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引领乡村蝶变

2025-02-07 00:00:00张继巍
文化产业 2025年3期
关键词:群众基层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作为基层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提高基层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但部分基层地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关部门需提高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结合存在的问题制订改进对策,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质量。现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指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策略,旨在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根据我国实际国情,乡村地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乡村发展水平可直接影响我国整体发展水平。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我国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地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地区需认知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基层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制订群众文化建设方案,借助高质量的群众文化建设提高基层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提高乡村地区社会发展水平

我国是农业大国,基层地区的占比较大且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由于基层地区受到人文地理因素以及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部分基层地区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相较于城市地区来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群众文化作为群众自发组织并形成的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得以不断凸显。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来看,其可有效提高乡村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在具体的表现上,群众文化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可充分调动基层地区人民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借助群众文化的建设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认知程度,使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可在基层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潜移默化地开展针对基层群众的正向引导,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内生动力。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内涵上更为丰富,可借助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促进基层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拓宽基层地区的经济发展渠道,提高基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乡土文化的高质量传承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乡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农耕文明的特征。并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在发展要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形成的乡土文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在促进乡土文化高质量传承上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具体的表现上,群众文化属于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其参与门槛较低,使得群众文化大多以当地的特色地域文化作为主要的活动素材,可借助高质量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扩大当地乡土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公众对乡土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群众文化可拓宽乡土文化的传承渠道,促进乡土文化品牌的形成,使得乡土文化在新时期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农业以及乡村的发展自古以来即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我国更大力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使得基层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来看,部分基层地区由于受到落后发展理念以及经济水平的影响,在建设基层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在具体的表现上,首先,部分地区在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并未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群众文化建设方案,对后续发展群众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次,部分基层地区尽管进行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但在群众文化形式上缺乏创新,仅以常规的歌舞内容为主,所发展的群众文化内涵性以及创新性均较低,无法发挥群众文化在提高基层地区社会发展质量中的积极作用。最后,部分基层地区由于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其在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上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没有结合群众文化建设的要求做好高素质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这些问题均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质量整体不高。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上建设策略

优化顶层设计

1.责任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基层地区群众文化建设获得更多的可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更好地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需做好顶层设计,从整体的角度制订基层地区群众文化建设计划。在具体的实施中,基层地区政府需与当地的文化部门共同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可成立专门负责开展工作的小组,负责针对基层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文化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做好基层地区文化资源的整合,构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振兴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所涉及的领域更多,当地政府需完善责任机制的建设,明确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各个部门所需承担的职责与义务,并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保证相关部门的人员明确自身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所应承担的职责,促进各项政策的有序落实。在制定责任机制的同时,需完善协同合作机制的建设,使得各个部门在发展群众文化中能够实现配合,及时做好信息的互换以及资源的整合工作,夯实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基础。

2.保障机制

部分基层地区在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存在保障机制建设不完善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对此,当地在优化顶层设计的过程中,需完善保障机制的建设。而在建设保障机制的过程中,当地政府需加大对发展基层群众文化资金的投入力度,可成立专项资金,专门用来开展基层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以及资金支持。在资金来源上,除由当地政府以财政拨款的形式增加资金投入之外,还可对资金来源渠道进行拓宽。可由当地政府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及补贴机制,鼓励社会个人以及机构积极参与针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资,发挥社会企业在资金以及资源上的优势,在缓解当地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顺利开展。

由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较高,当地政府在完善保障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需完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具体的实施中,政府需在基层地区建设发展群众文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如文化广场、阅读室、舞蹈室以及书画室等,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完善的场地支持。针对已有的设备设施,政府也需进行改进,结合当地群众文化发展的实际诉求配备完善的设施,从物质层面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质量。

3.考评机制

为提高基层地区对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视程度,可利用考评机制,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成果作为考评基层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需结合基层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情况制订针对当地领导干部的考评指标,加大群众文化建设成果在考评指标中的占比,并将考评结果与领导干部的奖惩政策以及当地的扶持政策等进行关联,提高基层地区领导干部对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地区的顺利推进,并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

创新发展形式

1.内容创新

针对部分地区在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形式单一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地区需针对群众文化发展形式进行创新,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建设在提高基层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中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基层地区可从群众文化内容层面进行创新,除传统群众文化项目之外,基层地区可将当地的乡土文化以及特色地域文化等作为设计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素材,借助特色地域文化以及乡土文化设计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项目,提高基层地区群众对群众文化内容的认同感,促使其主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以贵州省桐梓县为例,可结合当地的田鼓歌、打闹歌等设计群众文化活动,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与此同时,由于不同群体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层群众文化在内容创新的过程中,还需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设计不同的群众文化项目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中,针对老年群体,群众文化项目可以书画比赛、摄影比赛、戏剧等为主,并设计相应的广场舞、太极拳等项目,使得所设计的群众文化项目契合老年群体对群众文化的需求。而针对中青年群体,群众文化项目的设计可结合其实际诉求进行。例如,可设计健身类项目以及心理讲座类项目,舒缓年轻群体的生活压力,提高中青年群体的身体素质。而针对青少年群体,由于青少年群体的思想较为先进,对一些新鲜且具有趣味性的事物较为喜爱,可在设计群众文化的过程中结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例如,可将二次元的内容设计为群众文化项目内容,并将体育运动以及阅读内容等均设计为群众文化项目,保证所设计的群众文化项目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设计的针对性。

2.形式创新

一是信息技术形式。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在基层地区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可利用信息技术形式开展,发挥信息技术在资源储备以及信息展示与传播上的优势。在具体的实施中,基层地区可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加大对群众文化项目的宣传力度,使得更多基层群众认知到群众文化的重要意义,提高其参与群众文化项目的积极性。

二是文旅融合形式。近年来,文旅融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与传统单一的旅游业相比,文旅融合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二者的优势,在丰富旅游业内涵的同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地区在创新群众文化发展形式的过程中,可引入文旅融合形式。在具体的实施中,相关部门需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基于当地的特色文化打造多元化的群众文化项目,做好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设,将其与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进行融合,使得群众文化成为旅游业的重要项目之一,借助文旅融合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获得内生动力,不仅可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还可实现对基层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基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组建高素质工作人员队伍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涉及较多的文化内容,并且当下的基层群众文化越来越多地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得其对于高素质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需求。针对部分基层地区在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缺乏专业工作人员的情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地区需做好高素质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从而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开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相关部门需提高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做好对基层地区群众文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人才引进计划,选聘具有专业文化工作知识的人员承担基层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乡村人口大量外流到城市,导致乡村地区普遍存在空心化的情况,可在发展基层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利用政策保障等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回流,引导其回乡参与群众文化发展,将先进的文化思想以及群众文化工作方式带入基层地区,提高基层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针对已有的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相关部门也需对其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的制订上,除需将专业群众文化工作知识作为主要的培训内容之外,还需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内容、信息技术应用以及职业素养等内容均纳入针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范围,促使工作人员能够结合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科学制订群众文化建设计划,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使得工作人员认知到自身在基层地区发展中所承担的职责与义务,树立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意识,使得工作人员能够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开展基层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做好高素质工作人员层面上的支持与保障。

基层地区积极发展群众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基层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还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针对部分基层地区在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可从顶层设计、发展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应结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要求组建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保证基层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夜郎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群众基层建设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