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视觉设计新动向

2025-02-07 00:00:00张阳阳
文化产业 2025年3期
关键词:消费空间系统

摘要: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背景下,明晰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内在逻辑和发展动向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视觉识别系统特征主要包括独特性与识别性、系统性与一致性、文化性与艺术性、灵活性与适应性。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视觉识别系统发展动向包括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个性化与差异化设计突出、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趋势明显、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对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议题的关注,旨在推动城市空间优化与视觉功能改善,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推动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进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与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内涵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它融合了文化、消费与空间三个要素,体现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一种借助文化的象征、想象、隐喻等手段而获得表征意义和审美旨趣的空间样式[1],城市文化消费空间不应只是承载地区经济增长的容器,还应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2]。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指的是围绕城市文化空间(如历史街区、艺术区、创意社区、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等)展开的文化消费活动及其所依托的物理空间。这些物理空间既是展示和交易文化消费品的场所,也是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势驱动下,城市文化消费空间逐渐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新引擎,极大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强了城市的对外影响力。由于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组成要素包括文化、消费、空间和动态性,故城市文化消费空间具有以下内涵属性。文化层面,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是以“文化”为目的,通过展示和传播等获得精神文化满足的场所。消费层面,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是进行文化消费的主要场所,消费者在这里购买、体验和消费文化产品。空间层面,具有明确的物理边界和形态特征是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显性属性,同时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性,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城市文化消费空间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因此,流动中的城市文化需要明晰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特点,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提升路径。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多样性和包容性,城市文化消费场所涵盖多种文化形式和消费模式,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文化空间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可以容纳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审美偏好的人在此体验和消费。二是创意创新性,文化与创意的碰撞,促进文化消费内容的更新和升级,文化消费空间中的创意人才和创新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所以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三是体验与互动,新时期,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创造身临其境、互动式的消费场景,消费者不仅可以购买文化产品,还可以参与文化活动的创作和传播,全方位提升消费者的文化消费体验。四是地域性和文化认同,城市文化消费空间通常与地方的历史遗产和特色文化密切相关,这些空间通过展示和传播地域文化,增强了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以及依恋感。五是经济和社会效益,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是城市综合经济的重要一环,对于引导和带动城市其他行业的发展与提高城市经济总量也有显著促进效应。通过挖掘城市自身深厚的文化内容及旅游资源,满足大众的日常文化消费需求,将会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Visual Identity System Design,简称VI设计)是一套系统、统一且具有高度识别性的视觉传达体系。其核心目的是通过视觉符号系统,将企业、机构或品牌的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可识别的符号概念,从而塑造出独特且一致的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基础设计要素和应用设计要素两大要素。基础设计要素包括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图形、宣传语/口号等。应用设计要素包括办公事务用品、广告宣传、建筑环境、产品包装、交通工具等。设计原则包括统一性原则、识别性原则、美观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及文化性原则。全媒体时代,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VI更新动因源自外部环境驱动(即VI系统需适应其赖以生存的传播生态的变化)和内部需求变动(内部因素即VI系统在时代发展中自身价值重塑)[3]。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有助于增强城市内外视觉形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提升城市综合文化软实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特征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视觉识别系统是其品牌形象和文化传达的重要载体。该系统借助一系列巧妙构思的视觉符号,如标志、标准色、字体、图形等,塑造特色鲜明且辨识度高的品牌形象,提升都市文化消费区域魅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实力。以下是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视觉识别系统的特征。

第一,独特性与识别性。独特性即与众不同,凸显独特的地方风格是城市文化消费空间VI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挖掘城市空间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并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将其转化为独具魅力的视觉形象,如提炼独特的形式符号、色彩搭配、创意要素,形成鲜明的个性风格,能够引起顾客的兴趣,增强对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文化认同感。识别性,增强空间辨识度,提升消费者吸引力,是VI设计的目标要求。这要求系统中的各个视觉元素(如标志、色彩、字体等)具有鲜明的特征,遵循人的视觉记忆和识别规律,VI系统致力于帮助顾客在众多相似的竞争者中找到他们认同的城市文化消费空间。

第二,系统性与一致性。系统性,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VI系统是一个完整的视觉识别体系,涵盖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两大板块。基础系统包括标志、标准色、标准字等要素;应用系统则将这些基本元素应用于各种媒介和场景中,如广告宣传、环境导视、产品包装等。VI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具有清晰的层级形态,可以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在各个层次之间密切的关联性中寻找规律。例如,作为宏观层次的设计需要从主视觉的整体色调、主题图形方面考量,而具体的标志、指示标识等则属于微观层次的设计要素,局部、微观通常服从整体和宏观。一致性,为了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VI系统中的所有视觉元素通常在风格、色彩、字体等方面保持高度统一。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统一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统一。综上,城市文化消费空间中的视觉识别系统应该系统全面、层次分明、功能完善、风格统一、色彩协调和字体规范,从而搭建优质的空间形象和品牌识别度,让用户能够舒心消费。

