务目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但未来可能需要金融行业要更为精准地把控风险,既把控住金融机构微观风险,也要把控住整个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这在未来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前,我国居民家庭债务的宏观状况和微观特征都还比较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向年轻人群贷款的比例逐步走高,贷款比较集中于房地产贷款。年轻人负债过度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年轻人一旦贷款违约可能对其长期成长和发展造成重要影响;第二,年轻人大量违约会对金融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第三,年轻人贷款往往是得到了上一代人的资助,会对老年人资产负债状况产生复杂影响,进而对金融系统健康和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影响。另外,研究也发现,越是富裕的家庭往往用财务杠杆的效率越好,越是不富裕的人用财务杠杆的效率越差一点,金融系统不纠正类似现象就可能会让社会分层现象愈演愈烈。

金融决策不当造成的负面效果不仅仅是一小部分人受损,大量人群金融决策不当也有宏观影响。首先, 大量人群金融决策不当可能让社会财富差距变大,这是重要的社会风险;其次,一些金融机构可能利用居民家庭金融决策能力不足来获取不当利益。如果一些金融机构利用引诱客户犯错来获取超额利益,对金融系统是一个伤害,可能让金融系统失去人们信任。

居民家庭往往也存在金融素养不足的问题。很多居民家庭对一些金融产品不了解,对相关金融服务也不完全清楚,但是主动或者被动去接受不熟悉的金融服务或投资不熟悉的金融产品。哈佛大学教授坎贝尔在美国做了一个调查,他发现很多人其实回答不了一些最为基本的金融问题,但是当问这些人自己金融素养如何时, 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金融素养比平均水准高。这样的例子表明很多人对自身也不是很了解。一些研究发现在基金网站和在银行购买的基金产品的收益率有显著差异,但是很多客户忽视这些差异,这些研究表明有一些客户不知道营销成本相关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从理论角度分析,金融咨询应该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往往是金融素养高的人愿意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金融素养低的人不愿意咨询。同时,研究发现, 在悲观的时候,客户往往不愿意接受专业人士的意见, 只有对未来比较乐观的时候金融咨询可能才起到较好作用。所以,金融咨询要发挥作用仍面临很多约束。金融教育很重要,但金融教育是个长期任务。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居民家庭愿意投资金钱接受金融教育,会显著改善其投资效率,但其产生效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金融市场会对居民家庭财富分布结构造成重要影响。在财富分配过程中,居民家庭的金融投资到底会使得谁的份额变得更大、谁的份额变得更小呢?研究发现,如果居民家庭都按照各自目前的投资方式投资的话,往往只有最富有的20%的人份额变大,而剩下的人的份额却不一定能够增加。金融市场应该加强设计来帮助这一些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富裕的人,让他们在分配过程中得到应有的份额。

金融市场未来可做的事情有很多,例如,可以制定一个针对金融产品设计的更为明晰的标准,不能让一些产品做得过于复杂,让投资者不能理解。同时,是否应有一些强制性规定排除一些产品呢?例如,某些产品只有在每个参与者都恰当使用时才对大家有利,但一旦用错却可能给很多人带来巨大损失,允许具有这样特殊的风险收益结构的产品在市场上向大量人群推广是否妥当呢?另外,更好的信息披露、更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动投资者教育等都是未来应该要进一步努力做到的事情。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猜你喜欢
居民家庭普惠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34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16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46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新疆吉木乃县:县总工会推进普惠服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2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1
基于空间行为约束的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