第三,文化性与艺术性。文化性,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VI系统应表现在地城市的文化元素与特点,不同城市的表现有其各自特点。设计人员通常立足当地,提炼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元素进行创作。通过视觉语言将空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艺术追求等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提升他们对地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在构筑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情感寄托与文化感受,打造细腻的人性化设计,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消费者在环境中切实感受到惬意与欢愉。艺术性,VI系统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优秀的VI系统应该具备高度的艺术性,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激发其情感共鸣。因此,设计者要将形式美和内在美融为一体,借由图形、色彩和字体等设计语言来创造艺术感受,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触动消费者的情感神经,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思考。

第四,灵活性与适应性。灵活性,虽然城市文化消费空间VI系统设计在风格上追求一致性与独特性,但也应当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与传播媒介。例如,在不同的广告媒介展示VI系统时,可以根据媒介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增强传播效果。这要求设计师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将视觉识别系统分解为多个可独立设计、组合和替换的模块,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调整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率和灵活性。也可以建立视觉识别系统的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市场变化、消费者反馈、技术进步等因素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如此才能有助于保持系统的时效性和吸引力。适应性,随着市场态势的演变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VI系统需持续革新与优化,以匹配时代变迁。这要求设计师保持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及时更新VI系统设计理念与创意展现,紧跟行业及消费者需求。此外,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VI系统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传播能力,能够跨越地域、语言、文化等障碍,传递给背景各异的顾客群体。这要求设计在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寻求共性和普适性的表达方式。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VI系统应与所处空间环境相协调,巧妙运用色彩、材质、造型等设计元素,使系统与空间环境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最终达到物质景观与文化氛围有机融合的目的。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发展动向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视觉识别系统的发展趋势受到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文化变迁及消费者行为模式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城市文化消费空间VI系统发展趋势的归纳。

第一,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首先,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VI系统将更加深入地融合这些先进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互动性。动态交互体验方面,通过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VI元素将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图形和文字,而是能够以动态、交互的方式展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文化消费体验,也就是文化消费空间从单纯的商业空间向创新型、体验型文化空间延展[4]。其次,智能导视与个性化服务方面,智能导视系统将根据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引服务,优化空间布局和导视设计。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VI系统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偏好,为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第二,个性化与差异化设计突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个性化与差异化设计将成为VI系统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尤为重要的途径是深挖文化内涵。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VI系统应更加注重挖掘和展现这些文化内涵,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品牌形象。通过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元素运用,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能够在众多城市空间中脱颖而出。设计师也将不断探索新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如扁平化设计、极简主义风格等,灵活运用创新设计手法,使VI系统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同时,插画、手绘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将为VI系统增添更多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

第三,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VI系统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例如,在VI系统的制作过程中,将优先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降解材料、再生材料等的应用将成为趋势。此外,深化节能低碳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照明设计等手段降低能耗,VI系统将更加注重节能低碳理念的体现。例如,利用自然光照明、太阳能供电等方式减少能源消耗。

第四,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趋势明显。城市文化消费空间在全球化浪潮中,需拓展至更广泛的市场与消费人群。全球视角下的VI系统,趋向于国际化和文化交流的融合愈发显著,地方品牌形象因此得以突破语言及文化的障碍,使各地消费者均有机会彼此了解和认同。此外,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城市文化消费空间VI系统的设计展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特色,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融合,这将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第五,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未来VI系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艺术表现力,同时以艺术思维引领技术创新。数字化时代,走“实体空间+”路线是城市文化空间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以实体空间为载体,契合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实践,通过开展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提升空间的文化活动质量和具身体验价值[5]。这种融合将推动VI系统在形式、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是一种富有活力和创意的空间形态,对推动城市文化消费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更新迭代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城市文化消费空间将继续保持多样性、创意性、体验性和地域性,不断创新发展。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敏锐的设计感知力、扎实的专业技能,通过科学的设计流程和严谨的设计原则,为城市文化消费空间塑造独特统一的视觉风格,提升城市名片的市场号召力和传播力。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视觉识别系统具有独特性、识别性、系统性、一致性、文化性、艺术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等特点,它们共同构成了该空间品牌形象的独特风格。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VI系统,将沿着数字化与智能化、个性化与差异化、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以及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等路径持续展开,为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视觉识别系统构建研究”(编号:2023SJYB1461);2023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艺工融合’办学特色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C/2023/01/37)。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1]车玉玲.空间变迁的文化表达与生存焦虑[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4):48-52.

[2]陈天宇,张海防.我国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向[J].艺术百家,2023,39(02):66-73.

[3]上海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更新工作组.全媒体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形象的重塑——上海图书馆更新视觉识别系统的纪实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22,41(06):15-23.

[4]戴俊骋,那鲲鹏,赵子婧.当前文化消费空间特征与发展动向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7):99-104.

[5]江凌.城市文化空间的身体消费:以实体书店空间为中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0(05):57-66.

猜你喜欢
消费空间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工业设计(2022年8期)2022-09-09 07:43:20
空间是什么?
WJ-700无人机系统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ZC系列无人机遥感系统
北京测绘(2020年12期)2020-12-29 01:33:58
创享空间
40年消费流变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新消费ABC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